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房冷风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97036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配电房安全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配电房冷风循环系统,包括进风管路、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进风管路上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电联,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的电信号从而控制所述电磁阀的开闭,所述进风管路上若干支管,所述支管侧壁上设有若干出风嘴,若干所述支管延伸至配电房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配电房冷风循环系统,进风管路对各支管进行供风,各支管通过设置在其侧壁上的出风嘴将冷风送至配电房各个部位,使配电房内各个部位能够同时得到降温处理,而且风力能够带走配电房内的湿气,保持配电房内的干燥,一方面控制配电房内温度,另一方面还能避免配电房内湿气累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房冷风循环系统
本技术涉及配电房安全设施
,特别是一种配电房冷风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配电房内设有起开闭和分配电能作用的高压配电装置,是电力系统控制核心点之一,属于电力控制中枢的末端。一方面配电房内温度不宜过高,过高的温度易导致电力设备发生漏电短路,严重时可能发生火灾;一方面配电房湿度过高会导致电力设备受潮生锈,加速电力设备的老化,同样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特别在化工行业中工厂内存放了较多的化学物品,多为易燃易爆品,一旦发生火灾更容易造成重大事故,为了防止配电房发生安全事故,人们常在配电房内安装空调来调节配电房内温度,但是空调的长期使用不但导致成本偏高,特别在潮湿的环境下配电房内湿气难以排除,长此以往容易导致配电房内电气设备腐蚀,带来安全隐患。综上所述,目前亟需要一种技术方案,解决现有技术传统的配电房内采用空调来对配电房进行降温处理,不仅导致使用成本偏高,在潮湿的环境下配电房内的湿气难以排除,长此以往容易导致配电房内电气设备腐蚀,带来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传统的配电房内采用空调来对配电房进行降温处理,不仅导致使用成本偏高,在潮湿的环境下配电房内的湿气难以排除,长此以往容易导致配电房内电气设备腐蚀,带来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配电房冷风循环系统,进风管路对各支管进行供风,各支管通过设置在其侧壁上的出风嘴将冷风送至配电房各个部位,使配电房内各个部位能够同时得到降温处理,而且风力能够带走配电房内的湿气,保持配电房内的干燥,一方面控制配电房内温度,另一方面还是避免配电房内湿气累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配电房冷风循环系统,包括进风管路、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进风管路上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电联,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的电信号从而控制所述电磁阀的开闭,所述进风管路上若干支管,所述支管侧壁上设有若干出风嘴,若干所述支管延伸至配电房内。本技术一种配电房冷风循环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对配电房内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当配电房内温度高于阈值时,温度传感器将温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控制器接收温度传感器传来的电信从而控制电磁阀开启,进风管路对各支管进行供风,各支管通过设置在其侧壁上的出风嘴将冷风送至配电房各个部位,使配电房内各个部位能够同时得到降温处理,而且风力能够带走配电房内的湿气,保持配电房内的干燥,一方面控制配电房内温度,另一方面还能避免配电房内湿气累积。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控制器还电联有湿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湿度传感器的电信号控制所述电磁阀的开闭。通过湿度传感器对配电房内的湿度进行实时监控,当配电房内湿度超过阈值时,控制器将控制电磁阀打开,避免因天气阴冷而的导致室内湿度过高而损坏配电房的电力设备。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进风管路沿配电房墙壁竖向设置,所述进风管路侧壁上设有若干个支管连接端,若干所述支管连接端位于所述进风管路管身的不同高度处,所述电磁阀设置在所述支管连接端的下部。通过竖向设置的进风管路,在进风管路上设置多个不同高度的支管连接端,每个支管与进风管路上的一个支管连接端相连,实现了配电房内各个高度上的降温除湿处理,对配电房进行充分降温除湿。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每个所述支管围绕配电房内壁设置,每个所述支管连接一个所述支管连接端。支管围绕配电房内壁设置,有利于支管到达配电房各处,从而便于对配电房各处进行降温除湿。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出风嘴沿所述支管管身均匀布置。出风嘴沿支管管身均匀设置有利于将冷风均匀输送到配电房的各个部位,达到配电房内各处同时降温的效果,避免局部地方出现高温或潮湿的现象。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支管上设有若干用于与配电房墙体固定的固定件。通过固定件将支管安装在配电房的墙壁上。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件包括圆弧形结构的固定圈,以及设置所述固定圈两侧的连接片,所述固定圈与所述支管相适配,所述连接片上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配设有连接钉。通过固定件的固定圈与支管管身扣合,固定圈两侧的连接片通过连接钉安装到配电房墙壁,从而使支管管身在配电房墙壁上得到固定。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排气机构,所述排气机构包括若干排气扇,所述排气扇设置在配电房墙壁的上部。设置具有主动排气功能的排气扇有利于加速配电房内部的气体交换,有利于快速降低配电房内的温度,同时也变配电房内的湿气排出。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一种配电房冷风循环系统,进风管路对各支管进行供风,各支管通过设置在其侧壁上的出风嘴将冷风送至配电房各个部位,使配电房内各个部位能够同时得到降温处理,而且风力能够带走配电房内的湿气,保持配电房内的干燥,一方面控制配电房内温度,另一方面还能避免配电房内湿气累积;2、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分别对配电房内温度和湿度进行实时监控,当配电房内温度或湿度高于阈值时,控制器接收温度传感器或湿度传感器传来的电信从而控制电磁阀开启,使进风管路开始对配电房进行供风;3、通过竖向设置的进风管路,在进风管路上设置多个不同高度的支管连接端,每个支管与进风管路上的一个支管连接端相连,实现了配电房内各个高度上的降温除湿处理,有利于对配电房进行充分降温除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配电房冷风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配电房冷风循环系统的各元件电联接示意图;图3为图1中固定件的放大图;图中标记:1-进风管路,101-支管连接端,2-控制器,3-温度传感器,4-电磁阀,5-支管,501-出风嘴,502-固定件,5021-固定圈,5022-连接片,5023-连接钉,6-湿度传感器,7-排气扇,8-配电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配电房冷风循环系统,包括进风管路1、控制器2和温度传感器3,所述进风管路1上设有电磁阀4,所述电磁阀4、控制器2和温度传感器3电联,所述控制器2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3的电信号从而控制所述电磁阀4的开闭,所述进风管路1上若干支管5,所述支管5侧壁上设有若干出风嘴501,若干所述支管5延伸至配电房内,其中控制器为PID控制器,型号选用宇电AI-518。具体的,所述进风管路1沿配电房墙壁竖向设置,所述进风管路1侧壁上设有若干个支管连接端101,若干所述支管连接端101位于所述进风管路1管身的不同高度处,所述电磁阀4设置在所述支管连接端101的下部,通过竖向设置的进风管路1,在进风管路1上设置多个不同高度的支管连接端101,每个支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电房冷风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管路(1)、控制器(2)和温度传感器(3),所述进风管路(1)上设有电磁阀(4),所述电磁阀(4)、控制器(2)和温度传感器(3)电联,所述控制器(2)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3)的电信号从而控制所述电磁阀(4)的开闭,所述进风管路(1)上若干支管(5),所述支管(5)侧壁上设有若干出风嘴(501),若干所述支管(5)延伸至配电房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房冷风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管路(1)、控制器(2)和温度传感器(3),所述进风管路(1)上设有电磁阀(4),所述电磁阀(4)、控制器(2)和温度传感器(3)电联,所述控制器(2)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3)的电信号从而控制所述电磁阀(4)的开闭,所述进风管路(1)上若干支管(5),所述支管(5)侧壁上设有若干出风嘴(501),若干所述支管(5)延伸至配电房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房冷风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2)还电联有湿度传感器(6),所述控制器(2)接收所述湿度传感器(6)的电信号控制所述电磁阀(4)的开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电房冷风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路(1)沿配电房墙壁竖向设置,所述进风管路(1)侧壁上设有若干个支管连接端(101),若干所述支管连接端(101)位于所述进风管路(1)管身的不同高度处,所述电磁阀(4)设置在所述支管(5)连接端的下部。


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金桐精细化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