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限位光学膜片的车载背光源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6793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4:04
一种可限位光学膜片的车载背光源及显示装置,可限位光学膜片的车载背光源包括下铁框、位于所述下铁框上端的光学膜片和位于所述下铁框与所述光学膜片之间的导光板,所述下铁框靠近长向边的位置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通过铆接镶嵌于所述下铁框内表面以限位所述光学膜片的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所述下铁框通过所述第一定位柱和所述第二定位柱限位所述光学膜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可限位光学膜片的车载背光源及显示装置通过铆接镶嵌于下铁框内表面的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限位光学膜片,避免了导光板设置定位柱及凸台结构定位光学膜片的情况,从而降低了导光板光学处理难度及提高了其面均匀性水准,同时还提升了背光源的可靠性试验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限位光学膜片的车载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车载液晶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限位光学膜片的车载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过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也有很大的转变与提升,在这个契机下,车载信息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车载信息市场热度高涨,其应用场景得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技术、安全、品种的革新。行业用户需求的爆发式增长极大丰富了车载信息的应用场景。正因为车载行业的前景可观,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向车载背光转型,导致背光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而车载背光源的技术要求就成为了其中一项重要的竞争指标。现有的车载背光源下铁框正面无定位柱限位光学膜片,依靠导光板入光侧正面做定位柱用来定位光学膜片及通过做阶梯凸台使用双面胶固定光学膜片。但在温度振动试验时,导光板定位柱有断裂的风险(振动的时候,导光板定位柱与膜片碰撞,可能导致定位柱断裂),或是导光板在生产及包装运输时也比较容易造成定位柱断裂。且导光板定位柱越多,其光效处理难度也就越大、能做到的面均匀性的水准也更低。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升背光源的可靠性试验能力、降低导光板光学处理难度、提高导光板面均匀性水准的可限位光学膜片的车载背光源及显示装置。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限位光学膜片的车载背光源,包括下铁框、位于所述下铁框上端的光学膜片和位于所述下铁框与所述光学膜片之间的导光板,所述下铁框靠近长向边的位置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通过铆接镶嵌于所述下铁框内表面以限位所述光学膜片的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所述下铁框通过所述第一定位柱和所述第二定位柱限位所述光学膜片。进一步地,所述光学膜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柱匹配的定位孔和与所述第二定位柱匹配的定位槽。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柱插接至所述定位孔中及所述第二定位柱穿过所述定位槽,以限定所述光学膜片在横向及纵向上的摆动。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对应所述第一定位柱及所述第二定位柱分别设有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所述第一定位柱穿过所述第一缺口并延伸至所述定位孔中,所述第二定位柱穿过所述第二缺口并延伸至所述定位槽中,以衔接所述下铁框与所述光学膜片。进一步地,所述光学膜片包括扩散膜、下增光膜、DBEF,所述扩散膜、所述下增光膜、所述DBEF由下往上依次设置在所述下铁框上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柱和所述第二定位柱的直径为所述第一定位柱和所述第二定位柱的高度与所述导光板及所述光学膜片厚度值对应。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载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可限位光学膜片的车载背光源。本技术提供的可限位光学膜片的车载背光源及显示装置通过铆接镶嵌于下铁框内表面的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限位光学膜片,避免了导光板设置定位柱及凸台结构定位光学膜片的情况,从而降低了导光板光学处理难度及提高了其面均匀性水准,同时还提升了背光源的可靠性试验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可限位光学膜片的车载背光源的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可限位光学膜片的车载背光源的下铁框正面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可限位光学膜片的车载背光源的光学膜片正面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可限位光学膜片的车载背光源的下铁框与光学膜片的正面组合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可限位光学膜片的车载背光源的整体结构组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限位光学膜片的车载背光源,包括位于最下层的下铁框2、以及自下而上装配的反射膜1、导光板3、光学膜片4、胶框5以及装于胶框5内侧边的玻璃固定泡棉胶6。车载背光源还包括位于下铁框2侧边的FPCA(柔性印刷电路组件)灯条7和用以FPCA灯条7的FPCA绝缘单面胶8,FPCA灯条7通过导热双面胶9粘贴于下铁框2侧边上。即可知光学膜片4位于下铁框2上端。导光板3位于下铁框2与光学膜片4之间,且在导光板3靠近短向边位置设有用以固定光学膜片4的膜片固定双面胶10。本实施例中,横向为沿下铁框2的长边所指方向,即为纸面的前后方向。纵向为沿下铁框2的短边所指方向,即为纸面的左右方向。如图2所示,下铁框2靠近长向边的位置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以限位光学膜片4的第一定位柱21和第二定位柱22。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柱21和第二定位柱22通过铆接镶嵌于下铁框2内表面,连接变形小,对连接环境要求低,且连接强度稳定可靠。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柱21和第二定位柱22的直径为此直径设计值适于定位光学膜片4,以保证强度。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柱21和第二定位柱22还可为其他直径值。考虑到实际背光源的结构,同时由于定位柱需在背光源中起到定位光学膜片4的作用,且导光板3位于下铁框2与光学膜片4之间,则第一定位柱21和第二定位柱22的高度需与导光板3及光学膜片4的厚度值对应。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光学膜片4包括扩散膜11、下增光膜12、DBEF(反射式偏光增量膜)13。扩散膜11、下增光膜12、DBEF13由下往上依次设置在下铁框2上端。光学膜片4设置有定位孔41和定位槽42,即扩散膜11、下增光膜12、DBEF13上均设置有定位孔41和定位槽42。本实施例中,定位孔41与第一定位柱21匹配,定位槽42与第二定位柱22匹配,以对扩散膜11、下增光膜12、DBEF13进行限定。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导光板3设有第一缺口31和第二缺口32。第一缺口31和第二缺口32分别对应第一定位柱21及第二定位柱22。如图1、图4所示,组装时,由下往上依次按照下铁框2、导光板3、光学膜片4的顺序进行装配。先将第一定位柱21穿过导光板3的第一缺口31并延伸至定位孔41中;再将第一定位柱21插接至定位孔41中;之后将第二定位柱22穿过导光板3的第二缺口32并延伸至定位槽42中;接着将第二定位柱22穿过定位槽42;最后将光学膜片4靠近下铁框2上表面(本实施例中,也可称为正面)短向边的一侧采用膜片固定双面胶10固定在导光板3表面。装配完成后即可使得光学膜片4限位牢靠。第一缺口31和第二缺口32的设置对下铁框2与光学膜片4起到了良好的衔接作用,所以当通过第一定位柱21插接至定位孔41中、第二定位柱22穿过定位槽42时,能够较好地防止光学膜片4在横向及纵向上摆动,且装配牢固,使得背光源更稳定可靠。下铁框2通过第一定位柱21和第二定位柱22限位光学膜片4,使得所述导光板上表面平整无凸起,且相较导光板3设置定位柱及凸台结构定位光学膜片4的情况,能够避免背光源做可靠性试验能力(温度振动试验)时导光板3定位柱断裂的风险,同时也能降低导光板3因为有定位柱光学反射效果的处理难度;还可以提高导光板3的面均匀性,由于常规有凸台结构的导光板3面均匀性会受表面结构的光学折射反射影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限位光学膜片的车载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铁框、位于所述下铁框上端的光学膜片和位于所述下铁框与所述光学膜片之间的导光板,所述下铁框靠近长向边的位置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通过铆接镶嵌于所述下铁框内表面以限位所述光学膜片的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所述下铁框通过所述第一定位柱和所述第二定位柱限位所述光学膜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限位光学膜片的车载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铁框、位于所述下铁框上端的光学膜片和位于所述下铁框与所述光学膜片之间的导光板,所述下铁框靠近长向边的位置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通过铆接镶嵌于所述下铁框内表面以限位所述光学膜片的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所述下铁框通过所述第一定位柱和所述第二定位柱限位所述光学膜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限位光学膜片的车载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柱匹配的定位孔和与所述第二定位柱匹配的定位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限位光学膜片的车载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柱插接至所述定位孔中及所述第二定位柱穿过所述定位槽,以限定所述光学膜片在横向及纵向上的摆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限位光学膜片的车载背光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华曹俊威冯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瀚达美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