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踢脚线式送风管及踢脚线式送风管组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6472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踢脚线式送风管及踢脚线式送风管组合,送风管包括踢脚线,所述踢脚线的内部形成有用于新风流通的流通腔,且所述踢脚线上设有排风口;使用时,新风通过所述流通腔从所述排风口排出;踢脚线式送风管组合由相邻的两个踢脚线式送风管互相配合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踢脚线直接作为送风管,不仅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能够有效降低建筑开发成本,优化室内空间感,切实提高室内层高和观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踢脚线式送风管及踢脚线式送风管组合
本技术涉及住宅内送风
,尤其涉及一种踢脚线式送风管及踢脚线式送风管组合。
技术介绍
随着近年空气质量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新风除霾在空气质量所占的地位。住宅建筑中运用新风系统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和重视。目前在住宅建筑中,普遍使用的新风风管形式为:一、使用圆形PVC风管,设置在室内吊顶空间;二、使用PE风管,设置在地面地板或地砖下空间;但这二者都对室内空间有较大的影响,吊顶风管的形式,需要在室内预留风管洞,且风管所经过的区域全部需要设置吊顶,对结构和装修要求高,更主要的是完成后室内吊顶范围增多室内空间感被破坏,影响家居效果;地板或地砖下风管的形式,占用室内层高,普通精装修做法中,地面结构浇筑面到室内完成面仅需要8cm,风管安装在地面后,实际所需高度增加到了14-15cm,对室内的空间也造成非常大的影响。鉴于上述问题,如何解决风管安装需要吊顶或占用室内层高的问题,优化室内空间感,切实提高室内层高和观感是本领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踢脚线式送风管及踢脚线式送风管组合,不仅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还能够有效降低建筑开发成本,优化室内空间感,切实提高室内层高和观感。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踢脚线式送风管,该装置包括:踢脚线,所述踢脚线的内部形成有用于新风流通的流通腔,且所述踢脚线上设有排风口;使用时,新风通过所述流通腔从所述排风口排出。本技术方案中,突破现有的风管的设计方式,将踢脚线直接作为风管使用。这样有效的简化了风管的安装程序,避免对现有空间的破坏,更有效地降低了建筑开发成本,优化室内空间感,切实提高室内层高和观感。同时新风通过踢脚线内设置的流通腔即可从排风口排入室内,这样不仅起到排风的作用,还能起到踢脚线的作用,一举两得。优选地,若干个所述排风口设置在所述踢脚线的外侧面上,且沿所述踢脚线的长度方向依次均匀排列。优选地,若干个所述排风口设置在所述踢脚线的外侧面上,且沿所述踢脚线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相邻所述排风口之间距离不等。优选地,相邻所述排风口之间的距离在50mm-500mm之间。优选地,若干个所述排风口以直线或波浪线形式分布,且位于所述踢脚线高度方向上的中上部位置处。优选地,所述排风口的形状为圆形孔、方形、多边形、星型、心型或树叶状腰型孔中的一种。本技术方案中,将若干个排风口设置在踢脚线的外侧面上,且沿踢脚线的长度方向通过均匀排列或相邻排风口之间距离不等的形式依次排列,同时若干个排风口以直线或波浪线形式分布,且位于踢脚线高度方向上的中上部位置。这样根据室内气流组织或人员分布在不同位置,从而选择不同排风口的形状,以及相邻排风口之间的距离,能够有效地控制室内不同区域气流组织和空气送风效率,使其室内空间的空气品质达到最佳状态。优选地,所述踢脚线的长度在0.6m-1.2m之间。本技术方案中,将踢脚线的长度设置在0.6m-1.2m之间,目的是将踢脚线进行模块化,不仅方便安装,还可以通过室内家具的摆放位置,选择排风口设置形状,以及相邻排风口之间距离不同的踢脚线,从而有效提高排风口排布的合理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排风效果。优选地,所述踢脚线由外侧面和安装面拼接构成;所述外侧面上设有所述排风口,所述安装面与室内墙面连接。本技术方案中,将踢脚线设置成由外侧面和安装面拼接构成,这样可以简化踢脚线的加工工艺,还能通过安装面保证与墙面的连接强度,同时外侧面又能起到了装饰作用时,还能实现了排风的作用。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踢脚线式送风管组合,所述送风管组合由上述所述的踢脚线式送风管拼接构成;所述踢脚线的一端端部设有向外延展的延展边,且所述延展边自所述踢脚线内的所述流通腔的腔壁处向外延伸得到;当两个所述踢脚线相邻放置时,其所述延展边插入相邻的所述踢脚线的所述流通腔内互相配合。本技术方案中,在踢脚线的一端端部设置向外延展的延展边,目的是当相邻的踢脚线拼接时,可以将延展边直接插入相邻踢脚线的流通腔内即可实现互相配合,连接方便,且保证连接后的平整性和美观性。优选地,所述送风管组合包括至少两种规格的所述踢脚线式风管,不同规格的所述踢脚线的所述排风口间距不同。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至少两种规格的踢脚线式风管进行拼接,可以根据室内环境的需求选择排风口距离不等的踢脚线式风管,从而有效地调节不同区域风管位置的纽扣风量以达到优化室内气流组织,实现个性化送风。本技术中的一种踢脚线式送风管及踢脚线式送风管组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突破现有的风管的设计方式,将踢脚线直接作为风管使用,而新风通过踢脚线内设置的流通腔即可从排风口排入室内,这样不仅起到排风的作用,还能起到踢脚线的作用,一举两得。2、该技术通过踢脚线安装位置的特殊性,能够实现地面送风,形成新风湖的良好气流组织的前提下,不易造成吹风感,同时解决了现有风管安装需要吊顶或占用室内层高的问题,克服以往方案缺陷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建筑开发成本,优化室内空间感,切实提高室内层高和观感。3、本技术通过踢脚线上设置的排风口的大小、形状、位置、疏密和布置方式等的不同,可控制室内不同区域气流组织和空气送风效率,为室内空间提供最佳的空气品质。4、本技术中排风口沿踢脚线的长度排设,因此送风量较多,当该踢脚线布置时送风量将不会受室内家具摆放位置所影响,最大限度地实现踢脚线四周送风的功能。5、本技术通过踢脚线的一端端部设置的延展边,能够将延展边直接插入相邻踢脚线的流通腔内即可实现互相配合,连接方便,且保证连接后的平整性和美观性。附图说明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踢脚线式送风管及踢脚线式送风管组合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踢脚线式送风管及踢脚线式送风管组合的截面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踢脚线式送风管及踢脚线式送风管组合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踢脚线式送风管及踢脚线式送风管组合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踢脚线式送风管及踢脚线式送风管组合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踢脚线式送风管及踢脚线式送风管组合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种踢脚线式送风管及踢脚线式送风管组合在室内的布局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A-A方向的送风经过人体活动区域时的气流组织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踢脚线;11、外侧面;12、安装面;2、流通腔;3、排风口;4、墙面;5、地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踢脚线式送风管,其特征在于,包括:/n踢脚线,所述踢脚线的内部形成有用于新风流通的流通腔,且所述踢脚线上设有排风口;/n使用时,新风通过所述流通腔从所述排风口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踢脚线式送风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踢脚线,所述踢脚线的内部形成有用于新风流通的流通腔,且所述踢脚线上设有排风口;
使用时,新风通过所述流通腔从所述排风口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踢脚线式送风管,其特征在于:
若干个所述排风口设置在所述踢脚线的外侧面上,且沿所述踢脚线的长度方向依次均匀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踢脚线式送风管,其特征在于:
若干个所述排风口设置在所述踢脚线的外侧面上,且沿所述踢脚线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相邻所述排风口之间距离不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踢脚线式送风管,其特征在于:
相邻所述排风口之间的距离在50mm-500m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一项所述的踢脚线式送风管,其特征在于:
若干个所述排风口以直线或波浪线形式分布,且位于所述踢脚线高度方向上的中上部位置处。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一项所述的踢脚线式送风管,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明程洪涛吴继峰汤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朗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