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变分模型处理的移动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1725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基于变分模型处理的移动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包括驱动盘、升降仓、万向轮、视觉识别模块、显示模块、深度单目相机、USB连接口,所述升降仓的底端安设有驱动盘,所述驱动盘的底部一侧安设有万向轮,所述升降仓的一侧开设有USB连接口,通过设置有四个中型橡胶万向轮,且上侧设置有凹凸型螺纹,提高了移动时的稳固性,通过安设有四个深度单目相机,且可通过视觉识别模块旋转调节方向,便于进行将四周环境整体拍摄,使用效率高,通过四个深度单目相机拍摄不同角度的画面在一号显示屏、二号显示屏上显示,直观明了,机器人本体整体结构,从上到下逐渐变粗,提高了机器人本体的稳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变分模型处理的移动机器人
本技术属于机器人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变分模型处理的移动机器人。
技术介绍
目前,基于移动机器人的三维建模技术研究主要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Kinect主动环境感知传感器或利用激光与视觉传感器融合的方式建立环境的三维模型,在移动机器人视觉定位精度方面,通常采用图像特征匹配方式建立数据关联,进而建立、求解位姿估计模型实现移动机器人自身定位。受限于图像特征检测与匹配精度,通常需要采用诸如M-estimation、RANSAC鲁棒性估计手段提高定位精度,但由于上述鲁棒性估计手段缺少对测试样本的准确评估,因而其执行效率相对较低,且无法保证获取位姿估计的最优解,在移动机器人单目视觉定位尺度方面,由于单目视觉定位过程中缺少环境深度信息,因而难以建立具有米制尺度定位结果,在移动机器人单目视觉三维地图建模方面,受限于移动机器人运动方式,基于单目视觉的环境地图初始化过程较为复杂;现有机器人使用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变分模型处理的移动机器人,具有使用简单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变分模型处理的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人本体(1),所述机器人本体(1)包括驱动盘(2)、升降仓(3)、万向轮(4)、视觉识别模块(5)、显示模块(6)、深度单目相机(7)、USB连接口(8),所述升降仓(3)的底端安设有驱动盘(2),所述驱动盘(2)的底部一侧安设有万向轮(4),所述升降仓(3)的一侧开设有USB连接口(8),所述升降仓(3)的顶端安设有视觉识别模块(5),所述视觉识别模块(5)的外侧表面安设有深度单目相机(7),所述视觉识别模块(5)的顶端安设有显示模块(6),所述显示模块(6)包括一号显示屏(601)、二号显示屏(602),所述升降仓(3)包括电动升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变分模型处理的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人本体(1),所述机器人本体(1)包括驱动盘(2)、升降仓(3)、万向轮(4)、视觉识别模块(5)、显示模块(6)、深度单目相机(7)、USB连接口(8),所述升降仓(3)的底端安设有驱动盘(2),所述驱动盘(2)的底部一侧安设有万向轮(4),所述升降仓(3)的一侧开设有USB连接口(8),所述升降仓(3)的顶端安设有视觉识别模块(5),所述视觉识别模块(5)的外侧表面安设有深度单目相机(7),所述视觉识别模块(5)的顶端安设有显示模块(6),所述显示模块(6)包括一号显示屏(601)、二号显示屏(602),所述升降仓(3)包括电动升降杆(301)、控制箱(302),所述升降仓(3)的内侧中部安设有电动升降杆(301),所述电动升降杆(301)的一侧安设有控制箱(3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变分模型处理的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轮(4)的个数为四个,其分别安设在驱动盘(2)的底端,所述万向轮(4)的外侧设有凹凸型螺纹。


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玉红方毅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扬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