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实现座椅全行程易进入的滑轨解锁传动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2095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实现座椅全行程易进入的滑轨解锁传动片,包括呈板状结构的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轴孔A,本体的一端设有致动结构,所述本体前端下侧被构造为朝后端倾斜的挡点配合部。通过独特的挡点设计,以使其联动解锁座椅滑轨过程中,其转动轨迹不受滑轨设计预挡点的干涉,从而实现滑轨全行程易进入调节操作,其构思巧妙,效果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实现座椅全行程易进入的滑轨解锁传动片
本技术涉及车用座椅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可实现座椅全行程易进入的滑轨解锁传动片。
技术介绍
汽车座椅是汽车的必备部件,针对一些SUV、MPV车型,车内通常设置有多排座椅,为了更方便乘客进入后排座椅,就通常需要将前排的座椅放倒或翻折一定角度并向前移,以让出足够的空间,故通常在中排座椅上安装有易进入机构,以实现让位目的;或者在轿跑内,需要将前排座椅前滑,后排乘客方可通过前门进入后排。现有案例中主要通过靠背倾斜联动解锁滑轨的方式使座椅达到易进入姿态,然而由于座椅滑轨上通常有兼顾乘坐舒适性而设置的预挡点,导致现有联动的滑轨解锁机构通常受到预挡点的阻挡,而无法达到在全滑轨行程任意位置的易进入姿态调整,甚至如果在靠近预挡点的位置进行易进入操作,滑轨解锁结构存在被损伤的风险,相对降低了座椅整体功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实现座椅全行程易进入的滑轨解锁传动片,可以满足联动解锁滑轨的需求,同时可使其不受滑轨设置预挡点的限制,在滑轨行程范围之内,实现任意位置的易进入调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实现座椅全行程易进入的滑轨解锁传动片,包括呈板状结构的本体,其关键在于:所述本体上设有用于固定转轴的轴孔A,本体的一端设有致动结构,所述本体前端下侧朝后端倾斜并形成挡点配合部。采用以上方案,轴孔A主要用于在座椅滑轨上的转动安装,而致动结构则主要用于向对应的滑轨解锁拨片传递动作及引导转动方向,使其达到解锁滑轨的目的,而将前端的端部下侧朝后倾斜,并形成挡点配合部,这样当挡点配合部位于预挡点后方的极限靠近点时,挡点配合部与预挡点之间具有一个呈三角形的让位空间,而当本体转动,让位空间的存在足以使挡点配合部越过滑轨上的预挡点,转动至预挡点的上方,不再受其干涉,从而实现滑轨全行程易进入调整。作为优选:所述本体前端在挡点配合部的上侧具有向前凸出的弧形过渡段。采用以上方案,与挡点配合部之间形成向后上方凹陷的凹槽,这样可以相对增加挡点配合部在设计状态下越过预挡点的难度,即使座椅以较大速度前滑,在本体不转动的情况下,始终受预挡点的阻挡,有利于保证舒适性乘坐限制位置的可靠性。作为优选:所述致动结构为以可拆卸方式安装于本体上的传动销,所述传动销沿本体的厚度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挡点配合部的上方。采用以上方案,因为致动结构需要经常与滑轨上配置的滑轨解锁拨片接触,其磨损相对较大,而本申请中采用可拆卸设置传动销的方式,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材质的传动销,或后期进行直接更换,而不需整体更换传动片。作为优选:所述本体的后端设有复位拉簧挂孔。采用以上方案,复位拉簧挂孔主要用于挂复位拉簧,以确保本体在转动之后可恢复原位,同时将其设置在与致动结构相对的位置,有利于保持整体位置的平衡性。作为优选:所述本体后端上侧向上弯曲形成突出部,所述复位拉簧挂孔位于该突出部上。采用以上方案,以较小的突出部位设置复位拉簧挂孔,有利于减少本体侧面在转动过程中与拉簧的接触面积,确保二者不会干涉,降低转动异响等。作为优选:所述本体前端上侧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向外延伸的止挡部A。采用以上方案,使用过程中止挡部A与复位拉簧可配合实现本体初始位置的固定,结构简单,便于实施。作为优选:所述本体的下侧被构造为朝上弯曲的弧状结构,且本体的宽度自挡点配合部的位置,沿从前至后的方向逐渐变小。采用以上方案,确保即使本体转动后,本体上在挡点配合部后方的部位也不会低于滑轨上的预挡点,即提高其越过预挡点前滑的可靠性,同时这样本体的重心偏前,更容易在解锁滑轨之后复位。为便于快速与座椅上的易进入机构联动,提高其运转同步性,所述本体上设有拉索挂孔,该拉索挂孔位于致动结构的上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技术提供的可实现座椅全行程易进入的滑轨解锁传动片,通过独特的挡点设计,以使其联动解锁座椅滑轨过程中,其转动轨迹不受滑轨设计预挡点的干涉,从而实现滑轨全行程易进入调节操作,其构思巧妙,效果突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带有本技术的座椅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在图3所示座椅上的安装示意图;图5为滑轨解锁拨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滑轨解锁传动片和滑轨解锁拨片的安装示意图;图7为挡点配合部位于预挡点后方极限靠近点时状态示意图;图8为挡点配合部越过预挡点的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考图1至图8所示的可实现座椅全行程易进入的滑轨解锁传动片,大体呈板状结构的本体50,如图所示,本体50上设有贯穿其厚度方向的轴孔A505,而本体50的前端(本实施例中以其安装时朝下座椅前方的一端为前端)下侧向后倾斜,形成倾斜朝后下方倾斜的挡点配合部503,与此同时,自挡点配合部503的底部位置开始,沿本体50从前往后的方向,本体50的宽度逐渐变小,即使得本体50在设计位置时,挡点配合部503为本体50的最低部位,当然,本实施例中,为提高整体线条的平滑度,以及降低加工难度,故将挡点配合部50后方,本体50的下部设计呈弯曲朝上的弧状结构。而为了不影响滑轨预设挡点的限位功能,确保在需要时对座椅进行限位,故本体50的前端在挡点配合部503的上部紧接着设置了弧形过渡段504,弧形过渡段504沿本体50的长度方向向外突出,其下端端部与挡点配合部503的上端之间构成向本体50内部的凹陷的卡口,该卡口的存在,有利于增加其在设计位置时,越过滑轨预设挡点的难度,即当本体50不发生转动时,其必然会受到预设挡点的限制,以确保滑轨不能继续前滑。本体50上设有致动结构,致动结构主要用于与其他部件接触,如带动滑轨解锁拨片,使其解锁滑轨,本实施例中致动结构为以可拆卸方式安装于本体50上的传动销500,传动销500沿本体50的厚度方向设置,并位于挡点配合部503的上方,当然,除此之外,传动销500也可以是本体50上直接沿厚度方向向外凸出的部位,即与本体50一体成型。本申请中,为使滑轨解锁传动片在解锁滑轨之后可快速恢复到设计位置,并保持设计位置稳定,故在本体50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止挡部A506和复位拉簧挂孔502,如图所示,本体50的后端具有朝上弯曲的突出部507,突出部507较小,复位拉簧挂孔502位于突出部507内,并沿其厚度方向设置,其用于安装复位拉簧,止挡部A506位于本体50的前端上侧,其主要用于其他限位结构,用以限制传动片向下转动的位置,在复位拉簧和限位片的共同作用下,可更好的保证传动片安装位置的稳定性。此外,本申请的传动片为便于与座椅上的易进入解锁机构相连,实现靠背滑轨的联动解锁,故在本体50上设有拉索挂孔501,拉索挂孔501位于传动销500的上方,且位于本体50的前端,其主要用于安装联动拉索。参考图1至图8所示的可实现座椅全行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实现座椅全行程易进入的滑轨解锁传动片,包括呈板状结构的本体(50),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50)上设有用于固定转轴的轴孔A(505),本体(50)的一端设有致动结构,所述本体(50)前端下侧朝后端倾斜并形成挡点配合部(50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现座椅全行程易进入的滑轨解锁传动片,包括呈板状结构的本体(50),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50)上设有用于固定转轴的轴孔A(505),本体(50)的一端设有致动结构,所述本体(50)前端下侧朝后端倾斜并形成挡点配合部(5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座椅全行程易进入的滑轨解锁传动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50)前端在挡点配合部(503)的上侧具有向前凸出的弧形过渡段(50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座椅全行程易进入的滑轨解锁传动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结构为以可拆卸方式安装于本体(50)上的传动销(500),所述传动销(500)沿本体(50)的厚度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挡点配合部(503)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座椅全行程易进入的滑轨解锁传动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50)的后端设有复位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园波陈志勇何晓东杨天宇耿前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延锋安道拓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