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转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6202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54
一种枢转机构,包含基座,以及枢转件。所述基座具有座体,以及形成于所述座体且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形成的第一枢孔。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形成且对应于所述第一枢孔的第二枢孔,以及形成于界定出所述第二枢孔的内壁面的第一扭力结构。所述枢转件具有可转动且紧配合地穿设于所述第一枢孔的第一轴段,以及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二枢孔的第二轴段。所述第二轴段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扭力结构对应配合的第二扭力结构。使所述枢转机构能在各个角度位置皆提供一主定位扭力,且在特定的角度位置区段再提供一次定位扭力以提升总合定位扭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枢转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枢转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定位扭力可变化的枢转机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枢转机构大量地应用于各式各样的折叠式电子产品,而不同的折叠式电子产品针对枢转机构各自具有不同的需求,其中有部分的折叠式电子产品需要枢转机构在各个角度位置提供一个定位扭力,且需要枢转机构在特定的角度位置提升所述定位扭力,因此,如何使枢转机构能满足此种需求便是一门值得探讨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满足先前技术中的需求的枢转机构。本技术的枢转机构包含基座,以及枢转件。所述基座具有座体,以及形成于所述座体且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形成的第一枢孔。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形成且对应于所述第一枢孔的第二枢孔,以及形成于界定出所述第二枢孔的内壁面的第一扭力结构。所述枢转件具有可转动且紧配合地穿设于所述第一枢孔的第一轴段,以及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二枢孔的第二轴段。所述第二轴段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扭力结构对应配合的第二扭力结构。所述枢转件能相对于所述基座在初始角度位置及终止角度位置之间旋转。当所述枢转件在所述初始角度位置与所述终止角度位置之间的其中部分区段时,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一扭力结构与所述第二轴段的第二扭力结构凹凸配合,以使所述第二轴段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不呈紧配合。当所述枢转件在所述初始角度位置与所述终止角度位置之间的其他区段时,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一扭力结构与所述第二轴段的第二扭力结构彼此脱离,以使所述第二轴段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呈紧配合。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还具有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自界定出所述第一枢孔的内壁面朝外贯穿地形成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裂口,所述第二连接部还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自界定出所述第二枢孔的内壁面朝外贯穿地形成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裂口。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还具有形成于界定出所述第一枢孔的内壁面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条状凹槽,所述条状凹槽彼此平行地间隔排列。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第一扭力结构包括凹槽,所述第二扭力结构包括凸块,当所述枢转件在所述初始角度位置与所述终止角度位置之间的其中部分区段时,所述第二轴段的第二扭力结构的凸块容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一扭力结构的凹槽内,以使所述第二轴段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不呈紧配合,当所述枢转件在所述初始角度位置与所述终止角度位置之间的其他区段时,所述第二轴段的第二扭力结构的凸块自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一扭力结构的凹槽内脱出,且所述凸块顶抵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界定出所述第二枢孔的内壁面,以使所述第二轴段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呈紧配合。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基座还具有形成于所述座体的挡止部,所述枢转件还具有挡块,当所述枢转件在所述初始角度位置与所述终止角度位置时,所述枢转件的挡块被所述基座的挡止部所挡止,以使所述枢转件仅能在所述初始角度位置与所述终止角度位置之间旋转。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枢转件的第一轴段与第二轴段呈中空状。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于邻近所述座体处彼此局部地连接。本技术通过彼此紧配合的所述第一轴段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枢孔,以及仅于在所述初始角度位置与所述终止角度位置之间的部分区段时才呈紧配合的所述第二轴段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二枢孔,使所述枢转机构能在各个角度位置皆提供一主定位扭力,且在特定的角度位置区段再提供一次定位扭力以提升总合定位扭力。并且,由于提供主定位扭力与次定位扭力的结构彼此分离,能避免当所述枢转机构提供次定位扭力时,因所述第一扭力结构或所述第二扭力结构将连接部向外撑开而使所述主定位扭力降低。再者,如此一来还能防止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容易因变形量过大而弹性疲乏并产生永久变形,以及防止所有用于产生扭力的应力集中于所述第一扭力结构或所述第二扭力结构,以避免所述第一扭力结构或所述第二扭力结构磨耗过度而降低使用寿命。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图1是本技术枢转机构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图1自另一视角观看的立体图;图3是图1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2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所述实施例的一基座的后视图;图6是所述实施例的所述基座的前视图;图7是所述实施例的俯视图,图中所述实施例的一枢转件位于初始角度位置;图8是沿图7中线A-A所截取的剖视图,图中所述实施例的所述枢转件位于所述初始角度位置;图9是类似图8的剖视图,图中所述实施例的所述枢转件位于终止角度位置;图10是沿图7中线B-B所截取的剖视图,图中所述实施例的所述枢转件位于所述初始角度位置;图11是类似图10的剖视图,图中所述实施例的所述枢转件位于所述终止角度位置;图12是沿图7中线C-C所截取的剖视图,图中所述实施例的所述枢转件位于所述初始角度位置;以及图13是类似图12的剖视图,图中所述实施例的所述枢转件位于所述终止角度位置。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枢转机构100的一实施例,包含一基座1,以及一枢转件2。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基座1举例来说可用于连接一电子装置的一第一机体(图未示),所述枢转件2举例来说可用于连接所述电子装置的一第二机体(图未示)或另一基座(图未示),但不以上述连接方式为限制。参阅图1、图3至图6,所述基座1具有一座体11,以及形成于所述座体11且沿第一方向D1排列的一第一连接部12及一第二连接部13,所述第一连接部1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3在本实施例中大致呈沿所述第一方向D1延伸的圆柱状,但不以此为限制。所述第一连接部12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D1形成的一第一枢孔121,所述第二连接部13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D1形成且对应于所述第一枢孔121的一第二枢孔131,以及形成于界定出所述第二枢孔131的内壁面的一第一扭力结构132。详细来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2还具有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D1的第二方向D2自界定出所述第一枢孔121的内壁面朝外贯穿地形成且沿所述第一方向D1延伸的一第一裂口122,以及形成于界定出所述第一枢孔121的内壁面且沿所述第一方向D1延伸的多个条状凹槽123,所述条状凹槽123彼此平行地间隔排列。所述第二连接部13还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D2自界定出所述第二枢孔131的内壁面朝外贯穿地形成且沿所述第一方向D1延伸的一第二裂口133。通过所述第一裂口122、所述条状凹槽123以及所述第二裂口133,使所述第一连接部1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3能更容易弹性地被向外撑开。所述枢转件2具有可转动且紧配合地穿设于所述第一枢孔121的一第一轴段21,以及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二枢孔131的一第二轴段22,所述第二轴段22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扭力结构132对应配合的一第二扭力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枢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机构包含:/n基座,具有座体,以及形成于所述座体且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形成的第一枢孔,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形成且对应于所述第一枢孔的第二枢孔,以及形成于界定出所述第二枢孔的内壁面的第一扭力结构;以及/n枢转件,具有可转动且紧配合地穿设于所述第一枢孔的第一轴段,以及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二枢孔的第二轴段,所述第二轴段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扭力结构对应配合的第二扭力结构,所述枢转件能相对于所述基座在初始角度位置及终止角度位置之间旋转,当所述枢转件在所述初始角度位置与所述终止角度位置之间的其中部分区段时,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一扭力结构与所述第二轴段的第二扭力结构凹凸配合,以使所述第二轴段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不呈紧配合,当所述枢转件在所述初始角度位置与所述终止角度位置之间的其他区段时,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一扭力结构与所述第二轴段的第二扭力结构彼此脱离,以使所述第二轴段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呈紧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枢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机构包含:
基座,具有座体,以及形成于所述座体且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形成的第一枢孔,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形成且对应于所述第一枢孔的第二枢孔,以及形成于界定出所述第二枢孔的内壁面的第一扭力结构;以及
枢转件,具有可转动且紧配合地穿设于所述第一枢孔的第一轴段,以及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二枢孔的第二轴段,所述第二轴段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扭力结构对应配合的第二扭力结构,所述枢转件能相对于所述基座在初始角度位置及终止角度位置之间旋转,当所述枢转件在所述初始角度位置与所述终止角度位置之间的其中部分区段时,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一扭力结构与所述第二轴段的第二扭力结构凹凸配合,以使所述第二轴段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不呈紧配合,当所述枢转件在所述初始角度位置与所述终止角度位置之间的其他区段时,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一扭力结构与所述第二轴段的第二扭力结构彼此脱离,以使所述第二轴段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呈紧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还具有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自界定出所述第一枢孔的内壁面朝外贯穿地形成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裂口,所述第二连接部还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自界定出所述第二枢孔的内壁面朝外贯穿地形成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裂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宜宏郭永昇钟凯钧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富世达通讯有限公司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