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茶烘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3621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茶烘干装置,属于茶叶生产设备领域。包括烘干桶,烘干桶外部设有外壳,外壳与烘干桶之间设有电加热丝,外壳的外部设有保温层;外壳的底部设有出渣口,烘干桶的其中一端设有进风口;烘干桶的另一端设有出风口;进风口通过管道连接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连接有进风管;出风口与进风管连接;出风口与进风管之间设有干燥剂。本装置通过滚筒、热风和电加热丝三者的综合利用,能够在第一阶段加大热风量,同时开启电加热丝,快速提高温度,使茶叶的水量快速失水蒸发;本装置能够充分利用热量,降低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茶烘干装置
本技术涉及茶叶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茶烘干装置。
技术介绍
红茶属于发酵茶,其制备工艺为将新鲜茶叶先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制成。将从古茶树上采下的新鲜细嫩的茶叶摆放在通风透气的竹帘上散发水分的过程称为萎凋,当水分散失到一定程度,茶叶变成萎松时再放入有棱骨的揉捻机内揉捻,使茶汁揉出,茶叶成条。揉好的茶叶放在木制的盘内,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茶叶逐渐变红,并散发出一股独特香味,这时再把茶叶放到烘干机里烘干至可以捏成粉末。在茶叶的烘干设备中,需要进行不同阶段的烘干,第一阶段主要蒸发水分,失水要快;第二阶段为整形阶段,含水量降至18%左右;第三阶段为足干,降至18%左右。现有的烘干设备主要为均匀的风量和温度,在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热量过剩,造成了能量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能够调节风量和热量,节省能耗的红茶烘干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红茶烘干装置,包括侧面具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微孔的烘干桶,所述烘干桶外部设有外壳,所述外壳与烘干桶之间设有电加热丝,所述外壳的外部设有保温层;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出渣口,所述烘干桶的其中一端设有进风口;所述烘干桶的另一端设有出风口;所述进风口通过管道连接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连接有进风管;所述出风口与所述进风管连接;所述出风口与所述进风管之间设有干燥剂;所述外壳下方设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转轴连接有主齿轮,所述烘干桶外部设从齿轮;所述主齿轮和从齿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所述烘干桶底部设有圆弧状的支撑台,所述支撑台内与烘干桶表面接触处设有多个滑轮,多个所述滑轮的运行方向与烘干桶运行方向一致;所述烘干桶内壁设有多个楞条,所述楞条与烘干桶的中心线平行。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装置与进风口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一风泵;所述进风管设有第二风泵。进一步的,所述主齿轮至少为两个。进一步的,所述楞条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或等腰梯形。进一步的,所述楞条至少为三个,所述楞条在烘干桶内壁以烘干桶的圆形为中心环型均匀分布。进一步的,所述烘干桶的端部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进风口在同一个端部;所述烘干桶的端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所述出风口在同一个端部。本技术红茶烘干装置,其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通过滚筒、热风和电加热丝三者的综合利用,能够在第一阶段加大热风量,同时开启电加热丝,快速提高温度,使茶叶的水量快速失水蒸发;在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可直接关闭加热装置的加热,只通过外壳与烘干桶之间设有电加热丝加热即可达到烘干,同时电加热丝使烘干桶内部空气温度升高,高温空气在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循环,提高流动性。本装置能够充分利用热量,降低能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烘干桶的A-A方向且楞条为等腰梯形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图1中烘干桶的A-A方向且楞条为等腰三角形的截面示意图;1烘干桶,2外壳,3电加热丝,4保温层,5出渣口,6进风口,7出风口,8加热装置,9进风管,10干燥剂,11旋转电机,12主齿轮,13从齿轮,14链条,15支撑台,16滑轮,17楞条,18第一风泵,19第二风泵,20进料口,21出料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一种红茶烘干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侧面具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微孔的烘干桶1,烘干桶1外部设有外壳2,外壳2与烘干桶1之间设有电加热丝3;外壳2的外部设有保温层4;外壳2的底部设有出渣口5,烘干桶1的其中一端设有进风口6;烘干桶1的另一端设有出风口7;进风口6通过管道连接有加热装置8,加热装置8设有加热丝或加热片;加热装置8与进风口6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一风泵18;进风管9设有第二风泵19;加热装置8连接有进风管9;出风口7与进风管9连接;出风口7与进风管9之间设有干燥剂10;外壳2下方设有旋转电机11,旋转电机11的转轴连接有两个主齿轮12,烘干桶1外部设从齿轮13主齿轮12和从齿轮13之间通过链条14连接;烘干桶1底部设有圆弧状的支撑台15,支撑台15内与烘干桶1表面接触处设有多个滑轮16,多个滑轮16的运行方向与烘干桶1运行方向一致;烘干桶1内壁设有四个楞条17,楞条17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如图3所示,楞条17的横截面也可为等腰梯形如图2所示;楞条17与烘干桶1的中心线平行,楞条17在烘干桶1内壁以烘干桶1的圆形为中心环型均匀分布。烘干桶1的端部设有进料口20,进料口20与进风口6在同一个端部;烘干桶1的端部设有出料口21,出料口21与出风口7在同一个端部。揉捻后的茶叶从进料口20进入烘干桶1内,关闭进料口20,旋转电机11带动主齿轮12转动,并通过链条14传送带动从齿轮13转动,由于从齿轮13在烘干桶1表面,因此可以带动烘干桶1转动,转动的过程中茶叶在烘干桶1内通过楞条17的作用反复翻转下落,在下落的过程中加热的热风从进风口6进入烘干桶1内,同时外壳2与烘干桶1之间的电加热丝3同时加热,进一步提高烘干桶1内的温度,热风快速带走大量的水分,并冲出风口7出,由于带出的热风还具有大量的热量,因此可进入进风管9中进行微量加热即可达到高热,在进风管9与出风口7之间设有干燥剂10,可将热风中带出的大量水分吸干,再加热进一步对烘干桶1内的茶叶进行干燥。当前期热风将大量的水分带走后,关闭加热装置8,剩余外壳2与烘干桶1之间的电加热丝3进行加热,在保持烘干桶1内高温的同时降低能耗。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茶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侧面具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微孔的烘干桶,所述烘干桶外部设有外壳,所述外壳与烘干桶之间设有电加热丝;所述外壳的外部设有保温层;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出渣口,所述烘干桶的其中一端设有进风口;所述烘干桶的另一端设有出风口;所述进风口通过管道连接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连接有进风管;所述出风口与所述进风管连接;所述出风口与所述进风管之间设有干燥剂;/n所述外壳下方设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转轴连接有主齿轮,所述烘干桶外部设从齿轮;所述主齿轮和从齿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所述烘干桶底部设有圆弧状的支撑台,所述支撑台内与烘干桶表面接触处设有多个滑轮,多个所述滑轮的运行方向与烘干桶运行方向一致;所述烘干桶内壁设有多个楞条,所述楞条与烘干桶的中心线平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茶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侧面具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微孔的烘干桶,所述烘干桶外部设有外壳,所述外壳与烘干桶之间设有电加热丝;所述外壳的外部设有保温层;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出渣口,所述烘干桶的其中一端设有进风口;所述烘干桶的另一端设有出风口;所述进风口通过管道连接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连接有进风管;所述出风口与所述进风管连接;所述出风口与所述进风管之间设有干燥剂;
所述外壳下方设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转轴连接有主齿轮,所述烘干桶外部设从齿轮;所述主齿轮和从齿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所述烘干桶底部设有圆弧状的支撑台,所述支撑台内与烘干桶表面接触处设有多个滑轮,多个所述滑轮的运行方向与烘干桶运行方向一致;所述烘干桶内壁设有多个楞条,所述楞条与烘干桶的中心线平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高永李德芬白培宏
申请(专利权)人:珙县僰贡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