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发动机缸内线束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9645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配件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发动机缸内线束支架,其通过支架对线束进行固定,可实现线束的快速安装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线束得到固定,有效防止发动机运行时,线束发生晃动并与发动机内的其他设备发生干涉,避免线束磨损,方便对线束保护,提高实用性和可靠性;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的前端竖向连通设置有第一线槽,第一线槽的左端横向连通设置有第二线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发动机缸内线束支架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配件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发动机缸内线束支架。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发动机缸内线束采用耐高温耐油线束,采用编织达到缸内使用目的。但是,这类发动机线束在狭小的空间内,易于与发动机其他部件刮磨,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通过支架对线束进行固定,可实现线束的快速安装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线束得到固定,有效防止发动机运行时,线束发生晃动并与发动机内的其他设备发生干涉,避免线束磨损,方便对线束保护,提高实用性和可靠性的新型发动机缸内线束支架。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发动机缸内线束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的前端竖向连通设置有第一线槽,第一线槽的左端横向连通设置有第二线槽,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的后端外侧均匀连通设置有第一扎带孔、第二扎带孔、第三扎带孔、第四扎带孔、第五扎带孔、第六扎带孔、第七扎带孔和第八扎带孔,支架本体的右端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喷油器卡槽和第二喷油器卡槽;将外界线束放置在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内部,通过外界扎带和第一扎带孔、第二扎带孔、第三扎带孔、第四扎带孔、第五扎带孔、第六扎带孔、第七扎带孔、第八扎带孔将线束固定在支架本体上,通过第一喷油器卡槽和第二喷油器卡槽将支架本体卡装在外界发动机内喷油嘴上,从而实现线束的快速安装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线束得到固定,有效防止发动机运行时,线束发生晃动并与发动机内的其他设备发生干涉,避免线束磨损,方便对线束保护,提高实用性和可靠性。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发动机缸内线束支架,第一喷油器卡槽的顶端、第一喷油器卡槽的底端、第二喷油器卡槽的顶端和第二喷油器卡槽的底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第三加强筋和第四加强筋;通过设置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第三加强筋和第四加强筋,可方便对第一喷油器卡槽和第二喷油器卡槽进行固定支撑,提高第一喷油器卡槽和第二喷油器卡槽的强度,提高实用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将外界线束放置在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内部,通过外界扎带和第一扎带孔、第二扎带孔、第三扎带孔、第四扎带孔、第五扎带孔、第六扎带孔、第七扎带孔、第八扎带孔将线束固定在支架本体上,通过第一喷油器卡槽和第二喷油器卡槽将支架本体卡装在外界发动机内喷油嘴上,从而实现线束的快速安装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线束得到固定,有效防止发动机运行时,线束发生晃动并与发动机内的其他设备发生干涉,避免线束磨损,方便对线束保护,提高实用性和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后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1、支架本体;2、第一扎带孔;3、第二扎带孔;4、第三扎带孔;5、第四扎带孔;6、第五扎带孔;7、第六扎带孔;8、第七扎带孔;9、第八扎带孔;10、第一喷油器卡槽;11、第二喷油器卡槽;20、第一加强筋;21、第二加强筋;22、第三加强筋;23、第四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发动机缸内线束支架,其在工作时,将外界线束放置在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内部,通过外界扎带和第一扎带孔2、第二扎带孔3、第三扎带孔4、第四扎带孔5、第五扎带孔6、第六扎带孔7、第七扎带孔8、第八扎带孔9将线束固定在支架本体1上,通过第一喷油器卡槽10和第二喷油器卡槽11将支架本体1卡装在外界发动机内喷油嘴上,从而实现线束的快速安装工作;通过设置第一加强筋20、第二加强筋21、第三加强筋22和第四加强筋23,可方便对第一喷油器卡槽10和第二喷油器卡槽11进行固定支撑,提高第一喷油器卡槽10和第二喷油器卡槽11的强度,提高实用性。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发动机缸内线束支架,其根据发动机线束在发动机缸内的布局,按照发动机结构尺寸进行设计,支架外形根据发动机结构设计和线路布置需求,满足线束在狭小空间内能够按照指定路径排布,同时避免线束磨损,不会由于发动机振动导致线束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取消原始编织的设计,用支架主体与上盖组合的方式替代原始加工过程,加快了制作效率给线束生产带来了优化,减少了采购、物流、管理成本。原来的发动机缸内线束,线束的位置不固定,会随发动机振动进行摆动,线束会与发动机接触干涉,发动机长时间震动会磨损线束,现在由于新型缸内发动机线束骨架的设计,线束走向通过导槽按发动机进行布局,既美观又实用,提高了线束产品性能。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发动机缸内线束支架,其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发动机缸内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1),支架本体(1)的前端竖向连通设置有第一线槽,第一线槽的左端横向连通设置有第二线槽,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的后端外侧均匀连通设置有第一扎带孔(2)、第二扎带孔(3)、第三扎带孔(4)、第四扎带孔(5)、第五扎带孔(6)、第六扎带孔(7)、第七扎带孔(8)和第八扎带孔(9),支架本体(1)的右端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喷油器卡槽(10)和第二喷油器卡槽(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发动机缸内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1),支架本体(1)的前端竖向连通设置有第一线槽,第一线槽的左端横向连通设置有第二线槽,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的后端外侧均匀连通设置有第一扎带孔(2)、第二扎带孔(3)、第三扎带孔(4)、第四扎带孔(5)、第五扎带孔(6)、第六扎带孔(7)、第七扎带孔(8)和第八扎带孔(9),支架本体(1)的右端上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树超杨雄
申请(专利权)人:安费诺金事达电子系统白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