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模组壳体、电池模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6981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壳体、电池模组及车辆,其中,电池模组壳体包括:环形的主壳体、及彼此相对的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主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可拆卸的连接并围合形成所述主壳体,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分别连接在所述主壳体的两端并与所述主壳体限定出电芯的容纳空间;其中,所述第一端板靠近所述上壳体的一端具有第一翻边,且所述第一翻边压接在所述上壳体背离所述下壳体的表面;所述第二端板靠近所述上壳体的一端具有第二翻边,且所述第二翻边压接在所述上壳体背离所述下壳体的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能够提升电池模组Z向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模组壳体、电池模组及车辆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壳体、电池模组及车辆。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池模组包括:电池模组壳体和电芯,电池模组壳体具有装配电芯的容纳空间,电芯装配在电池模组壳体的容纳空间后与电池模组壳体共同形成电池模组。通常,电池模组壳体包括:框体和底板,框体具有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底板连接在框体的底部并封闭底部开口,由此,框体和底板限定出的凹部,且该凹部即为装配电芯的容纳空间。但是,该结构的电池模组壳体导致装配后的电池模组的顶部至电池模组的底部(即Z向)的强度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壳体、电池模组及车辆,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升电池模组Z向的强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壳体,该电池模组壳体包括:环形的主壳体、及彼此相对的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主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可拆卸的连接并围合形成所述主壳体,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分别连接在所述主壳体的两端并与所述主壳体限定出电芯的容纳空间;其中,所述第一端板靠近所述上壳体的一端具有第一翻边,且所述第一翻边压接在所述上壳体背离所述下壳体的表面;所述第二端板靠近所述上壳体的一端具有第二翻边,且所述第二翻边压接在所述上壳体背离所述下壳体的表面。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具有顶盖、第一延伸板和第二延伸板,所述第一延伸板、所述第二延伸板分别自所述顶盖两侧的局部边沿向所述下壳体的方向延伸;所述下壳体具有底板、第三延伸板和第四延伸板,所述第三延伸板、所述第四延伸板分别自所述底板两侧的局部边沿向所述上壳体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延伸板和所述第三延伸板中,其中一个设置有第一卡合孔位,另一个设置有适配所述第一卡合孔位的第一卡合凸部;所述第二延伸板和所述第四延伸板中,其中一个设置有第二卡合孔位,另一个设置有适配所述第二卡合孔位的第二卡合凸部。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板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的表面、所述第二延伸板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的表面、所述第三延伸板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的表面、及所述第四延伸板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的表面中,至少一个表面具有弹片,所述弹片具有在所述主壳体的一侧与所述主壳体的另一侧连线的方向上的弹性形变。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的两端分别向所述下壳体的方向延伸有第一加强板,一端的所述第一加强板背离所述容纳空间的表面涂覆有与所述第一端板粘接的胶层,另一端的所述第一加强板背离所述容纳空间的表面涂覆有与所述第二端板粘结的胶层;所述下壳体的至少一端向所述上壳体的方向延伸有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背离所述容纳空间的表面涂覆有胶层。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的表面设置有一层绝缘弹性层,且所述绝缘弹性层为不导电的弹性件。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朝向所述上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容纳电芯的电芯槽,且所述电芯槽的底壁涂覆有胶层。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模组壳体还可以包括:设置于所述上壳体背离所述下壳体表面的多个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围合形成适配母排的第一凸条、第二凸条、第三凸条和第四凸条,所述第一凸条和所述第三凸条彼此相对,所述第二凸条和所述第四凸条彼此相对。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模组壳体还可以包括:多个开设在所述上壳体的防爆阀避让孔位。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环形的所述主壳体的两侧中,至少一侧具有装配液冷系统的缺口。基于同一专利技术构思,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可以包括:上述中所述的电池模组壳体及位于所述电池模组壳体的容纳空间的电芯。基于同一专利技术构思,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可以包括:至少2个上述中所述的电池模组,且所述至少2个电池模组依序排列。基于同一专利技术构思,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可以包括:上述中所述的电池模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壳体、电池模组及车辆,其中,电池模组壳体包括:环形的主壳体、及彼此相对的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主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可拆卸的连接并围合形成所述主壳体,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分别连接在所述主壳体的两端并与所述主壳体限定出电芯的容纳空间;其中,所述第一端板靠近所述上壳体的一端具有第一翻边,且所述第一翻边压接在所述上壳体背离所述下壳体的表面;所述第二端板靠近所述上壳体的一端具有第二翻边,且所述第二翻边压接在所述上壳体背离所述下壳体的表面。本技术实施例能够提升电池模组Z向的强度。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电池模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模组壳体的一个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模组壳体(立体拆解)的一个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一个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模组壳体(第一端板)的一个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模组壳体(上壳体)的一个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模组壳体(下壳体)的一个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模组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卡接)的一个局部放大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下壳体的一个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下壳体的一个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下壳体的一个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模组壳体(上壳体)的另一个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上壳体的一个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上壳体的一个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电池模组,100′-电池模组壳体,110′-框体,130-′底板,200′-电芯;10-电池模组,100-电池模组壳体,110-主壳体,110A-上壳体,111-顶盖,1111-第一加强板,1112-第二加强板,1113-第一凸条,1114-第二凸条,1115-第三凸条,1116-第四凸条,1117-防爆阀避让孔位,1118-缺口,112-第一延伸板,113-第二延伸板,110B-下壳体,114-底板,1141-电芯槽,115-第三延伸板,116-第四延伸板,1161-弹片,117A-第一卡合孔位,117B-第一卡合凸部,118A-第二卡合孔位,118B第二卡合凸部,120-第一端板,121-第一翻边,130-第二端板,131-第二翻边,200-电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模组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n环形的主壳体,所述主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可拆卸的连接并围合形成所述主壳体;/n彼此相对的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分别固定在所述主壳体的两端并与所述主壳体限定出电芯的容纳空间;/n其中,所述第一端板靠近所述上壳体的一端具有第一翻边,且所述第一翻边压接在所述上壳体背离所述下壳体的表面;所述第二端板靠近所述上壳体的一端具有第二翻边,且所述第二翻边压接在所述上壳体背离所述下壳体的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环形的主壳体,所述主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可拆卸的连接并围合形成所述主壳体;
彼此相对的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分别固定在所述主壳体的两端并与所述主壳体限定出电芯的容纳空间;
其中,所述第一端板靠近所述上壳体的一端具有第一翻边,且所述第一翻边压接在所述上壳体背离所述下壳体的表面;所述第二端板靠近所述上壳体的一端具有第二翻边,且所述第二翻边压接在所述上壳体背离所述下壳体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壳体具有顶盖、第一延伸板和第二延伸板,所述第一延伸板、所述第二延伸板分别自所述顶盖两侧的局部边沿向所述下壳体的方向延伸;
所述下壳体具有底板、第三延伸板和第四延伸板,所述第三延伸板、所述第四延伸板分别自所述底板两侧的局部边沿向所述上壳体的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延伸板和所述第三延伸板中,其中一个设置有第一卡合孔位,另一个设置有适配所述第一卡合孔位的第一卡合凸部;所述第二延伸板和所述第四延伸板中,其中一个设置有第二卡合孔位,另一个设置有适配所述第二卡合孔位的第二卡合凸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延伸板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的表面、所述第二延伸板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的表面、所述第三延伸板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的表面、及所述第四延伸板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的表面中,至少一个表面具有弹片,所述弹片具有在所述主壳体的一侧与所述主壳体的另一侧连线的方向上的弹性形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雷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罗克维尔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