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电一体半自动组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1511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电一体半自动组装装置,涉及装置固定的技术领域,包括安装台,安装台上设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两组第一夹紧结构和两组第二夹紧结构,两组第二夹紧结构设置在两组第一夹紧结构之间以形成呈正方形框架状的固定空间;第一夹紧结构包括第一滑槽、滑杆、限位杆,第一滑槽开设在安装台背离底座的一侧,滑杆设置在第一滑槽的两端且沿第一滑槽的长度方向滑移设置,限位杆的两端固定于滑杆背离第一滑槽的一端,第二夹紧结构包括伸缩杆,伸缩杆两端与限位杆两端固定连接。根据治具体积大小调整固定组件,缩小或扩大固定空间对治具进行固定作用,有效避免组装时治具移位而造成装配的失误以及工伤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电一体半自动组装装置
本技术涉及装置固定的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气电一体半自动组装装置。
技术介绍
在零件的生产加工过程中,由于设计和使用的需要,需要与其它零件产品进行装配,使两零件或多零件组合。现有公开号为CN204686380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气动装配装置,包括底座、控制器、水平顶压机构、垂直顶压机构、治具,治具安装在底座上,治具开有与零件外形相适配的槽;所述水平顶压机构、垂直顶压机构均安装在底座上;所述水平顶压机构包括有水平顶杆、水平气缸、水平固定座;所述垂直顶压机构包括有垂直固定座、垂直气缸、垂直顶杆,垂直气缸安装在垂直固定座顶端。利用水平顶杆、垂直顶杆分别可以对零件的水平方向、垂直方向进行顶压,通过治具的配合,利用两顶杆可实现两零件或多零件间的装配,而人工只需要进行放料操作,劳动强度低、工作效率高,且相对于模具而言,省去了冲床及模具,使用成本极低。上述装置在实际运用中,需要人工进行放料操作,然后利用两顶杆可实现两零件或多零件间的装配,然而,放置在固定座上的治具可能需要进行人工固定,避免在利用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电一体半自动组装装置,包括底座(1)以及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的水平顶压机构(2)和垂直顶压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固定设有用于放置治具(8)的安装台(4),所述安装台(4)背离所述底座(1)的一侧设有固定组件(5),所述固定组件(5)包括两组第一夹紧结构(6)和两组第二夹紧结构(7),两组所述第一夹紧结构(6)设置在相对面,两组所述第二夹紧结构(7)设置在两组所述第一夹紧结构(6)之间以形成呈正方形框架状的固定空间;/n所述第一夹紧结构(6)包括第一滑槽(61)、滑杆(62)、限位杆(63),所述第一滑槽(61)开设在所述安装台(4)背离所述底座(1)的一侧,所述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电一体半自动组装装置,包括底座(1)以及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的水平顶压机构(2)和垂直顶压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固定设有用于放置治具(8)的安装台(4),所述安装台(4)背离所述底座(1)的一侧设有固定组件(5),所述固定组件(5)包括两组第一夹紧结构(6)和两组第二夹紧结构(7),两组所述第一夹紧结构(6)设置在相对面,两组所述第二夹紧结构(7)设置在两组所述第一夹紧结构(6)之间以形成呈正方形框架状的固定空间;
所述第一夹紧结构(6)包括第一滑槽(61)、滑杆(62)、限位杆(63),所述第一滑槽(61)开设在所述安装台(4)背离所述底座(1)的一侧,所述滑杆(62)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61)的两端且沿所述第一滑槽(61)的长度方向滑移设置,所述限位杆(63)的两端固定于所述滑杆(62)背离所述第一滑槽(61)的一端,所述第二夹紧结构(7)包括伸缩杆(71),所述伸缩杆(71)两端与所述限位杆(63)两端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电一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维刚郑尧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辛金路流体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