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发光器件及其直下式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8753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LED发光器件,包括:LED发光芯片1、支架2、透镜5,LED发光芯片1位于支架2的底部,LED发光芯片1与支架2之间为腔体3,LED发光芯片1为蓝光LED发光芯片,腔体3之中填充胶体,所述透镜5包括凹部51,凹部51位于透镜5的下方及中间位置,变光膜片6设置在凹部51的内部,透镜5还包括透镜主体52和支撑柱53,支撑柱53位于透镜5的下方及非中间的位置,透镜5与支架2之间有间隙4。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从下到上包括:背板、扩散板、其他光学膜片,在背板朝向扩散板的表面设置有多个所述LED发光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ED发光器件及其直下式背光模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装置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LED发光器件及其直下式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电视机或电脑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分为侧入式背光模组和直下式背光模组,而侧入式背光模组与直下式背光模组的最大区别在于,直下式背光模组相比于侧入式背光模组不需要设置导光板,具有物美价廉的优势;同时,直下式背光模组采用LED背光源做成密集的点阵,放置在屏幕的背后,直接照射屏幕,画质清晰、画面效果好,因此直下式背光模组得到广泛的应用。常见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从下到上包括:背板7、蓝光LED光源、扩散板8、量子膜片9、其他光学膜片10,量子膜片一般包括:基质、红色量子点、绿色量子点、扩散粒子,量子膜片的作用是将蓝光光源变为白光面光源,具体为,蓝光LED发出的蓝光,激发量子膜片中的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分别发出红光和绿光,蓝、红、绿三原色在量子膜片内混合后变成白光。但是,量子膜片的成本很高,并且大多数量子膜片中含有对人以及环境有毒有害的重金属。另外,量子膜片容易受潮,受潮后极大的降低量子膜片中量子点的激发成功率,导致激发产生的红光和绿光变少,而直接透过量子膜片的蓝光成分增多,直下式背光模组整体主观发蓝,因此量子膜片还设置了水氧阻隔层、保护层等结构,工艺复杂且成本高。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减少量子膜片的用量,第一,将量子膜片设置在LED发光芯片上,此方案量子膜片的用量很少,但是LED发光芯片工作后的温度很高,导致量子膜片的寿命短,未得到实际推广应用;第二,在LED发光芯片上的透镜内部,改变透镜的结构,在透镜内部设置量子膜材料,此方案也减少了量子膜材料的用量,但是该透镜在生产工艺中难以实现,并且不能完全覆盖蓝光LED发出的蓝光,导致直下式背光模组整体主观发蓝。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LED发光器件及其直下式背光模组,极大的降低量子膜片的用量,寿命长,并且可使用现有的通用的透镜、工艺简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发光器件及其直下式背光模组,能够极大的降低量子膜片的用量,寿命长,并且能够使用现有的通用的透镜、工艺简单。一种LED发光器件,包括:LED发光芯片1、支架2、透镜5,LED发光芯片1位于支架2的底部,LED发光芯片1与支架2之间为腔体3,LED发光芯片1为蓝光LED发光芯片,腔体3之中填充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5包括凹部51,凹部51位于透镜5的下方及中间位置,变光膜片6设置在凹部51的内部,透镜5还包括透镜主体52和支撑柱53,支撑柱53位于透镜5的下方及非中间的位置,透镜5与支架2之间有间隙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变光膜片6为量子膜片、或荧光膜片中的一种。进一步的,变光膜片6为量子膜片,量子膜片的厚度为10um~500um,优选的,量子膜片的厚度为20um~200um。进一步的,量子膜片包括:基质、红色量子点、绿色量子点、扩散粒子。进一步的,基质为丙烯酸酯类树脂、有机硅氧烷树脂、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改性有机硅树脂、或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扩散粒子为无机粒子、或/和有机高分子粒子,无机粒子包括:SiO2、TiO2、Al2O3、CaCO3、BaSO4中的一种或多种,有机高分子粒子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PS、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氨酯PU、有机硅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的,扩散粒子的直径为0.1um~20um,扩散粒子在基质中含量为0.1%~10%,优选的,扩散粒子的直径为1um~15um,扩散粒子在基质中含量为1%~5%。进一步的,量子膜片还包括:保护层、隔水汽层。进一步的,变光膜片6为荧光膜片,荧光膜片的厚度为0.05mm~1.0mm,优选的,荧光膜片的厚度为0.1mm~0.8mm。进一步的,荧光膜片包括:透明胶体和荧光粉原料,其中,透明胶体包括:环氧树脂、硅树脂、或油墨中的一种或多种,荧光粉原料为黄色YAG荧光粉、黄色TAG荧光粉、绿色铝酸盐荧光粉、红色硅酸盐荧光粉或红色氮化物荧光粉的其中一种或多种。进一步的,变光膜片6通过左右两个边部61与凹部51胶黏固定,或者变光膜片6通过左右两个侧部62与凹部51胶黏固定,或者光膜片6通过填充物固定在凹部51的内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凹部51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变光膜片6的厚度,变光膜片6位于凹部51的顶部、中部、或者底部。进一步优选的,凹部51的厚度大于变光膜片6的厚度,变光膜片6与凹部51之间具有中空部位511。进一步的,中空部位511不填充或者填充透明的隔热层、或/和隔水汽层。进一步的,透明的隔热层为玻璃层、高透隔热层、氧化铟锡/银/氧化铟锡膜系结构的隔热层、或纳米ATO隔热层中的一种。进一步的,透明的隔水汽层为高分子聚合物、或/和无机氧化物。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间隙4不填充或者填充透明的隔热层,透明的隔热层为玻璃层、高透隔热层、氧化铟锡/银/氧化铟锡膜系结构的隔热层、或纳米ATO隔热层中的一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LED发光芯片1的主波长范围为380~470nm。在一些实施方式中,LED发光芯片1与支架腔体3之间填充的胶体为纯硅胶、硅树脂、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架2包括底部的内表面22和侧壁的内表面21,具有反光的作用,底部的内表面22和侧壁的内表面21的反射率>90%。进一步的,底部的内表面22的厚度为0.2-0.3mm,底部的内表面22为铜箔,侧壁的内表面21为白色塑料。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柱53为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中的一种。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从下到上包括:背板7、扩散板8、其他光学膜片10,在背板7朝向扩散板8的表面设置有多个所述LED发光器件。对本专利技术的LED发光器件进行光学检测,LED发光芯片1发光,经过变光膜片6和透镜5之后,向两边发出的光为主,向其中一边最大的角度接近80度,向两边发出的光的最大的夹角接近160度,由此可见,所述LED发光器件的发光型与现有技术中发白光的LED,再加透镜的发光型相同,混光效果好。本专利技术一种LED发光器件及其直下式背光模组,将变光膜片6设置透镜5的凹部51的内部,变光膜片6为量子膜片或荧光膜片,可将蓝光LED发光芯片发出的蓝光变为白光,量子膜片的用量减少了90%以上,即使用量子膜片的成本降低了90%以上,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透镜5还包括支撑柱53,支撑柱53使得透镜5与支架2之间有间隙4,间隙4利于LED发光芯片1散热,变光膜片吸收的热量大幅降低,变光膜片的寿命长;进一步的,中空部位511不填充材料,则增加间隙,更利于散热,或者中空部位511和间隙4填充透明的隔热层、或/和隔水汽层,实现可见光透过、隔绝热辐射或/和水汽的作用,降低热影响和水汽的影响,进一步延长变光膜片的寿命;此外,未改变透镜的主体结构,可使用现有的通用的透镜、工艺简单;并且,所述LED发光器件的发光型与现有技术中发白光的LED,再加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LED发光器件,包括:LED发光芯片1、支架2、透镜5,LED发光芯片1位于支架2的底部,LED发光芯片1与支架2之间为腔体3,LED发光芯片1为蓝光LED发光芯片,腔体3之中填充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5包括凹部51,凹部51位于透镜5的下方及中间位置,变光膜片6设置在凹部51的内部,透镜5还包括透镜主体52和支撑柱53,支撑柱53位于透镜5的下方及非中间的位置,透镜5与支架2之间有间隙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ED发光器件,包括:LED发光芯片1、支架2、透镜5,LED发光芯片1位于支架2的底部,LED发光芯片1与支架2之间为腔体3,LED发光芯片1为蓝光LED发光芯片,腔体3之中填充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5包括凹部51,凹部51位于透镜5的下方及中间位置,变光膜片6设置在凹部51的内部,透镜5还包括透镜主体52和支撑柱53,支撑柱53位于透镜5的下方及非中间的位置,透镜5与支架2之间有间隙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光膜片6为量子膜片、或荧光膜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光膜片6为量子膜片,所述量子膜片包括选自下组一个或多个特征:
(1)量子膜片的厚度为10um~500um;
(2)量子膜片包括:基质、红色量子点、绿色量子点、扩散粒子;
(3)量子膜片的基质为丙烯酸酯类树脂、有机硅氧烷树脂、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改性有机硅树脂、或环氧树脂中的一种;
(4)量子膜片的扩散粒子为无机粒子、或/和有机高分子粒子,无机粒子包括:SiO2、TiO2、Al2O3、CaCO3、BaSO4中的一种或多种,有机高分子粒子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PS、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氨酯PU、有机硅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5)量子膜片的扩散粒子的直径为0.1um~20um,扩散粒子在基质中含量为0.1%~10%;
(6)量子膜片还包括:保护层、隔水汽层。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变光膜片6为荧光膜片,荧光膜片的厚度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秀富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东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