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共鸣噪音降低结构的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1463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包括:薄膜,粘贴于内衬;以及多个多孔吸音部件,粘贴于所述薄膜并且拉开预定间隔配置。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可减少在轮胎内部产生共鸣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共鸣噪音降低结构的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气轮胎,更详细地说涉及具有共鸣噪音降低结构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通常作为发生轮胎噪音的原因之一,可以举出由填充于轮胎内部的空气的振动所产生的空洞共鸣声。当车辆行驶时,与路面接触的轮胎的胎面部因为路面的凹凸而振动,该振动使轮胎空洞部内的空气振动,由此产生空洞共鸣声。在空洞共鸣声中被听成噪音的声音的频率根据轮胎的尺寸会有所不同,但是已知一般处于200Hz至300Hz左右。因此,降低该频率范围的噪音等级可以说是能够降低轮胎噪音的主要方法。另外,在轮胎中空洞共鸣声可根据由轮胎和轮辋生成的空洞的大小而有所不同。对此,以往为了调节空洞的大小而降低空洞共鸣声,而提出了在轮胎内部粘贴吸音材料或者在轮辋表面粘贴吸音材料等用于降低轮胎的共鸣噪音的各种技术。其中,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07-0029652号的低噪音充气轮胎,采用了在轮胎内部粘贴吸音材料来降低在轮胎内部空间产生的噪音的方式。但是,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07-0029652号所公开的低噪音充气轮胎在制造轮胎之后需要将吸音材料另行附着于轮胎内部,较为繁琐,并且还存在因行使时的冲击等而可能使吸音材料脱落等的问题。近来,轮胎开发的趋势集中在胎面部的宽度大的宽幅轮胎、以及扁平比低的超高性能(UHP:UltraHighPerformance)轮胎,相比于一般的轮胎,这种轮胎因从地面受到的冲击而产生声压,因此其结构更不利于降噪。为了降低轮胎共鸣,在轮胎内衬内部粘贴聚氨酯泡沫来作为吸音材料的方式较为普遍,但是存在很难将粘合剂涂覆于整个内衬内表面的问题。尤其是,为了即使诸如钉子之类的异物贯通充气轮胎也不会泄漏空气,而推出将密封胶(Sealant)涂覆于内衬的轮胎。对于这种密封胶轮胎,密封胶会渗进吸音材料中,相应地密封胶的作用可能会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降低轮胎内部的共鸣噪音的充气轮胎。(解决问题的手段)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包括:薄膜,粘贴于内衬;以及多个多孔吸音部件,粘贴于所述薄膜并且拉开预定间隔配置。优选为,所述充气轮胎还包括密封胶层,所述密封胶层涂覆于所述内衬;所述薄膜粘贴于所述密封胶层。优选为,所述多孔吸音部件由相交叉而形成一体的两个管构成。优选为,所述多个多孔吸音部件通过粘合剂粘贴于所述薄膜;粘贴有所述多个多孔吸音部件的薄膜沿圆周方向粘贴于所述密封胶层。优选为,所述多孔吸音部件由聚丙烯材料形成。优选为,所述薄膜由聚丙烯材料形成。优选为,所述薄膜至少在粘贴有所述多孔吸音部件的部位形成有多个贯通孔;在粘贴所述多孔吸音部件时,所述密封胶层通过所述多个贯通孔渗透而粘贴于所述多孔吸音部件。(专利技术的效果)通过上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可减少在轮胎内部发生共鸣噪音。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半剖面图。图2是示出在内衬依次粘贴密封胶层、薄膜和多孔吸音部件的部分立体图。图3是示出在内衬依次粘贴密封胶层、薄膜和多孔吸音部件的剖面图。图4是示出在充气轮胎内表面粘贴密封胶层和薄膜并且在薄膜配置多个多孔吸音部件的概略图。图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充气轮胎中在内衬依次粘贴密封胶层、薄膜和多孔吸音部件的剖面图。图6及图7是示出将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充气轮胎的共鸣声测量实验结果和现有一般轮胎相比较的曲线图。(附图标记说明)10:胎面部20:胎侧部30:胎圈部40:带束45:加强带束50:胎体60:内衬70:密封胶层80:薄膜85:贯通孔90:粘合剂100:多孔吸引材料110:第一管部120:第二管部130:贯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的人员容易实施,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由各种不同的方式实现,不限于在此说明的实施例。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半剖面图;图2是示出在内衬依次粘贴密封胶层、薄膜和多孔吸音部件的部分立体图;图3是示出在内衬依次粘贴密封胶层、薄膜和多孔吸音部件的剖面图;图4是示出在充气轮胎内表面粘贴密封胶层和薄膜并且在薄膜配置多个多孔吸音部件的概略图。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充气轮胎包括:粘贴于内衬60的薄膜80;以及粘贴在薄膜并且拉开预定间隔配置的多孔吸音部件100。通常充气轮胎包括:胎面部10、胎侧部20和胎圈部30。胎面部10是与地面直接接触的部分,将汽车的驱动力及制动力传递于路面,并且可包括顶部与底部。胎侧部20起到保护胎体免受外部冲击并且将方向盘的动作经由胎圈部传递于胎面部10的媒介作用。胎圈部30作为安装在车轮的部位,内部可包括由多个胎圈丝构成的胎圈芯和胎圈填料。在所述胎面部10的内部配置有带束40,所述带束40调节路面抓地力及操纵性等性能。在带束40的上层可具有用于加强带束层的强度的加强带束45。另外,在加强带束45的上层还可包括冠带层(capply)和带垫(beltcushion)等的结构,以用于防止钢带束层间的分离。在带束40的下方配置有构成轮胎骨架的胎体50。胎体50从胎面部10经过胎侧部20设置到胎圈部30。尤其是,胎体50包括包裹胎圈芯后重新上升预定高度的部分即翻卷(turn-up)部。在胎体部50的内表面具有构成轮胎内表面的内衬60,以保持轮胎内部气压。在内衬60的内表面可粘贴薄膜80,该薄膜80排列有多个多孔吸音部件100。只要先在薄膜80粘贴多个多孔吸音部件100之后将该薄膜80粘贴于内衬60内表面,就能够一次性进行粘贴作业,因此能够更加提高作业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充气轮胎还包括涂覆于内衬60的密封胶层70,所述薄膜80可粘贴于密封胶层70。密封胶层70涂覆于内衬60的内表面,即使充气轮胎被尖锐的钉子、螺栓等异物贯通而形成孔,密封胶也会通过内部压力堵住该孔,由此能够不使空气泄漏。薄膜80能够沿圆周方向粘贴在密封胶层70。薄膜80保护密封胶层70且缩小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由此可使密封胶70长时间起到防止空气泄漏的作用。如图2所示,所述多孔吸音部件100可由两个管交叉而形成一体。具体地说,圆形的第一管110与圆形的第二管120可交叉成十字形而形成一体。在第一管110和第二管120的圆周上形成多个贯通孔130。第一管110和第二管120也可由四边形管构成,而非圆形管。多个贯通孔130不仅可形成圆形,还可形成椭圆形或者多边形。多孔吸音部件100由于是内部具有通道的同时表面形成有多个气孔的结构,因此能够有效降低轮胎内部的共鸣噪音。多孔吸音部件100可通过粘合剂90粘贴于薄膜80。即,可通过粘合剂90在薄膜8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n薄膜,粘贴于内衬;以及/n多个多孔吸音部件,粘贴于所述薄膜并且拉开预定间隔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12 KR 10-2019-00432301.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
薄膜,粘贴于内衬;以及
多个多孔吸音部件,粘贴于所述薄膜并且拉开预定间隔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密封胶层,所述密封胶层涂覆于所述内衬,
所述薄膜粘贴于所述密封胶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孔吸音部件由相交叉而形成一体的两个管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成奎张允祯金万燮洪昌孝
申请(专利权)人:韩国轮胎与科技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