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发动机缸内线束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9645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配件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发动机缸内线束固定装置,其通过对线束进行固定,可有效防止线束在发动机内部移动,防止线束与发动机内其他装置发生干涉摩擦,方便对线束进行保护,提高实用性和可靠性;包括支架,支架的前端横向连通设置有第一线槽,第一线槽的后壁均匀连通设置有第一扎带孔、第二扎带孔、第三扎带孔、第四扎带孔、第五扎带孔、第六扎带孔、第七扎带孔和第八扎带孔,第一线槽的底端从左至右纵向均匀连通设置有三组第二线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发动机缸内线束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配件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发动机缸内线束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发动机缸内线束采用耐高温耐油导线,采用编织达到缸内使用目的。但是,这类发动机线束在狭小的空间内,易于与发动机其他部件刮磨,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通过对线束进行固定,可有效防止线束在发动机内部移动,防止线束与发动机内其他装置发生干涉摩擦,方便对线束进行保护,提高实用性和可靠性的新型发动机缸内线束固定装置。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发动机缸内线束固定装置,包括支架,支架的前端横向连通设置有第一线槽,第一线槽的后壁均匀连通设置有第一扎带孔、第二扎带孔、第三扎带孔、第四扎带孔、第五扎带孔、第六扎带孔、第七扎带孔和第八扎带孔,第一线槽的底端从左至右纵向均匀连通设置有三组第二线槽,三组第二线槽的前端左侧和右侧分别连通设置有第一扎带槽、第二扎带槽、第三扎带槽、第四扎带槽、第五扎带槽和第六扎带槽,第一线槽的后端左上侧连通设置有过线孔,支架的后端左上侧设置有扎带筋,扎带筋的位置与过线孔的位置对应,支架的顶端左后侧设置有工艺块,工艺块的下侧设置有前后贯穿的第九扎带孔,三组第二导向槽之间交错设置有连接装置;将线束分别放置在第一线槽和三组第二线槽内,同时线束可穿过过线孔,通过第一扎带孔、第二扎带孔、第三扎带孔、第四扎带孔、第五扎带孔、第六扎带孔、第七扎带孔、第八扎带孔、第九扎带孔和扎带将第一线槽内的线束进行捆绑固定,通过第一扎带槽、第二扎带槽、第三扎带槽、第四扎带槽、第五扎带槽、第六扎带槽和扎带分别将三组第二线槽内的线束进行捆绑固定,通过扎带筋将穿过过线孔的线束进行固定,通过连接装置,可将支架固定安装在发动机内部,通过对线束进行固定,可有效防止线束在发动机内部移动,方便保持线束与发动机相对静止,防止线束与发动机内其他装置发生干涉摩擦,方便对线束进行保护,延长线束使用寿命,提高实用性和可靠性。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发动机缸内线束固定装置,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工艺平面和第二工艺平面,第一工艺平面和第二工艺平面交错位于三组第二线槽内,第一工艺平面的顶端和第二工艺平面的顶端分别安装在支架的底端左侧和右侧,第一工艺平面的前端与第二工艺平面的前端平齐,第一工艺平面的前端和第二工艺平面的前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金属套筒和第二金属套筒,第一金属套筒的后端和第二金属套筒的后端分别穿过第一工艺平面和第二工艺平面并伸出至第一工艺平面的后方和第二工艺平面的后方;将第一工艺平面的前端与第二工艺平面的前端分别放置在发动机内部安装位置上,通过螺栓、第一金属套筒和第二金属套筒将支架固定安装在发动机上,通过设置连接装置,可方便对支架进行快速安装和固定,简化线束固定方式,提高实用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将线束分别放置在第一线槽和三组第二线槽内,同时线束可穿过过线孔,通过第一扎带孔、第二扎带孔、第三扎带孔、第四扎带孔、第五扎带孔、第六扎带孔、第七扎带孔、第八扎带孔、第九扎带孔和扎带将第一线槽内的线束进行捆绑固定,通过第一扎带槽、第二扎带槽、第三扎带槽、第四扎带槽、第五扎带槽、第六扎带槽和扎带分别将三组第二线槽内的线束进行捆绑固定,通过扎带筋将穿过过线孔的线束进行固定,通过连接装置,可将支架固定安装在发动机内部,通过对线束进行固定,可有效防止线束在发动机内部移动,方便保持线束与发动机相对静止,防止线束与发动机内其他装置发生干涉摩擦,方便对线束进行保护,延长线束使用寿命,提高实用性和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轴侧斜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1、支架;2、第一金属套筒;3、第二金属套筒;4、过线孔;5、第一工艺平面;6、第二工艺平面;10、第一扎带槽;11、第二扎带槽;12、第三扎带槽;13、第四扎带槽;14、第五扎带槽;15、第六扎带槽;16、第一扎带孔;17、第二扎带孔;18、第三扎带孔;19、第四扎带孔;20、第五扎带孔;21、第六扎带孔;22、第七扎带孔;23、第八扎带孔;26、扎带筋;27、第九扎带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发动机缸内线束固定装置,其在工作时,将线束分别放置在第一线槽和三组第二线槽内,同时线束可穿过过线孔4,通过第一扎带孔16、第二扎带孔17、第三扎带孔18、第四扎带孔19、第五扎带孔20、第六扎带孔21、第七扎带孔22、第八扎带孔23、第九扎带孔27和扎带将第一线槽内的线束进行捆绑固定,通过第一扎带槽10、第二扎带槽11、第三扎带槽12、第四扎带槽13、第五扎带槽14、第六扎带槽15和扎带分别将三组第二线槽内的线束进行捆绑固定,通过扎带筋26将穿过过线孔4的线束进行固定,通过连接装置,可将支架1固定安装在发动机内部,通过对线束进行固定,可有效防止线束在发动机内部移动,方便保持线束与发动机相对静止,防止线束与发动机内其他装置发生干涉摩擦,方便对线束进行保护,延长线束使用寿命,同时节约线束磨损成本,提高线束性能,提高实用性和可靠性;将第一工艺平面5的前端与第二工艺平面6的前端分别放置在发动机内部安装位置上,通过螺栓、第一金属套筒2和第二金属套筒3将支架1固定安装在发动机上,通过设置连接装置,可方便对支架1进行快速安装和固定,简化线束固定方式,提高实用性。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发动机缸内线束固定装置,其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发动机缸内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支架(1)的前端横向连通设置有第一线槽,第一线槽的后壁均匀连通设置有第一扎带孔(16)、第二扎带孔(17)、第三扎带孔(18)、第四扎带孔(19)、第五扎带孔(20)、第六扎带孔(21)、第七扎带孔(22)和第八扎带孔(23),第一线槽的底端从左至右纵向均匀连通设置有三组第二线槽,三组第二线槽的前端左侧和右侧分别连通设置有第一扎带槽(10)、第二扎带槽(11)、第三扎带槽(12)、第四扎带槽(13)、第五扎带槽(14)和第六扎带槽(15),第一线槽的后端左上侧连通设置有过线孔(4),支架(1)的后端左上侧设置有扎带筋(26),扎带筋(26)的位置与过线孔(4)的位置对应,支架(1)的顶端左后侧设置有工艺块,工艺块的下侧设置有前后贯穿的第九扎带孔(27),三组第二导向槽之间交错设置有连接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发动机缸内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支架(1)的前端横向连通设置有第一线槽,第一线槽的后壁均匀连通设置有第一扎带孔(16)、第二扎带孔(17)、第三扎带孔(18)、第四扎带孔(19)、第五扎带孔(20)、第六扎带孔(21)、第七扎带孔(22)和第八扎带孔(23),第一线槽的底端从左至右纵向均匀连通设置有三组第二线槽,三组第二线槽的前端左侧和右侧分别连通设置有第一扎带槽(10)、第二扎带槽(11)、第三扎带槽(12)、第四扎带槽(13)、第五扎带槽(14)和第六扎带槽(15),第一线槽的后端左上侧连通设置有过线孔(4),支架(1)的后端左上侧设置有扎带筋(26),扎带筋(26)的位置与过线孔(4)的位置对应,支架(1)的顶端左后侧设置有工艺块,工艺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涌旭曹国庆刘淼
申请(专利权)人:安费诺金事达电子系统白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