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扭矩限制器的减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8481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带扭矩限制器的减振装置。在具有扭矩限制功能的减振装置中,抑制径向的尺寸,实现装置的小型化。该带扭矩限制器的减振装置(1)设置在动力源侧部件与输出侧部件之间。带扭矩限制器的减振装置具备减振单元(10)以及扭矩限制单元(20)。减振单元(10)具有彼此相对地配置的第一板(11)以及第二板(12)。第一板(11)以及第二板(12)在外周端部具有相互连结的第一连结部(11c)以及第二连结部(12c)。扭矩限制单元(20)具有摩擦盘(23),摩擦盘(23)在内周部具有第三连结部(27b)。第三连结部(27b)在第一连结部(11c)以及第二连结部(12c)的径向内侧连结于减振单元(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扭矩限制器的减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减振装置,特别涉及设置在动力源侧部件与输出侧部件之间的带扭矩限制器的减振装置。
技术介绍
例如在具备发动机以及电动机的混合动力车辆中,为了防止在发动机启动时等从输出侧向发动机侧传递过大的扭矩,采用了具有如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的扭矩限制功能的减振装置。专利文献1的减振装置具有减振部,该减振部具有一对板以及多个扭转弹簧,并且在该减振部的外周侧设置有扭矩限制器。扭矩限制器与减振部通过铆钉连结。然后,扭矩限制器的板通过螺栓固定于飞轮。在这里,通过扭矩限制器来限制在减振部与飞轮之间传递的扭矩,防止在两者之间传递过大的扭矩。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1-226572号公报专利文献1的减振装置在减振部的外周侧配置有扭矩限制器。更详细地说,减振部具有一对圆盘状的侧板作为输入侧的旋转体,另外,扭矩限制器在两侧面具有固定有摩擦部件的摩擦盘。此外,摩擦盘的内周部通过铆钉固定于一对侧板中的一侧板的外周部。在这样的现有带扭矩限制器的减振装置中,径向尺寸增大而妨碍了装置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在具有扭矩限制功能的减振装置中,抑制径向尺寸,实现装置的小型化。(1)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带扭矩限制器的减振装置设置在动力源侧部件与输出侧部件之间。该带扭矩限制器的减振装置具备减振单元和扭矩限制单元。减振单元与输出侧部件连结。扭矩限制单元限制在动力源侧部件与减振单元之间传递的扭矩。减振单元具有彼此相对地配置的圆盘状的第一板以及第二板。第一板以及第二板在外周端部具有相互连结的第一连结部以及第二连结部。扭矩限制单元具有摩擦盘,摩擦盘在内周部具有第三连结部。第三连结部在第一连结部以及第二连结部的径向内侧连结于减振单元。在该装置中,通过扭矩限制单元限制在动力源侧部件与减振单元之间传递的扭矩。因此,当将本装置例如搭载于了混合动力车辆的情况下,在发动机启动时等能够防止从输出侧向发动机侧传递过大的扭矩。这里,扭矩限制单元在连结减振单元的第一板以及第二板的第一及第二连结部的径向内侧连结于减振单元。即,扭矩限制单元与以往装置相比在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连结于减振单元。因此,在本装置中,与以往的带扭矩限制器的减振装置相比,能够抑制径向尺寸。(2)优选的是,第一板具有圆盘状的主体部、轴向延长部以及径向延长部。轴向延长部从主体部的外周部向第二板侧延伸。径向延长部从轴向延长部的前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并且,第一连结部为径向延长部。这里,在通过冲压加工一体加工第一板的主体部、轴向延长部以及径向延长部时,加工变得容易。(3)优选的是,摩擦盘具有设置有摩擦材料的环状部。另外,优选的是,第三连结部从环状部的内周端向径向内侧突出而形成,并连结于第一板。(4)优选的是,第一板以及第二板分别具有在圆周方向上排列配置的多个第一窗部以及第二窗部。另外,优选的是,减振单元还具有由第一窗部以及第二窗部保持的多个弹性部件。并且,第三连结部配置在相邻的所述第一窗部的圆周方向之间。(5)优选的是,第一窗部的径向位置与第三连结部的局部的径向位置重叠。(6)优选的是,扭矩限制单元具有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以及施力部件。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以将摩擦盘夹在之间的方式而配置,并且相互固定为不能在轴向上移动。施力部件以与摩擦盘一起被夹在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之间的方式而配置,并对摩擦盘施力。(7)优选的是,扭矩限制单元能够在将摩擦盘以及施力部件夹在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之间的状态下自我保持。并且,自我保持的扭矩限制单元通过摩擦盘的第三连结部而连结于减振单元。这里,扭矩限制单元仅由该单元就能够自我保持。即,扭矩限制单元能够与减振单元单独地装配而实现子装配化。因此,在装配装置整体时,将预先被子装配的扭矩限制单元连结于减振单元即可,装配作业变得容易。另外,由于能够使扭矩限制单元成为子装配,所以在想要改变传递扭矩容量时,只要变更扭矩限制单元即可,能够容易地应对各种规格。(8)优选的是,第二板在与摩擦盘的第三连结部对应的位置上具有组装用孔,组装用孔用于将减振单元安装于动力源侧部件。这里,在不需要扭矩限制单元作为减振装置的情况下,有时会从第一板卸下摩擦盘即扭矩限制单元而仅将减振单元安装于动力源侧部件。这种情况下,能够利用用于将第一板与摩擦盘连结的孔并使用螺栓等而只将减振单元安装于动力源侧部件。此外,在将该螺栓等安装于动力源侧部件时,由于能够利用第二板的组装用孔来紧固螺栓等,所以作业变得容易。专利技术效果通过以上那样的本专利技术,在具有扭矩限制功能的减振装置中,能够抑制径向尺寸,实现装置的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减振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图1的减振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提取图1的减振装置的扭矩限制单元加以示出的图。图4是扭矩限制单元的局部主视图。图5是示出减振装置的其它使用方式的图。图6是示出减振装置的又一使用方式的图。图7是示出减振装置的又一使用方式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减振装置;10:减振单元;11:第一板;11c:第一连结部;12:第二板;12b:组装用孔;12c:第二连结部;13:毂凸缘;14:扭转弹簧;21:第一夹持板;22:第二夹持板;23:摩擦盘;24:压板;25:锥形弹簧;27a:主体部(环状部);27b:第三连结部。具体实施方式[整体结构]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带扭矩限制器的减振装置1(下面,有时也简称为“减振装置”)的剖视图。另外,图2是减振装置1的主视图,在其局部上拆除构成部件而加以示出。图1中,在减振装置1的左侧配置有发动机,在右侧配置有包括电动机、变速装置等的驱动单元。该减振装置1设置在飞轮与驱动单元的输入轴之间,是用于限制在发动机与驱动单元之间传递的扭矩并使旋转变动衰减的装置。减振装置1具有减振单元10和扭矩限制单元20。[减振单元10]如图1所示,减振单元10具有:第一板11、第二板12、毂凸缘13、多个扭转弹簧14(弹性部件的一例)以及迟滞产生机构15。<第一板11>第一板11与构成扭矩限制单元20的部件连结。第一板11具有:形成为圆盘状的主体部11a、多个限动部11b(轴向延长部的一例)以及第一连结部11c。多个第一窗部11d沿圆周方向排列配置在主体部11a的外周部。第一窗部11d具有:在轴向上贯通的孔以及形成于孔的外周缘和内周缘的保持部。限动部11b是将第一板11的外周端部向第二板12侧弯折而形成的。第一连结部11c是将限动部11b的前端进一步向径向外侧弯折而形成的。另外,在第一板11的外周部形成有多个用于安装扭矩限制单元20的铆钉用孔11e。<第二板12>第二板12与第一板11在轴向上隔开间隔而相对配置。第二板12形成为在外周面的局部具有直线部的大致圆盘状。另外,第二板12的最外径与第一板11的外径相同。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扭矩限制器的减振装置,设置在动力源侧部件与输出侧部件之间,所述带扭矩限制器的减振装置具备:/n减振单元,与所述输出侧部件连结;以及/n扭矩限制单元,限制在所述动力源侧部件与所述减振单元之间传递的扭矩,/n所述减振单元具有彼此相对地配置的圆盘状的第一板以及第二板,所述第一板以及所述第二板在外周端部具有相互连结的第一连结部以及第二连结部,/n所述扭矩限制单元具有摩擦盘,所述摩擦盘在内周部具有第三连结部,所述第三连结部在所述第一连结部以及所述第二连结部的径向内侧连结于所述减振单元。/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03 JP 2019-0711181.一种带扭矩限制器的减振装置,设置在动力源侧部件与输出侧部件之间,所述带扭矩限制器的减振装置具备:
减振单元,与所述输出侧部件连结;以及
扭矩限制单元,限制在所述动力源侧部件与所述减振单元之间传递的扭矩,
所述减振单元具有彼此相对地配置的圆盘状的第一板以及第二板,所述第一板以及所述第二板在外周端部具有相互连结的第一连结部以及第二连结部,
所述扭矩限制单元具有摩擦盘,所述摩擦盘在内周部具有第三连结部,所述第三连结部在所述第一连结部以及所述第二连结部的径向内侧连结于所述减振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扭矩限制器的减振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板具有:
圆盘状的主体部;
轴向延长部,从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部向所述第二板一侧延伸;以及
径向延长部,从所述轴向延长部的前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
所述第一连结部为所述径向延长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扭矩限制器的减振装置,其中,
所述摩擦盘具有设置有摩擦材料的环状部,
所述第三连结部从所述环状部的内周端向径向内侧突出而形成,并连结于所述第一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扭矩限制器的减振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原宏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