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轨组件和具有该导轨组件的工业用机器人,即使相互对接的两个支承框架的端部各自的支承导轨的面不齐平,也能抑制导轨因在两个支承框架的端部的对接面处急剧弯曲或扭曲而导致导轨的安装精度变差,影响导轨的寿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导轨组件包括:第一支承框架和第二支承框架,该第一支承框架的端部和第二支承框架的端部沿第一方向彼此对接而形成对接面;以及导轨,该导轨以跨过对接面的方式从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支承于第一支承框架和第二支承框架,其中,第一支承框架、第二支承框架和导轨设置成:在对接面处,第一支承框架的端部和第二支承框架的端部在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整体上分别与导轨在第二方向上分离。方向上分离。方向上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轨组件和工业用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导轨组件和工业用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用于搬运玻璃基板等搬运对象的工业用机器人有时具有导轨组件以及机器人主体,导轨组件具有线性支承框架(有时也称作线性引导件)和支承于线性支承框架的导轨,机器人主体以能沿导轨移动的方式经由导轨支承于线性支承框架。
[0003]在上述工业用机器人中,有时机器人主体移动的行程较长,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将多个线性支承框架以端部彼此对接而形成对接面的方式拼接来支承导轨。
[0004]在将多个线性支承框架拼接时,相互对接的线性支承框架的支承导轨的支承面不易齐平,容易产生错位。为了缓和相互对接的线性支承框架的支承面彼此间的错位,如图6所示,可考虑将导轨12X设置成跨过相互对接的线性支承框架11X的端部的对接面ASX。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如图6所示,导轨12X容易因在相互对接的线性支承框架11X的端部的对接面ASX处急剧弯曲或扭曲而导致导轨12X的安装精度变差,影响导轨12X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轨组件和具有该导轨组件的工业用机器人,即使相互对接的两个支承框架各自的支承导轨的面不齐平,也能抑制导轨因在两个支承框架的端部的对接面处急剧弯曲或扭曲而导致导轨的安装精度变差,影响导轨的寿命。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导轨组件,包括:第一支承框架和第二支承框架,该第一支承框架的端部和第二支承框架的端部沿第一方向彼此对接而形成对接面;以及导轨,该导轨以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跨过所述对接面的方式从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支承于所述第一支承框架和所述第二支承框架,其中,所述第一支承框架、所述第二支承框架和所述导轨设置成:在所述对接面处,所述第一支承框架的所述端部和所述第二支承框架的所述端部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整体上分别与所述导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分离。
[0007]根据本技术的导轨组件,第一支承框架、第二支承框架和导轨设置成:在对接面处,第一支承框架的端部和第二支承框架的端部在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整体上分别与导轨在第二方向上分离,因此,即使第一支承框架和第二支承框架各自的在第二方向上支承导轨的面不齐平,也能抑制因导轨在第一支承框架的端部和第二支承框架的端部的对接面处急剧变化(弯曲或扭曲)而导致导轨的安装精度变差,影响导轨组件的寿命。
[0008]此外,在本技术的导轨组件中,优选在所述第一支承框架的所述端部,设置有使所述第一支承框架的所述端部在所述对接面处与所述导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分离的避让部,在所述第二支承框架的所述端部,设置有使所述第二支承框架的所述端部在所述对
接面处与所述导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分离的避让部。
[0009]根据本技术的导轨组件,在第一支承框架的端部,设置有使第一支承框架的端部在对接面处与导轨在第二方向上分离的避让部,在第二支承框架的端部,设置有使第二支承框架的端部在对接面处与导轨在第二方向上分离的避让部,因此,与在导轨上与对接面对应地设置避让部的情况不同,在将导轨支承于第一支承框架和第二支承框架时无需在第一方向上使避让部与对接面对准,有助于简化安装工序。
[0010]此外,在本技术的导轨组件中,优选所述第一支承框架的所述端部在所述第三方向上位于所述避让部的两侧的部分,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承框架的所述端部在所述第三方向上位于所述避让部的两侧的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对接。
[0011]此外,在本技术的导轨组件中,优选在所述第一支承框架的所述端部中,所述避让部是相对于该端部在所述第三方向上位于该避让部的两侧的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凹陷的凹部或沿所述第二方向贯穿的贯穿孔,在所述第二支承框架的所述端部中,所述避让部是相对于该端部在所述第三方向上位于该避让部的两侧的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凹陷的凹部或沿所述第二方向贯穿的贯穿孔。
[0012]根据本技术的导轨组件,在第一支承框架的端部中,避让部是相对于该端部在第三方向上位于该避让部的两侧的部分沿第二方向凹陷的凹部或沿第二方向贯穿的贯穿孔,在第二支承框架的端部中,避让部是相对于该端部在第三方向上位于该避让部的两侧的部分沿第二方向凹陷的凹部或沿第二方向贯穿的贯穿孔,因此,能以低成本形成避让部,并且,能利用第一支承框架的端部和第二支承框架的端部在第三方向上位于避让部两侧的部分方便地检查第一支承框架和第二支承框架是否对齐。
[0013]此外,在本技术的导轨组件中,优选所述第一支承框架和所述第二支承框架中的至少一方具有:从所述第二方向支承所述导轨的第一部分;以及从所述第一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立起且从所述第三方向抵接所述导轨的第二部分。
[0014]根据本技术的导轨组件,第一支承框架和第二支承框架中的至少一方具有:从第二方向支承导轨的第一部分;以及从第一部分沿第二方向立起且从第一方向第三方向抵接导轨的第二部分,因此,导轨容易在第三方向上相对于第一支承框架、第二支承框架定位。
[0015]此外,在本技术的导轨组件中,优选在所述导轨的面向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的相交部位的角部设有倒角,该倒角使所述导轨的所述角部与所述第一支承框架及所述第二支承框架分离。
[0016]根据本技术的导轨组件,在导轨的面向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相交部位的角部设有倒角,该倒角使导轨的角部与第一支承框架及第二支承框架分离,因此,即使降低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相交部位的制造精度,导轨也容易同时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抵接。
[0017]此外,在本技术的导轨组件中,优选所述避让部是沿所述第二方向凹陷的凹部或沿所述第二方向贯穿的贯穿孔。
[0018]根据本技术的导轨组件,避让部是沿第二方向凹陷的凹部或沿第二方向贯穿的贯穿孔,因此,能以低成本形成避让部。
[0019]此外,在本技术的导轨组件中,优选还具有基座,该基座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从与所述导轨相反的一侧支承所述第一支承框架和所述第二支承框架。
[0020]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工业用机器人,其具有:上述任一项的导轨组件;以及机器人主体,该机器人主体以能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导轨组件的所述导轨。
[0021](技术效果)
[0022]根据本技术,第一支承框架、第二支承框架和导轨设置成:在对接面处,第一支承框架的端部和第二支承框架的端部在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整体上分别与导轨在第二方向上分离,因此,即使第一支承框架和第二支承框架各自的在第二方向上支承导轨的面不齐平,也能抑制因导轨在第一支承框架的端部和第二支承框架的端部的对接面处急剧变化(弯曲或扭曲)而导致导轨的安装精度变差,影响导轨组件的寿命。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示意表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导轨组件以及包括该导轨组件的工业用机器人的主视图。
[0024]图2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轨组件,包括:第一支承框架和第二支承框架,该第一支承框架的端部和第二支承框架的端部沿第一方向彼此对接而形成对接面;以及导轨,该导轨以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跨过所述对接面的方式从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支承于所述第一支承框架和所述第二支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框架、所述第二支承框架和所述导轨设置成:在所述对接面处,所述第一支承框架的所述端部和所述第二支承框架的所述端部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整体上分别与所述导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分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轨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支承框架的所述端部,设置有使所述第一支承框架的所述端部在所述对接面处与所述导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分离的避让部,在所述第二支承框架的所述端部,设置有使所述第二支承框架的所述端部在所述对接面处与所述导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分离的避让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框架的所述端部在所述第三方向上位于所述避让部的两侧的部分,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承框架的所述端部在所述第三方向上位于所述避让部的两侧的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对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轨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支承框架的所述端部中,所述避让部是相对于该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竹,荒川洋,矢泽隆之,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三协浙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