一种用于供给回转窑稳定煤粉的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03641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供给回转窑稳定煤粉的输送系统,包括沿煤粉的输送方向依次连接的煤仓、螺旋输送机、闭风器、料封泵及缓冲聚射器,所述缓冲聚射器设于回转窑燃烧器的进料口处并用于将风煤混合气平行并平稳地持续供给燃烧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向回转窑送入稳定的煤粉量,可使煅烧温度稳定,以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为回转窑稳定持续送料的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供给回转窑稳定煤粉的输送系统
本技术属于回转窑送料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供给回转窑稳定煤粉的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煤粉是回转窑煅烧过程的主要燃料,向回转窑送入稳定的煤粉量是煅烧温度稳定的保障。然而,目前煤粉的供给稳定性较差,无法消除燃烧器经常出现的黑火头,没有较佳的手段解决煤量忽大忽小,造成窑内温度不稳定情况,且由于煤粉供给瞬时偏大,在窑内燃烧不完全,造成尾部有黑烟现象。这对以煤为燃料煅烧磷酸三钙的控制过程稳定性较差,进而影响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供给回转窑稳定煤粉的输送系统,其能够向回转窑送入稳定的煤粉量,可使煅烧温度稳定,以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供给回转窑稳定煤粉的输送系统,包括沿煤粉的输送方向依次连接的煤仓、螺旋输送机、闭风器、料封泵及缓冲聚射器,所述缓冲聚射器设于回转窑燃烧器的进料口处并用于将风煤混合气平行并平稳地持续供给燃烧器。进一步的,所述缓冲聚射器包括与所述料封泵出口可拆卸连接的射流管,和安装于回转窑燃烧器进料口处用于将射流管喷出的多向风煤混合气折射并平行的缓冲气流罩,所述射流管伸入缓冲气流罩内。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气流罩内壁的轴向剖面为抛物线,且缓冲气流罩的凹面朝向回转窑,所述射流管沿缓冲气流罩的轴线伸入缓冲气流罩内,射流管的端部可拆卸连接有球状的散束壳,于所述散束壳上均匀地开有若干气孔,且散束壳位于缓冲气流罩的焦点处。进一步的,所述散束壳与所述射流管螺纹连接,且于射流管的端部处形成有凸缘,当散束壳与射流管连接时,所述凸缘抵接于所述散束壳上。进一步的,于所述缓冲气流罩的外壁的顶端处构造有与其轴线重合的环形的安装座,于所述射流管上构造有沿其径向向外延伸的挡片,当所述射流管与缓冲气流罩螺纹连接时,所述挡片抵接于安装座上。进一步的,所述螺旋输送机为双螺旋输送机。进一步的,所述料封泵为LFB型料封泵。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本技术由于煤粉通过螺旋输送机经闭风器进入料封泵,螺旋输送机能够定量持续输送煤粉,当煤粉进入料封泵内后,通过料封泵的泵射呈风煤混合气进入缓冲聚射器,缓冲聚射器与回转窑的燃烧器的进料口连接,其将多向的风煤混合气并为平行的气流,并平稳地持续供给燃烧器,进而实现向回转窑送入稳定的煤粉量,可使煅烧温度稳定,并确保了产品质量稳定性。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缓冲聚射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射流管与散束壳拆分后的结构示意图。标注部件:1-煤仓,2-螺旋输送机,3-闭风器,4-料封泵,5-缓冲聚射器,501-缓冲气流罩,502-安装座,503-射流管,504-散束壳,505-凸缘,506-挡片,6-燃烧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供给回转窑稳定煤粉的输送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沿煤粉的输送方向依次连接的煤仓1、螺旋输送机2、闭风器3、料封泵4及缓冲聚射器5,缓冲聚射器5可拆卸安装在回转窑燃烧器6的进料口处,缓冲聚射器5用于将风煤混合气平行并平稳地持续供给燃烧器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由于煤粉通过螺旋输送机2经闭风器3进入料封泵4,螺旋输送机2能够定量持续输送煤粉,当煤粉进入料封泵4内后,通过料封泵4的泵射呈风煤混合气进入缓冲聚射器5,缓冲聚射器5与回转窑的燃烧器6的进料口连接,其将多向的风煤混合气并为平行的气流,并平稳地持续供给燃烧器6,进而实现向回转窑送入稳定的煤粉量,可使煅烧温度稳定,并确保了产品质量稳定性。作为本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2、图3所示,缓冲聚射器5包括射流管503和缓冲气流罩501,射流管503与料封泵4出口通过法兰的连接方式可拆卸连接,缓冲气流罩501亦通过法兰的连接方式安装在回转窑燃烧器6进料口处,缓冲气流罩501的作用是:用于将射流管503喷出的多向风煤混合气折射并平行供给燃烧器6,射流管503伸入缓冲气流罩501内。其中,缓冲气流罩501内壁的轴向剖面为抛物线,且缓冲气流罩501的凹面朝向回转窑,射流管503沿缓冲气流罩501的轴线伸入缓冲气流罩501内,射流管503的端部可拆卸连接有球状的散束壳504,在散束壳504上均匀地开有多个气孔,且散束壳504位于缓冲气流罩501的焦点处。这些气孔作用是分散呈束状的风煤混合气,使之分散至各个方向,不同方向的分气束喷射至缓冲气流罩501的内壁上并发生折射,折射后的分气束相互平行地供给燃烧器6,且分气束的动能被缓冲气流罩501抵消部分,使其变得平稳。作为本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4所示,散束壳504与射流管503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在射流管503的端部处形成有凸缘505,当散束壳504与射流管503连接时,该凸缘505抵接在散束壳504上,这样使得散束壳504与射流管503的连接更加紧固。作为本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3所示,在缓冲气流罩501的外壁的顶端处构造有与其轴线重合的环形的安装座502,在射流管503上构造有沿其径向向外延伸的挡片506,当射流管503与缓冲气流罩501螺纹连接时,挡片抵接在安装座502上,这样使得射流管503与缓冲气流罩501的连接更加紧固。作为本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螺旋输送机2为双螺旋输送机,以满足供料的量的需求。料封泵4为LFB型料封泵,该种料封泵4可以调节引流风的强度,以适时调节为燃烧器6供给的风煤混合气的量,其目的是满足燃烧器6的稳定燃烧,避免燃烧器6出现的黑火头,解决煤量忽大忽小,造成窑内温度不稳定情况,并避免煤粉供给瞬时偏大,在窑内燃烧不完全,造成尾部有黑烟现象发生。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供给回转窑稳定煤粉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煤粉的输送方向依次连接的煤仓、螺旋输送机、闭风器、料封泵及缓冲聚射器,所述缓冲聚射器设于回转窑燃烧器的进料口处并用于将风煤混合气平行并平稳地持续供给燃烧器;所述缓冲聚射器包括与所述料封泵出口可拆卸连接的射流管,和安装于回转窑燃烧器进料口处用于将射流管喷出的多向风煤混合气折射并平行的缓冲气流罩,所述射流管伸入缓冲气流罩内;所述缓冲气流罩内壁的轴向剖面为抛物线,且缓冲气流罩的凹面朝向回转窑,所述射流管沿缓冲气流罩的轴线伸入缓冲气流罩内,射流管的端部可拆卸连接有球状的散束壳,于所述散束壳上均匀地开有若干气孔,且散束壳位于缓冲气流罩的焦点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供给回转窑稳定煤粉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煤粉的输送方向依次连接的煤仓、螺旋输送机、闭风器、料封泵及缓冲聚射器,所述缓冲聚射器设于回转窑燃烧器的进料口处并用于将风煤混合气平行并平稳地持续供给燃烧器;所述缓冲聚射器包括与所述料封泵出口可拆卸连接的射流管,和安装于回转窑燃烧器进料口处用于将射流管喷出的多向风煤混合气折射并平行的缓冲气流罩,所述射流管伸入缓冲气流罩内;所述缓冲气流罩内壁的轴向剖面为抛物线,且缓冲气流罩的凹面朝向回转窑,所述射流管沿缓冲气流罩的轴线伸入缓冲气流罩内,射流管的端部可拆卸连接有球状的散束壳,于所述散束壳上均匀地开有若干气孔,且散束壳位于缓冲气流罩的焦点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供给回转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武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口迈威饲料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