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9373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蓄电池(1),所述蓄电池具有壳体(2),其中布置有多个蓄电池单元(3),所述蓄电池单元在堆叠方向(4)上彼此相继排列。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所述蓄电池(1)的简化生产和/或降低了损坏所述蓄电池单元(3)的风险,其中至少一个可变中间件(9)布置在所述壳体(2)中,并且在所述蓄电池单元(3)已经布置在所述壳体(2)中之后,其从第一状态(10)改变到第二状态(11),其中所述可变中间件(9)在所述第二状态(11)中比在所述第一状态(10)中具有更大的厚度(13)。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制造这种蓄电池(1)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蓄电池,其具有多个蓄电池单元,这些蓄电池单元在堆叠方向上彼此相继排列并且容纳在壳体中,所述壳体具有两个彼此相对的壳体壁。本专利技术还涉及生产这种蓄电池的方法。
技术介绍
在运行过程中充电和放电的电池(也称为蓄电池)在移动应用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蓄电池也越来越多地用于车辆中。蓄电池通常具有多个蓄电池单元,这些蓄电池单元在堆叠方向上彼此相继排列。例如,从欧洲专利EP2866289A1中已知这种蓄电池。本文献提出了一种蓄电池的构造模式,其中连续的蓄电池单元可以具有不同的尺寸,并且在每种情况下横向设置有多孔分离元件。通常,蓄电池的蓄电池单元布置在蓄电池的壳体中。壳体通常具有至少两个彼此相对的壳体壁,蓄电池单元容纳在其间。为了生产这种蓄电池,蓄电池单元插入壳体壁之间,直到它们到达端部位置。随后,通常由例如盖封闭壳体。为了将蓄电池单元在壳体中保持在壳体壁之间,通常使用至少一个中间件,该中间件在蓄电池单元的端部位置与至少一个蓄电池单元相邻。为了保证将蓄电池单元保持在壳体中,中间件必须在壳体中对蓄电池单元施加负载,特别是预加应力。为了生产蓄电池,可以设想将中间件与蓄电池单元一起插入壳体中。这意味着,在到达它们的端部位置之前,蓄电池单元已经抵靠壳体施加负载,特别是抵靠壳体壁上,和/或抵靠彼此,其结果是至少部分蓄电池单元会发生损坏。也可以设想首先将蓄电池插入壳体,然后插入至少一个中间元件。为此目的,通常需要在壳体中移动蓄电池单元,以便能够插入中间件,从而再次有损坏至少部分蓄电池单元的风险。在另一个变型中,可以设想首先将至少一个中间件引入壳体,然后将蓄电池单元插入壳体。这里,中间件在插入时作用在蓄电池单元上,其结果是再次对它们施加负载并且可能被损坏。为了减少对蓄电池单元的这种损坏,可以设想为相应的中间元件提供减小摩擦的表面,特别是高滑动表面,例如由特氟隆制成。尤其地,可以设想,在每种情况下将中间件制成为特氟隆板。这导致中间件的生产成本增加,从而导致蓄电池的生产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目的是对于开头所述类型的蓄电池和用于生产这种蓄电池的方法提供改进的或至少不同的实施例,特别地,其特征在于简化的和/或成本有效的生产或组装,和/或在于降低了损坏蓄电池的蓄电池单元的风险。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实现。有利的实施例形成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本专利技术基于这样的总体构思:在蓄电池具有多个蓄电池单元,多个蓄电池单元布置在壳体中并且在堆叠方向上彼此相继排列的情况下,在壳体中提供中间件以用于将蓄电池单元保持在壳体中,所述中间件能够呈现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二状态具有相对于第一状态更大的厚度,其中仅当蓄电池单元和中间件已经布置在壳体中时,中间件才呈现第二状态。也就是说,只有当蓄电池单元和所述中间件已经布置在壳体中时,才会发生蓄电池单元的加载或预加应力。一方面,这实现了在壳体中的蓄电池单元和中间元件的简化布置,其结果是简化了蓄电池的生产。另一方面,防止或至少减少了由于蓄电池单元和/或中间件在壳体中的布置而对蓄电池单元和/或中间件造成的损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思,蓄电池具有多个蓄电池单元和壳体。壳体具有至少两个彼此相对的壳体壁。蓄电池单元以此方式布置在壳体中,特别是以此方式插入壳体中,使得在端部位置,它们在堆叠方向上彼此相继排列并且布置在壳体壁之间。此外,蓄电池具有至少一个中间件,该中间件布置在壳体壁中的一个壳体壁和蓄电池单元中的至少一个蓄电池单元之间的端部位置。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式配置至少一个中间件中的至少一个中间件,并且随后称之为可变中间件。这里,在堆叠方向上的每个中间件、每x个中间件或外部中间件或两个外部中间件可以配置为可变中间件。可变中间件可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改变,其中,在第一状态中,可变中间件具有在相关联的壳体壁和相关联的至少一个蓄电池单元之间沿间隔方向延伸的第一厚度,并且在第二状态中,可变中间件具有在间隔方向上延伸并且大于第一厚度的第二厚度。根据本专利技术,可变中间件在第一状态下布置在壳体中,并且仅当蓄电池单元已经到达它们的端部位置时才变为第二状态。也就是说,在蓄电池单元到达端部位置之后,可变中间件变为第二状态,并且可变中间件布置在相关联的壳体壁和相关联的至少一个蓄电池单元之间。相应的可变中间件的相关联的壳体壁是这样的壳体壁,在该壳体壁和至少一个蓄电池单元之间布置可变中间件。相应的可变中间件的至少一个相关联的蓄电池单元与此类似,该至少一个相关联的蓄电池单元和相关联的壳体壁之间布置可变中间件。可以主动地或被动地发生,特别是可以诱发,相应可变中间件在这两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尤其可以通过可变中间件的膨胀来实现这种变化。如果仅当蓄电池单元位于端部位置并且可变中间件同样设置在壳体中时,可变中间件才改变为第二状态,则其中蓄电池单元和中间件设置在壳体中,特别是被引入壳体中的顺序原则上是任意的。例如,可以首先将蓄电池单元,然后将至少一个可变中间件布置在壳体中,反之亦然。还可以设想,首先提供蓄电池单元和至少一个中间件以及可变中间件的模块或组件,并且将该模块或组件布置在壳体中,然后将至少一个可变中间件改变成第二状态。这里,相应的可变中间件可以是模块或组件的一部分,并因此与模块或组件一起设置在壳体中,或者与模块或组件分离并单独设置在壳体中。蓄电池单元有利地沿插入方向插入壳体中。蓄电池单元的端部位置优选地是蓄电池单元不在插入方向上进一步插入壳体的位置。也就是说,特别地,端部位置是其中蓄电池单元在插入方向上不会继续发生主动移位的位置。当该可变中间件已经完全布置在壳体中,也就是说已经到达最终位置时,相应的可变中间件特别优选地实现到第二状态的改变,其中最终位置有利地是这样的最终位置,其中壳体中的可变中间件,特别是在横向于相关联的间隔方向,不会继续发生主动移位。至少一个可变中间件的第二厚度有利地使得,在至少一个可变中间件的第二状态下,蓄电池单元彼此抵靠和/或抵靠至少一个壳体壁,优选地抵靠两个壳体壁施加负载,特别是施加预应力。因此,蓄电池单元借助于至少一个中间件保持在壳体中。这里优选的是平稳地发生蓄电池单元的加载或预加应力的情况。除了至少一个可变中间件之外,蓄电池还可以具有这种中间件,该中间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不变,特别是不可变。由于这个原因,所有的中间件随后通常被称为中间件,而可改变并且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改变的那些中间件被称为可变中间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不可改变的中间件中的至少一个中间件可以采取金属板的形式,该金属板布置在两个蓄电池单元之间,并且将蓄电池单元中产生的热量横向于堆叠方向向外传输。这可以简化蓄电池的温度控制,尤其是冷却。可以以任何期望的方式配置每个蓄电池单元。特别地,相应的蓄电池单元可以是具有堆叠结构的,特别是在堆叠方向上堆叠的结构的这种蓄电池单元。相应的蓄电池单元可以是具有封闭金属箔的袋状单元,其通常具有至少一个焊接或焊缝,并且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电池(1),其具有:/n-壳体(2),所述壳体具有至少两个彼此相对的壳体壁(5),/n-蓄电池单元(3),所述蓄电池单元布置在所述外壳壁(5)之间并且在堆叠方向(4)上彼此相继排列,/n-至少一个中间件(8,9),所述中间件在所述壳体(2)中布置在所述蓄电池单元(3)中的至少一个蓄电池单元和所述壳体壁(5)中的一个壳体壁之间,并将所述蓄电池单元(3)保持在所述壳体中,/n其特征在于,/n-其中所述中间件(8,9)中的至少一个中间件配置为可变中间件(9),使得所述可变中间件(9)能够在第一状态(10)和第二状态(11)之间改变,所述可变中间件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具有沿间隔方向(33)上在相关联的壳体壁(5)和相关联的至少一个蓄电池单元(3)之间延伸的第一厚度(12),并且所述可变中间件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具有沿所述间隔方向(33)延伸的第二厚度(13),其中所述第二厚度(13)大于所述第一厚度(12),/n-其中,在所述可变中间件和所述蓄电池单元(3)布置在所述壳体(2)中的状态下,所述可变中间件(9)改变为所述第二状态(11)。/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02 DE 102019204652.51.一种蓄电池(1),其具有:
-壳体(2),所述壳体具有至少两个彼此相对的壳体壁(5),
-蓄电池单元(3),所述蓄电池单元布置在所述外壳壁(5)之间并且在堆叠方向(4)上彼此相继排列,
-至少一个中间件(8,9),所述中间件在所述壳体(2)中布置在所述蓄电池单元(3)中的至少一个蓄电池单元和所述壳体壁(5)中的一个壳体壁之间,并将所述蓄电池单元(3)保持在所述壳体中,
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中间件(8,9)中的至少一个中间件配置为可变中间件(9),使得所述可变中间件(9)能够在第一状态(10)和第二状态(11)之间改变,所述可变中间件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具有沿间隔方向(33)上在相关联的壳体壁(5)和相关联的至少一个蓄电池单元(3)之间延伸的第一厚度(12),并且所述可变中间件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具有沿所述间隔方向(33)延伸的第二厚度(13),其中所述第二厚度(13)大于所述第一厚度(12),
-其中,在所述可变中间件和所述蓄电池单元(3)布置在所述壳体(2)中的状态下,所述可变中间件(9)改变为所述第二状态(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中间件(8,9)中的至少一个中间件平坦地对所述至少一个相关联的蓄电池单元(3)施加负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池,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中间件(9)中的至少一个中间件在所述间隔方向(33)上是弹性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可变中间件(9)中的至少一个可变中间件横向于所述堆叠方向(4)布置在所述蓄电池单元(3)中的至少一个蓄电池单元和所述壳体壁(5)中的一个壳体壁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可变中间件(9)中的至少一个可变中间件具有可变形包封(16),其中,为了从所述第一状态(10)改变到所述第二状态(11),将至少部分流体化的填充物(19)引入所述包封(1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电池,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变中间件(9)具有封闭的包封(16)。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电池,
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封(16)具有可关闭的开口(30),特别是喷嘴(29),其中所述填充物(19)通过所述开口(30)被引入所述包封(16)。


8.根据权利要求1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格斯克斯M·莫瑟G·沃特勒
申请(专利权)人:马勒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