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流控芯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0933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学检测、实验装置或生物芯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包括基板和盖板,盖板与基板盖合并在盖合区域形成通道,通道由进口至出口依次包括加样段、反应段和检测段,通道的出口设置废液区,废液区由通道的出口沿通道的两侧向通道的进口方向延伸,本申请废液区是由通道的出口沿通道的两侧向通道的进口延伸,能够利用由于加样段宽而检测段窄而产生的处于检测段两侧的空白未利用区域,能够在不改变微流控芯片长度的情况下增大废液区的面积,同时还能够利用微流控芯片的未利用区域,提高微流控芯片空间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流控芯片
本技术涉及医学检测、实验装置或生物芯片
,具体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
技术介绍
微流控芯片POCT检测技术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快速检测技术。由于微流控技术拥有样本流动控制、芯片封闭、管道微小、可控性强等特点,使得微流控芯片POCT检测技术的检测灵敏度和检测重复性相比于层析POCT检测技术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因此微流控芯片POCT检测技术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现有的通过毛细管力驱动的微流控芯片大致包括加样口、检测段和废液区,样本由加样口进入芯片,在检测段与预设的抗体试剂等检测物反应,反应的废弃样本排入废液区。现有的微流控芯片废液区设置在芯片流通管道的末端,也即是芯片的末端,如果样本量大就需要延长芯片以扩大废液区面积,成本较高,芯片空间利用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针对目前微流控芯片废液区设置使得废液区扩大成本高且芯片空间利用率低下的问题,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微流控芯片,包括基板和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基板盖合并在盖合区域形成通道,所述通道由进口至出口依次包括加样段、反应段和检测段,所述通道的出口设置废液区,所述废液区由所述通道的出口沿所述通道的两侧向所述通道的进口方向延伸。作为优选,所述废液区向所述所述通道的进口延伸越过所述通道的进口,所述废液区的宽度由所述通道的出口至所述通道的进口逐渐变窄。作为优选,所述废液区与所述通道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离区。作为优选,所述废液区与所述第一隔离区的隔板为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沿由所述通道出口至所述通道进口方向的,且由所述微流控芯片内至所述微流控芯片外的方向的,倾斜的直线延伸。作为优选,设置有第二隔离区,所述第二隔离区包括围成封闭状的外隔板和围成封闭状的第二隔板,所述外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间隔布置从而所述外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的间隔区域形成所述第二隔离区,所述第二隔板在所述外隔板的封闭区域内,所述通道、所述废液区和所述第一隔离区均设置在所述第二隔板的封闭区域内,所述废液区的外侧壁为所述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一端与所述第二隔板连接,所述第一隔板的另一端与所述通道的出口管壁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隔板的一端与所述通道的进口管壁连接后再与所述第二隔板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申请废液区是由所述通道的出口沿所述通道的两侧向所述通道的进口延伸,能够利用由于加样段宽而检测段窄而产生的处于检测段两侧的空白未利用区域,能够在不改变微流控芯片长度的情况下增大废液区的面积,同时还能够利用微流控芯片的未利用区域,提高微流控芯片空间的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微流控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截面图;图中标记:100-通道,110-加样段,120-反应段,130-检测段,140-进口,150-出口,200-废液区,300-第一隔离区,400-第二隔离区,510-第一隔板,520-第二隔板,530-外隔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专利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和图2,一种微流控芯片,包括基板和盖板,盖板与基板盖合并在盖合区域形成通道100,通道100由进口140至出口150依次包括加样段110、反应段120和检测段130,通道100的出口150设置废液区200,废液区200由通道100的出口150沿通道100的两侧向通道100的进口140方向延伸,参见图1所示,此类布置方式多数会形成一个U形的废液区200,而通道100则插入U形的开口内,当然,也不一定完全形成U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或者在U形轨迹的两端再延伸从而形成其他形状。微流控芯片一般加样段110宽而检测段130窄,这类设置是为了便于将样本加入微流控芯片,同时增大一次加入的样本量,更好的提供毛细动力,由此在检测段130的两侧区域是空白未利用的区域,而本申请废液区200是由通道100的出口150沿通道100的两侧向通道100的进口140延伸,能够利用由于加样段110宽而检测段130窄而产生的处于检测段130两侧的空白未利用区域,能够在不改变微流控芯片长度的情况下增大废液区200的面积,同时还能够利用微流控芯片的未利用区域,提高微流控芯片空间的利用率。具体的,废液区200由通道100的出口150沿通道100的两侧向通道100的进口140延伸并越过检测区,由此,能够更好利用微流控芯片的未利用区域;当然,也可以直接延伸直至越过通道100的进口140,如图1所示的状态。此外,废液区200的宽度由通道100的出口150至通道100的进口140逐渐变窄,一般情况下,微流控的芯片的整体宽度是一定的,并且为了规范设计,微流控芯片的主体部分的宽度是不变化的,而进样端的宽度大于检测段130宽度,由此,将废液区200的宽度由通道100的出口150至通道100的进口140逐渐变窄,主要是为了规范制造所需。废液区200于通道100之间虽然隔离,但是在实际加工和组装过程中总存在各种误差,有时候存在废液区200于通道100之间隔离不完全的情况,此时样本的一部分会直接泄漏至废液区200,影响测试精度,此外,废液区200的废液也会有一部分进入通道100内,同样会影响测试精度,由此,本申请在废液区200与通道100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离区300,废液区200与通道100之间设置第一隔离区300并不是废液区200与通道100之间通过第一隔离区300完全隔开,只要在废液区200与通道100之间存在第一隔离区300即可,当然,最优选的方式就是废液区200与通道100之间通过第一隔离区300完全隔开,如图1所示的状态,通道100两侧是第一隔离区300,第一隔离区300外才是废液区200。由于存在第一隔离区300,若存在加工误差或装配误差,通道100内的样本也仅仅是极小一部分泄漏至第一隔离区300,废液区200的废液也仅仅是极小的一部分泄漏至第一隔离区300,都难以越过第一隔离区300进入通道100内,能够极大降低因为加工制造误差引起隔离不完全造成的测试精度问题发生的概率。具体的,废液区200与第一隔离区300的隔板为第一隔板510,第一隔板510沿由通道100出口150至通道100进口140方向的,且由微流控芯片内至微流控芯片外的方向的,倾斜的直线延伸。优选方案还设置有第二隔离区400,第二隔离区400包括围成封闭状的外隔板530和围成封闭状的第二隔板520,外隔板530和第二隔板520间隔布置从而外隔板530和第二隔板520之间的间隔区域形成第二隔离区400,第二隔板520在外隔板530的封闭区域内,通道100、废液区200和第一隔离区300均设置在第二隔板520的封闭区域内,废液区200的外侧壁为第二隔板520,第一隔板510的一端与通道100的进口140管壁连接后再与第二隔板520连接,第一隔板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流控芯片,包括基板和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基板盖合并在盖合区域形成通道(100),所述通道(100)由进口(140)至出口(150)依次包括加样段(110)、反应段(120)和检测段(130),所述通道(100)的出口(150)设置废液区(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液区(200)由所述通道(100)的出口(150)沿所述通道(100)的两侧向所述通道(100)的进口(140)方向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流控芯片,包括基板和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基板盖合并在盖合区域形成通道(100),所述通道(100)由进口(140)至出口(150)依次包括加样段(110)、反应段(120)和检测段(130),所述通道(100)的出口(150)设置废液区(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液区(200)由所述通道(100)的出口(150)沿所述通道(100)的两侧向所述通道(100)的进口(140)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液区(200)向所述通道(100)的进口(140)延伸越过所述通道(100)的进口(140),所述废液区(200)的宽度由所述通道(100)的出口(150)至所述通道(100)的进口(140)逐渐变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液区(200)与所述通道(100)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离区(3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液区(200)与所述第一隔离区(300)的隔板为第一隔板(510),所述第一隔板(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越赵朝辉于梦露兰诗玉杨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创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