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半定量测定流体样品中的分析物的精度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01459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测定流体试样中第一被分析物的浓度的改进方法,该第一被分析物的浓度为第二被分析物浓度的函数,该第二被分析物也存在于流体样品中且浓度与第一被分析物的浓度临床上相关。该方法包括:测定第一被分析物的浓度,而且确定这个浓度是否落在其有用的分析范围之外,并用这个浓度除以第二被分析物的正常浓度。求出第一和第二被分析物的浓度的比值的这种方法是有优点的,因为,据报道,可以以较小的、虚假的肯定和虚假的否定的结果提高精度。(*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各种分析方法和装置普遍应用于测定中,以确定临床上有意义的物质的存在和/或浓度,该物质存在于生物流体中,如尿液,血液,全血,血清,汗或唾液上。这样的物质一般指被分析物,并且包括特异性结合配对,如抗体或抗原,药物和激素。一种检验设备为所谓的测杆,包括与被分析物相互作用的酶,并与该被分析物以某种方式反应,其结果为氧化了还原氧化染色剂以改变颜色,这可以与所存在的物质相关,或在一种半定量的方法中这可以与被分析物的浓度相关。最近开发出按免疫层析原理工作大型试条,其中在吸收性材料的试条上加特异于被分析物的被标记的抗体,实验流体和被标记的抗体可通过毛细管穿过试条流动。通过将被分析物(或其类似物)固定在试条的一个特定部分,即捕获区,并测出通过特异性结合所获得的被标记的抗体的量,即可用半定量法测出试样中被分析物的浓度。在这种测定中,标记物为酶,并有一种用于酶的物质放在捕获区上以呈现带色的反应,详述见美国专利US4446232。在美国专利US4703017中,描述了类似的测定,其中标记物是颗粒状材料,一旦在捕获区中该颗粒状材料由于被分析物和被标记了的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而凝集就会提供可检测的、可视反应。通过确定第二被分析物的浓度,可以提高用于各种被分析物的分析的临床实用性,在生物流体中的该第二被分析物的浓度在临床上与第一被分析物的浓度相关。第二被分析物最突出的实例为肌酸,即当肌酸成为供肌肉收缩的能量源的肌酸磷酸酯时的最后代谢物。肾小球过滤所产生的肌酸,并排泄进尿液,不再吸收。为了提高尿液测定的灵敏度,并使尿液的高流速问题减至最小,该问题可使尿液稀释,将被分析物/肌酸的比值用于尿蛋白测定中,以使尿液浓度规范化。一般的肌酸测定包括alkaline Jaffe法和Benedict-Behre法,该方法适用于高pH值情况,一般是在pH值为11.5~12.5范围内。最近又提出了一种肌酸测定法,在该测定法中,尿样与柠檬酸盐中的铜离子,过氧化氢和可氧化的染色剂一起接触,该可氧化的染色剂在有氧自由基和假过氧化物的情况下提供带色的反应。也可如WO96/34271专利中所描述的那样免疫地完成肌酸定量。在体液样品中的那些第二被分析物的浓度在临床上与第一被分析物的浓度有关,该第二被分析物不仅仅限于尿液中的肌酸,而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可以测定的体液也不限于尿液。例如,进行该实验的体液可以是全血,第一被分析物可以是HbAIC,而第二被分析物是全部血红蛋白,因为可调整HbAIC的表观浓度到血液中全部血红蛋白浓度以析出HbAIC测定中的因子偏差。通过静脉施以菊糖,就像肌酸那样指示肾流。可与做为第二被分析物的肌酸一起被测定的、其它典型的第一被分析物是潜血,白血球,蛋白质和葡萄糖。根据第二被分析物中的清蛋白校正尿液中的IgG浓度。在WO-96/34271专利中,公开了测定流体试样中的靶(第一)分析物和肌酸的装置,该装置带有检测肌酸的测定条和检测靶分析物的第二测定条。肌酸的浓度可以用比色法测定,或通过被标记的肌酸结合配对的特异性俘获来测定。根据样品的浓度校正靶分析物的浓度,可以人工或用编程的反射率分析器校正靶分析物的浓度。现有技术中,根据第二被分析物浓度校正测定的第一被分析物浓度的系统直接涉及第一被分析物的颜色反应与第二被分析物的颜色反应的比值,或者先将颜色反应转换成浓度值,并用算术来确定这些值的比值。通过将颜色转换成如吸收率或反射率那样的数值而得到颜色反应的直接比值。这些校正被分析物的半定量测量结果的直接比值法的缺点是,当此方法进行到分析范围的边缘处时,它们并没有考虑估算中所出现的大误差。本专利技术通过考虑当进行到其分析范围的边缘处时估算中所出现的误差,提高了涉及两种被分析物的比值的、半定量法的精度。本专利技术提出用于第一被分析物浓度的体液样品比色分析的改进,在体液中,该第一被分析物浓度是需要测量的,并且流体样品中第二被分析物的浓度是与第一被分析物浓度临床上相关的,其特征是第一被分析物浓度与第二被分析物浓度的比值用来校正流体样品中的第一被分析物浓度。该改进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测出未校正的第一被分析物浓度;b)如未校正的第一被分析物浓度落在对于这种被分析物的有用的分析范围之内或之外,则测出其浓度;c)如果未校正的第一被分析物浓度落在对于该第一被分析物的有用的分析范围之内,那么,测出第二被分析物的浓度,并且通过用第一被分析物的反应除以第二被分析物的反应来指定第一被分析物与第二被分析物的比值,而且指定比值的输出水平,该输出水平对应于用未校正的第一被分析物的浓度除以第二被分析物的浓度所校正过的第一被分析物的浓度;d)如果未校正的第一被分析物浓度落在对于该第一被分析物有用的分析范围之外,则根据步骤(a)中测定的未校正的第一被分析物浓度和第二被分析物的正常浓度,测出第一被分析物与第二被分析物的比值。实施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步是测定未校正的第一被分析物的浓度。将流体试样放到试条上,可以直接放到含有如酶反应情况中那样的试剂的试条部分上,或者,对于免疫层析条的情况,直接放到与该条的俘获区域流体连通的样品施加垫上,从而该样品可通过毛细作用流到捕获区。在每种情况下,通过将颜色与标准颜色图比较,或更精确地在反射率计的辅助下比较,人工看出由于试验流体中被分析物与试条的试剂相互作用而产生的颜色变化。一旦测出未校正的第一被分析物的浓度后,下一步就是确定该浓度是否落在对于该被分析物有用的范围内。术语有用的分析范围表示本方法能够精确测量的被分析物浓度。例如,对于尿中清蛋白的情况,可有用的分析范围为30~300mg/L,其估计误差实际上更小,即,至少比估计的被分析物浓度的误差小三倍。如果测量作为第一被分析物的清蛋白在该范围中,则需测出第二被分析物,一般为肌酸,并计算第一被分析物与第二被分析物的比值,即(/),从而提高输出水平,该输出水平的值表示尿液试样中校正过的清蛋白浓度。如果未校正的第一被分析物的浓度落有用的分析范围之外,例如,清蛋白小于30mg/L或大于300mg/L,则不需测第二被分析物的浓度,而用第二被分析物的正常浓度来确定第一被分析物与第二被分析物的比值。术语正常浓度表示根据典型康复病人而得到的所期望的生理值。对于肌酸,该比值为1000mg/L,由于人体一般每天排出1000mg的清蛋白和1升尿。本方法与现有技术的比值法作比较,在现有技术的比值法中,甚至对于第一被分析物的浓度落在反有用的分析范围之外的情况,仍用第二被分析物的所测定的浓度而不用第二被分析物的正常浓度。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可更精确地测定第一被分析物的浓度,因为不允许不准确的测定值有附加的错误加到结果中去。下面参照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在尿液分析中,清蛋白是第一被分析物而肌酸是浓度带测的第二被分析物,例如,用于校正肾流,将预定的30mg~300mg/L清蛋白范围定为尿液清蛋白测定的有用的分析范围。如果清蛋白试剂产生与30~300mg/L等效的比色结果,则用所产生的颜色比(清蛋白颜色/肌酸颜色)来确指定清蛋白与肌酸的比值。如果清蛋白试剂产生小于30mg/L或大于300mg/L的结果,则不用肌酸试剂而用正常的肌酸浓度指定清蛋白与肌酸的比值。这样可防止使用落在清蛋白测定的分析范围之外的结果,因为落在此范围之外的结果存在很大误差,并且不准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在对于第一被分析物浓度的体液样品比色分析中,该在流体样品中的第一被分析物浓度是需要测量的,并且在该流体样品中第二被分析物的浓度与第一被分析物浓度临床相关,其特征在于第一被分析物浓度与第二被分析物浓度的比值用来校正流体样品中的第一被分析物浓度测定,该改进方法包括: a)测出未校正的第一被分析物浓度; b)测定未被校正的第一被分析物的浓度是否落在第一这种被分析物的、有用的分析范围之内或之外; c)如果未被校正的第一被分析物浓度落在该对于这种被分析物、有用的分析范围之内,那么,测定第二被分析物的浓度,并且通过用来自第一被分析物的反应除以来自第二被分析物的反应,从而确定第一被分析物与第二被分析物的比值,而且,确定该比值的输出水平,该输出水平对应于通过用未被校正的第一被分析物浓度除以第二被分析物浓度而校正过的第一被分析物的浓度; d)如果未被校正的第一被分析物浓度落在对于这种被分析物的的、有用的分析范围之外,那么,基于如步骤(a)中所测定的未被校正的第一被分析物的浓度,确定第一被分析物与第二被分析物的比值和第二被分析物的正常浓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KK梅森格MJ普吉尔JF华莱士
申请(专利权)人:美国拜尔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