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器及包括该阻尼器的铰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6201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阻尼器及包括该阻尼器的铰链,容易避免因活塞与壳体之间产生大的缝隙而严重影响阻尼力的产生。阻尼器(360)具有壳体(364)和活塞(362),壳体(364)是树脂制的,且形成收纳有工作流体的流体室,活塞(362)具有以能沿轴向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流体室内的主体部(3624)以及一端侧与主体部连接而另一端侧从流体室突出的杆部(3621),在主体部的外周面遍及整周形成有凹槽(36242A),在凹槽(36242A)与壳体(364)的内周面之间夹设有能弹性变形的带切口的开口环(362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阻尼器及包括该阻尼器的铰链
本技术涉及阻尼器及包括该阻尼器的铰链。
技术介绍
以往,在西式坐便器、冰柜等中往往会使用带有阻尼器的铰链,上述铰链设于盖体与主体部之间,以在盖体将主体部封闭时提供适当的阻尼力。上述阻尼器构成为包括:圆筒状的壳体,上述壳体是树脂制的,其构成供工作流体流动的流体室;以及活塞,上述活塞以能沿壳体的轴线方向(以下,称为轴向)移动的方式安装于流体室的内部,并沿轴向将流体室分割为工作流体被按压产生阻尼力的工作室和供来自工作室的工作流体流入的聚集室。在上述阻尼器中,要想在活塞朝轴向上的一侧移动时使工作室内的压力变大,则需要使工作室与聚集室之间除了所需的连通路径之外保持良好的密封状态。因此,以往,在活塞的外周面与壳体的内周面之间夹设有O形环,该O形环由橡胶制成,并环绕活塞的外周面的整周。如此,通过使O形环的外周面与壳体的内周面紧贴,避免在活塞的外周面与壳体的内周面之间形成将工作室与聚集室连通的缝隙,从而确保工作室相对于聚集室的密封状态。然而,采用上述O形环的阻尼器存在如下的问题:阻尼器的壳体是树脂制的,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阻尼器,具有壳体和活塞,所述壳体是树脂制的,且形成收纳有工作流体的流体室,所述活塞具有以能沿轴向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流体室内的主体部以及一端侧与所述主体部连接而另一端侧从所述流体室突出的杆部,其特征在于,/n在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遍及整周形成有凹槽,在所述凹槽与所述壳体的内周面之间夹设有能弹性变形的带切口的开口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尼器,具有壳体和活塞,所述壳体是树脂制的,且形成收纳有工作流体的流体室,所述活塞具有以能沿轴向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流体室内的主体部以及一端侧与所述主体部连接而另一端侧从所述流体室突出的杆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遍及整周形成有凹槽,在所述凹槽与所述壳体的内周面之间夹设有能弹性变形的带切口的开口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内周面形成为圆筒状,
所述开口环在自然状态下的直径大于所述内周面的直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环的切口形成为相对于所述轴向倾斜。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环的切口形成为与所述轴向平行。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环的切口形成为沿径向观察时呈阶梯状。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环的周向上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凹槽的底面分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环是树脂制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将所述流体室在轴向上分割成聚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小明岩下浩之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三协浙江有限公司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