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打端子机构,包括工作台、检测光纤、支撑台、打端上下伺服以及齿条;所述支撑台上端面设置有打端前后伺服,所述打端前后伺服带动支撑台上的移动块前后移动,所述移动块顶端两侧分别设置有产品定位气缸以及切废料气缸,所述支撑台上与切废料气缸同侧设置有打端子气缸,所述产品定位气缸以及打端子气缸活塞杆所在直线与支撑台长度方向相垂直,所述移动块上与打端子气缸位置相对应处设置有端子铆刀,所述打端上下伺服活塞杆顶端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齿条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保证打端子的合格率,提高打端子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打端子机构
本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打端子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自动化行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柱,从而促使自动化行业的蓬勃发展。其中,在线缆的市场中,随处可见到带有胶壳的线束,且带胶壳的线束种类多及产量大,故给带胶壳的线束的生产带动巨大的市场的同时,还带来巨大的生产压力。而目前,在带胶壳的线束生产过程中,会涉及往线材上打有端子的工序,具体是操作人员借助相应的打端子装置将料带中的端子片打于线材上,以实现线材打端子的目的。传统的端子打端子采用人工手动切端子物料工具,工作效率低且打端子质量无法保证。目前,市场上也有一些打端子机,这些打端子机通常只能实现自动压端子,然后人工切端子线,或者压完端子后,通过另一道工序切端子线。压端子和切端子线如果同时进行,由于有些端子没有被压到位就先被切断端子线,从而导致产生不良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打端子机构,保证打端子的合格率,提高打端子的工作效率。技术方案:一种打端子机构,包括工作台、检测光纤、支撑台、打端上下伺服以及齿条;所述支撑台上端面设置有打端前后伺服,所述打端前后伺服带动支撑台上的移动块前后移动,所述移动块顶端两侧分别设置有产品定位气缸以及切废料气缸,所述支撑台上与切废料气缸同侧设置有打端子气缸,所述产品定位气缸以及打端子气缸活塞杆所在直线与支撑台长度方向相垂直,所述移动块上与打端子气缸位置相对应处设置有端子铆刀,所述打端上下伺服活塞杆顶端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齿条传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台通过若干个上下导柱与工作台相连接。优选的,所述打端前后伺服沿支撑台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移动块通过滑轨与支撑台相连接。优选的,所述移动块顶端设置有端子进料导轮。优选的,所述打端上下伺服位于工作台上,所述检测光纤通过支撑杆与工作台相连接,检测光纤与打端子气缸位置相对应。优选的,所述工作台侧边设置有与打端子气缸位置相对应的扶线上下气缸,所述扶线上下气缸上设置有扶线夹头。本技术实现以下有益效果:1.扶线上下气缸带动扶线夹头上下移动,使扶线夹头夹紧需要打端子的线缆,使打端子更精确,提高线缆打端子的合格率;2.打断前后伺服带动端子靠近需要打端子的线缆,并通过打端子气缸,将端子打入线缆上,无需人工手动操作,提高打端子的生产效率。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整体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整体结构右视图。图中:1.工作台;2.上下导柱;3.打端上下伺服;4.齿轮;5.齿条;6.支撑台;7.支撑杆;8.检测光纤;9.打端前后伺服;10.移动块;11.滑轨;12.打端子气缸;15.产品定位气缸;16.切废料气缸;17.端子进料导轮;18.扶线上下气缸;19.扶线夹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考图1至图2,一种打端子机构,包括工作台1、检测光纤8、支撑台6、打端上下伺服3以及齿条5;所述支撑台6上端面设置有打端前后伺服9,所述打端前后伺服9带动整个打端子机构前后移动,使打端子气缸12靠近需要打端子的线缆;所述打端前后伺服9带动支撑台6上的移动块10前后移动,所述移动块10顶端两侧分别设置有产品定位气缸15以及切废料气缸16,所述产品定位气缸15对端子的位置进行定位,确保端子与线缆位置相对应,保证打端子的合格率,所述切废料气缸16在线缆打完端子后,切掉端子上的废料;所述支撑台6上与切废料气缸16同侧设置有打端子气缸12,所述产品定位气缸15以及打端子气缸12活塞杆所在直线与支撑台6长度方向相垂直,所述移动块10上与打端子气缸12位置相对应处设置有端子铆刀,所述端子铆刀在端子打进线缆后切断后续连接的端子;所述打端上下伺服3活塞杆顶端连接有齿轮4,所述齿轮4与齿条5传动连接,所述打端上下伺服3带动端子铆刀上下移动,对端子带进行切割。所述支撑台6通过若干个上下导柱2与工作台1相连接。所述打端前后伺服9沿支撑台6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移动块10通过滑轨11与支撑台6相连接。所述移动块10顶端设置有端子进料导轮17,端子进料导轮17转动对机构进行端子进料。所述打端上下伺服3位于工作台1上,所述检测光纤8通过支撑杆7与工作台1相连接,检测光纤8与打端子气缸12位置相对应,检测线缆上是否打上端子,以及端子的质量是否合格。所述工作台1侧边设置有与打端子气缸12位置相对应的扶线上下气缸18,所述扶线上下气缸18上设置有扶线夹头19,扶线夹头19夹紧线缆,便于对线缆顶部进行打端子,放置打端子错位,提高打端子的工作效率。工作原理:线缆通过搬运设置放置在装有扶线上下气缸18的转动盘上,转动盘转动将线缆移动至与打端子机构位置相对应处,扶线上下气缸18活塞杆伸出带动扶线夹头19向上夹紧转盘上的线缆,打端前后伺服9开始工作,将打端子机构移动至扶线夹头19处,端子通过端子进料导轮17移动至固定位置,打端子气缸12开始工作,活塞杆伸出将端子打入线缆中,切废料气缸16切除剩余的废料,移动块10上的端子铆刀切断打入的端子,实现端子的自动打入线缆。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让熟悉该
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出的等同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打端子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检测光纤、支撑台、打端上下伺服以及齿条;所述支撑台上端面设置有打端前后伺服,所述打端前后伺服带动支撑台上的移动块前后移动,所述移动块顶端两侧分别设置有产品定位气缸以及切废料气缸,所述支撑台上与切废料气缸同侧设置有打端子气缸,所述产品定位气缸以及打端子气缸活塞杆所在直线与支撑台长度方向相垂直,所述移动块上与打端子气缸位置相对应处设置有端子铆刀,所述打端上下伺服活塞杆顶端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齿条传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打端子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检测光纤、支撑台、打端上下伺服以及齿条;所述支撑台上端面设置有打端前后伺服,所述打端前后伺服带动支撑台上的移动块前后移动,所述移动块顶端两侧分别设置有产品定位气缸以及切废料气缸,所述支撑台上与切废料气缸同侧设置有打端子气缸,所述产品定位气缸以及打端子气缸活塞杆所在直线与支撑台长度方向相垂直,所述移动块上与打端子气缸位置相对应处设置有端子铆刀,所述打端上下伺服活塞杆顶端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齿条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打端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通过若干个上下导柱与工作台相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发阳,王星星,
申请(专利权)人:彩美伟业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