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优化结构的智能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1342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优化结构的智能机器人,属于智能机器人,一种优化结构的智能机器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盒体,所述第一盒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表面套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卡接在第一盒体的顶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设计的第一延伸调节装置、第一转向调节装置、第二延伸调节装置、第二转向调节装置、液压缸、第一销轴、转接装置以及升降座之间的互相配合下,不仅能够进行修剪草坪,同时还可对花廊、观赏树木进行修剪工作,工作范围更加广泛,因而便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设备的使用成本,同时还可根据使用需要,在草坪或其他绿植上修剪处不同的形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优化结构的智能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种优化结构的智能机器人。
技术介绍
智能机器人之所以叫智能机器人,这是因为它有相当发达的“大脑”。在脑中起作用的是中央处理器,这种计算机跟操作它的人有直接的联系。最主要的是,这样的计算机可以进行按目的安排的动作。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说这种机器人才是真正的机器人,尽管它们的外表可能有所不同。现如今为了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草坪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而智能草坪修剪机器人的使用大大的提高了人们修剪草坪的效率,如中国专利网公开的“一种智能割草机器人”(专利网:CN109526404A),该专利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草坪的修整大多数都实现了机器修剪,但是整个过程也非常的耗费时和人力,因此需要一种智能割草机器人,改善人工割草机,大幅度降低利用人工操作机器,提高工作效率,且该专利通过设计的控制面板、车体、控制模块以及修剪驱动机构等机构已解决此技术问题,但是,该专利仍存有一些不足之处,仅适用于草坪的修剪工作,无法胜任观赏树木、花廊等观赏绿植的修剪工作,工作范围较小,导致使用成本较高,且不适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优化结构的智能机器人,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盒体(2),所述第一盒体(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齿轮(3),所述第一齿轮(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4),所述第一转轴(4)的表面套接有第一轴承(5),所述第一轴承(5)卡接在第一盒体(2)的顶部,所述第一齿轮(3)的顶部通过第一延伸调节装置(8)与第一转向调节装置(9)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向调节装置(9)的侧面与第二延伸调节装置(11)相近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延伸调节装置(11)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一机槽(13),所述第一机槽(13)的内侧固定连接第五电机(14),所述第五电机(14)输出轴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优化结构的智能机器人,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盒体(2),所述第一盒体(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齿轮(3),所述第一齿轮(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4),所述第一转轴(4)的表面套接有第一轴承(5),所述第一轴承(5)卡接在第一盒体(2)的顶部,所述第一齿轮(3)的顶部通过第一延伸调节装置(8)与第一转向调节装置(9)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向调节装置(9)的侧面与第二延伸调节装置(11)相近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延伸调节装置(11)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一机槽(13),所述第一机槽(13)的内侧固定连接第五电机(14),所述第五电机(14)输出轴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向调节装置(15),所述第二转向调节装置(15)的表面与支撑轴(16)相近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轴(16)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机槽(17),所述第二机槽(17)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七电机(18),所述第七电机(18)输出轴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9),所述连接板(1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盒体(20),所述第二盒体(20)的表面开设有通孔(21),所述通孔(21)的内侧套设有切片(22),所述切片(22)的表面通过第一销轴(23)与通孔(21)的内侧壁铰接,所述第一盒体(2)内侧对应切片(22)的位置设置有升降座(26),所述升降座(26)与切片(22)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转接装置(24),且两个转接装置(24)的相对面通过弹性装置(25)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座(26)的表面通过液压缸(27)与第二盒体(20)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结构的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3)的表面啮合有第二齿轮(6),所述第二齿轮(6)的底部与第一电机(7)输出轴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7)机身的底部通过减震座与机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结构的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调节装置(8)包括第一外筒(81),所述第一外筒(81)的顶端与第一转向调节装置(9)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外筒(81)的内部套接有第一内杆(82),所述第一内杆(8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83),所述第一滑块(83)滑动连接在第一外筒(81)内侧壁所开设的第一滑槽(84)内,所述第一内杆(82)的一端与第一齿轮(3)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内杆(82)的另一端卡接有第一螺纹筒(85),所述第一螺纹筒(85)内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86),所述第一螺纹杆(86)远离第一螺纹筒(85)的一端与第二电机(87)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87)机身的表面通过减震座与第一外筒(81)内侧的端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优化结构的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向调节装置(9)包括第一外框(91),所述第一外框(91)的底部与第一外筒(81)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外框(91)的内侧套设有第一转向筒(92),所述第一转向筒(92)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内部支撑座(93),所述第一内部支撑座(9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95),所述第二转轴(95)的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94),所述第二轴承(94)卡接在第二外框(151)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一转向筒(92)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内部支撑座(96),所述第二内部支撑座(9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97),所述第三电机(97)输出轴的端部与第一外框(9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优化结构的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调节装置(11)包括第二外筒(111),所述第二外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峰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树人学院浙江树人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