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循环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96538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净循环水系统,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冷却水温度高于设定值只能通过排出温度高的冷却水进行降温的问题。该系统包括与连铸连轧机连通的出水管,顶部与出水管出水端连通的梯级池,安装在梯级池上并对出水管中排出的冷却水进行降温的风扇机组,安装在梯级池中并用于采集梯级池中冷却水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梯级池一侧并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采集温度且在温度大于预设值时开启风扇机组的控制器,进水端与梯级池底部连通、出水端与连铸连轧机内部冷却水进水端连通的进水管,以及安装在进水管上的动力泵。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了降温和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净循环水系统
本技术属于铝杆连铸连轧设备
,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净循环水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中国原铝的生产能力、产量及消费有了极大的提高。同时也带动了铝加工行业的迅速发展。铝及其加入其它金属元素所制成的合金,具有其它金属材料无法比拟的优点,质量轻且强度高,可挤压、轧制加工成各种复杂断面的型材或板材;并形成了非常规范的产业和行业标准体系,铝及其合金已是除钢铁外的第二大应用金属材料。随着我国经济、工业及节能技术的迅猛发展,铝及其合金以其优良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铝合金门窗、汽车、摩托车制造,仪器仪表、航空航天及国防科技领域或行业。目前在铝熔铸行业,需要对连铸连轧机组设备间接冷却水,净环水循环量为400m3/h,供水压力为0.3~0.4MPa,供水温度为≤32℃,工厂中连铸连轧机组使用后水温升高,由于温度水温升高不能实现降温,因而只有在连铸连轧机的冷却水进水端额外增加一股水流,用以降低注入的冷却水的温度。升温后的冷却水只有排入污水管网,每天损失量不少于1.5m3/d,在当前水资源越来越匮乏的情况下,长时间损失的水量则是一个不小的总数。因此如何实现即时输出的水温高于需要的温度,在保证不损失冷却水的情况下实现降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循环水系统,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冷却水温度高于设定值只能通过排出温度高的冷却水进行降温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净循环水系统,包括进水端与连铸连轧机内部冷却水出水端连通的出水管,顶部与出水管出水端连通并对出水管流出的带有温度的冷却水进行降温的梯级池,安装在梯级池上并对出水管中排出的冷却水进行降温的风扇机组,安装在梯级池中并用于采集梯级池中冷却水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梯级池一侧并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采集温度且在温度大于预设值时开启风扇机组的控制器,进水端与梯级池底部连通、出水端与连铸连轧机内部冷却水进水端连通的进水管,以及安装在进水管上并用于抽取梯级池中降温后冷却水的动力泵。进一步地,所述梯级池包括至少两级的第一梯级池和第二梯级池,其中,出水管设置在第一梯级池的顶部,进水管连通第二梯级池的底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梯级池顶部位于出水管一侧向对侧延伸设有第一出水台,同理,第二梯级池的进水侧向对侧延伸设有第二出水台,其中,第一出水台和第二出水台使得冷却水呈瀑布状注入第一梯级池和第二梯级池。进一步地,所述风扇机组包括安装在第一梯级池侧壁并位于第一出水台下且安装位置高于第二梯级池边沿的第一风扇机组,以及安装在第二梯级池侧壁并位于第二出水台下且安装位置高于第二梯级池边沿的第二风扇机组,其中,第一风扇机组和第二风扇机组受控制器控制启动或关闭。具体地,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安装在第一梯级池和第二梯级池中的一号温度传感器和二号温度传感器,其中,一号温度传感器和二号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信息均实时反馈给控制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梯级池对从连铸连轧机中流出的冷却水进行降温,并通过设置的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梯级池中冷却水的温度并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收集到的温度信息与预设值(32℃)进行比较,如果采集的温度高于预设值,则启动风扇机组进行降温,从而实现对冷却水降温,并且本申请在实现对冷却水降温的过程中不会从新注入冷的冷却水和排出温度高的冷却水,本申请相对于现有技术,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水资源。(2)本技术通过将梯级池的进水侧设置呈出水台,冷却水进入第一、二梯级池中时为瀑布状,在自然下落的过程中自身携带的热气就会被耗散,当进入到梯级池中的冷却水的温度相对于入口出的温度低,如果温度过高,开启风扇机组,可以加速下落过程中冷却水降温,因此本申请净循环水系统中冷却水的总量为定数的情况下很好的实现了对冷却水的降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系统结构示意图。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1-出水管,2-梯级池,3-风扇机组,4-温度传感器,5-控制器,6-进水管,7-动力泵,8-第一梯级池,9-第二梯级池,10-第一出水台,11-第二出水台,12-第一风扇机组,13-第二风扇机组,14-一号温度传感器,15-二号温度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净循环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端与连铸连轧机内部冷却水出水端连通的出水管1,顶部与出水管1出水端连通并对出水管1流出的带有温度的冷却水进行降温的梯级池2,安装在梯级池2上并对出水管1中排出的冷却水进行降温的风扇机组3,安装在梯级池2中并用于采集梯级池2中冷却水温度的温度传感器4,安装在梯级池2一侧并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4采集温度且在温度大于预设值时开启风扇机组3的控制器5,进水端与梯级池2底部连通、出水端与连铸连轧机内部冷却水进水端连通的进水管6,以及安装在进水管6上并用于抽取梯级池2中降温后冷却水的动力泵7。将出水管1和进水管6接入连铸连铸机的内部冷却水管上,当连铸连轧机进行工作时,将动力泵7的电源接入市电,同时控制器(STM32系列单片机)通过两节1.5V的电池进行供电,为了布线方便,控制器5可以固定在梯级池2的外壁上。连铸连轧机工作时,动力泵7也工作,动力泵7将第二梯级池9中的冷却水通过进水管6抽入连铸连轧机内部实现对连铸连轧机进行降温,从进水管6进入连铸连轧机内部的冷却水带走了连铸连轧机产生的热量,使得从连铸连轧机中流出的冷却水的温度升高。从出水管1中流出的冷却水从第一出水台10下坠流入第一梯级池8中,安装在第一梯级池8中的一号温度传感器14采集第一梯级池8中冷却水的温度,并将采集的温度实时传输给控制器5,控制器5将接收到的温度信息与预设值(32℃)进行比较,如果采集的温度信息高于预设值,控制器5启动第一风扇机组12对下坠过程中的冷却水进行降温。同样的原理,当第一梯级池8中的冷却水从第二出水台11下坠进入第二梯级池9中时,二号温度传感器15采集的温度信息经控制器判断后高于预设值,控制器5则启动第二风扇机组13。其中,控制器5控制器第一、二风扇机组是通过脉冲开关进行控制,通过控制器输出高电平脉冲开关导通,输出低电平脉冲开关截止的原理进行控制,并且控制器与脉冲开关的控制原理为本领域现有技术。本申请中由于每小时需要的冷却水的体积是已知的,因此通过需要囤积在梯级池中的冷却水的体积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计算出的,本申请可以通过调整梯级池的长宽高的尺寸实现更好的降温,当高度越高,梯级池中下层冷却水的温度则不易受注入的冷却水的温度影响。并且本申请中控制器与风扇机组和温度传感器的连接关系及其工作原理均为现有常规技术,故在本申请中不再赘述。上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本技术的设计原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净循环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端与连铸连轧机内部冷却水出水端连通的出水管(1),顶部与出水管(1)出水端连通并对出水管(1)流出的带有温度的冷却水进行降温的梯级池(2),安装在梯级池(2)上并对出水管(1)中排出的冷却水进行降温的风扇机组(3),安装在梯级池(2)中并用于采集梯级池(2)中冷却水温度的温度传感器(4),安装在梯级池(2)一侧并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4)采集温度且在温度大于预设值时开启风扇机组(3)的控制器(5),进水端与梯级池(2)底部连通、出水端与连铸连轧机内部冷却水进水端连通的进水管(6),以及安装在进水管(6)上并用于抽取梯级池(2)中降温后冷却水的动力泵(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净循环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端与连铸连轧机内部冷却水出水端连通的出水管(1),顶部与出水管(1)出水端连通并对出水管(1)流出的带有温度的冷却水进行降温的梯级池(2),安装在梯级池(2)上并对出水管(1)中排出的冷却水进行降温的风扇机组(3),安装在梯级池(2)中并用于采集梯级池(2)中冷却水温度的温度传感器(4),安装在梯级池(2)一侧并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4)采集温度且在温度大于预设值时开启风扇机组(3)的控制器(5),进水端与梯级池(2)底部连通、出水端与连铸连轧机内部冷却水进水端连通的进水管(6),以及安装在进水管(6)上并用于抽取梯级池(2)中降温后冷却水的动力泵(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净循环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梯级池(2)包括至少两级的第一梯级池(8)和第二梯级池(9),其中,出水管(1)设置在第一梯级池(8)的顶部,进水管(6)连通第二梯级池(9)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净循环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洪泉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亿特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