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形的双体无人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3333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变形的双体无人船,包括搭载平台和变形部件,所述搭载平台设置在所述变形部件上,所述变形部件变形后与所述搭载平台形成具有圆形的船体。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功能强大、成本低廉,使得无人船具备原地快速转向的性能,缩小了无人船转向所需要的宽度,解决了狭窄水面上的无人船转向问题,可在水面上进行密集式作业,能够适应更苛刻的地形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变形的双体无人船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人船,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变形的双体无人船。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利用,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江河湖泊进行有效的水质监测和治理愈发重要。传统的人工操作不仅费时费力,还常受限于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无人船领域的快速发展极大地解放了水质监测和治理方面的人力物力,适用于水质采样、水面垃圾清理、水底地形测绘等诸多水上工作内容,在实际应用中便于运输、操作灵活,极大地满足了水质管理需求。但现有的无人船并未考虑到转向问题,鉴于船体较大的回转半径,在某些特殊的工作需求(如水面密集式处理)或地理环境(如窄小的河道)中不能进行有效地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变形的双体无人船,能够实现无人船在小位移下的任意角度转向。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变形的双体无人船,包括搭载平台和变形部件,所述搭载平台设置在所述变形部件上,所述变形部件变形后与所述搭载平台形成具有圆形的船体。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可变形的双体无人船还包括船控部件,所述船控部件设置在所述搭载平台上。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可变形的双体无人船还包括定位部件,所述定位部件设置在所述搭载平台上。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可变形的双体无人船还包括通讯部件,所述通讯部件设置在所述搭载平台上。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变形部件包括第一船体、第二船体、第一支臂、第二支臂、转动部件和平移部件,所述第一船体通过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搭载平台连接设置,所述第二船体通过所述第二支臂与所述搭载平台连接设置,所述转动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船体和所述第一支臂、所述第二船体和所述第二支臂之间,所述平移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搭载平台、所述第二支臂和所述搭载平台之间。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转动部件为能够旋转的舵机。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平移部件包括电动机和齿轮,所述电动机通过所述齿轮与所述第一支臂、所述第二支臂连接。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变形部件包括第三船体、第四船体、第三支臂、第四支臂和驱动部件,所述第三船体通过所述第三支臂与所述搭载平台连接设置,所述第四船体通过所述第四支臂与所述搭载平台连接设置,所述驱动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三支臂和所述搭载平台的连接处、所述第四支臂和所述搭载平台的连接处。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件为电动机;所述搭载平台为管状浮体,所述管状浮体为ABS工程塑料材质。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支臂和所述第四支臂包括多节连接臂,多节连接臂连接并伸缩设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本专利技术通过改变无人船左右侧船体的空间位置和/或空间姿态对无人船进行变形,使得无人船具备原地快速转向的性能,缩小了无人船转向所需要的宽度,解决了狭窄水面上的无人船转向问题,能够适应更苛刻的地形环境。二、本专利技术由于具有原地快速转向的性能,可在水面上进行密集式作业,适用于水面垃圾清理、水质监测和处理以及其他特定场景。三、本专利技术应用广泛,可对搭载平台和/或搭载平台上设备进行更换,使得无人船可针对各种任务场景进行相应改装,只需配置、修理及升级相应功能设备就可实现一船多用、设备修理和性能提升,极大地节约了成本。四、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变形机制在其实现过程中结构简单、功能强大、成本低廉。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可变形的双体无人船一较佳实施例正常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述可变形的双体无人船变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述可变形的双体无人船由正常状态向变形状态的变形过程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可变形的双体无人船另一较佳实施例正常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述可变形的双体无人船变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提供一种可变形的双体无人船,包括搭载平台5、变形部件、船控部件、定位部件和通讯部件,所述搭载平台设置在所述变形部件上,所述变形部件为能对所述搭载平台提供浮力的变形部件,所述变形部件变形后与所述搭载平台形成具有圆形的船体。所述船控部件、所述定位部件和所述通讯部件设置在所述搭载平台上。所述船控部件、所述定位部件和所述通讯部件是现在市面上有售的传统部件,在现在的无人船上有广泛的应用。所述船控部件、所述定位部件和所述通讯部件可以根据实际任务需求进行选取安装和更换。所述变形部件包括第一船体1、第二船体2、第一支臂3、第二支臂4、转动部件和平移部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船体和所述第一支臂设置在所述搭载平台的左侧,所述第二船体和所述第二支臂设置在所述搭载平台的右侧。所述第一船体通过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搭载平台连接设置,所述第二船体通过所述第二支臂与所述搭载平台连接设置。图1是本实施例所述可变形的双体无人船的正常行驶状态,所述第一船体和所述第二船体能够对所述可变形的双体无人船提供浮力。所述转动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船体和所述第一支臂、所述第二船体和所述第二支臂之间,所述平移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搭载平台、所述第二支臂和所述搭载平台之间。所述转动部件为能够旋转的舵机,所述舵机具有一定角度的旋转能力,设置在所述第一船体和所述第一支臂的连接处、所述第二船体和所述第二支臂的连接处。所述第一船体以对应的所述第一支臂为轴心、所述第二船体以对应的所述第二支臂为轴心进行通过所述舵机的作用,使所述第一船体和所述第二船体进行旋转,在本实施例中,是向外旋转90°。所述舵机与所述船控部件相连接,所述船控部件能够控制所述舵机的运动。所述平移部件包括电动机和齿轮,所述电动机通过所述齿轮与所述第一支臂、所述第二支臂连接。所述电动机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搭载平台的连接处、所述第二支臂和所述搭载平台的连接处。根据电动机的功率情况,可以设置有一台或多台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可以通过所述齿轮带动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进行横向平移运动。所述电动机与所述船控部件相连接,所述船控部件能够控制所述电动机的运动。此种设置,能够使所述第一船体和所述第二船体的空间位置和/或空间姿态可相对于所述搭载平台发生变化,当所述可变形的双体无人船在平静的水面上处于平衡状态时,所述可变形的双体无人船呈未发生横倾的正浮状态。本专利技术依靠所述第一船体和所述第二船体提供浮力,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变形的双体无人船,其特征在于,包括搭载平台和变形部件,所述搭载平台设置在所述变形部件上,所述变形部件变形后与所述搭载平台形成具有圆形的船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形的双体无人船,其特征在于,包括搭载平台和变形部件,所述搭载平台设置在所述变形部件上,所述变形部件变形后与所述搭载平台形成具有圆形的船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的双体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的双体无人船还包括船控部件,所述船控部件设置在所述搭载平台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的双体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的双体无人船还包括定位部件,所述定位部件设置在所述搭载平台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的双体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的双体无人船还包括通讯部件,所述通讯部件设置在所述搭载平台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的双体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部件包括第一船体、第二船体、第一支臂、第二支臂、转动部件和平移部件,所述第一船体通过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搭载平台连接设置,所述第二船体通过所述第二支臂与所述搭载平台连接设置,所述转动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船体和所述第一支臂、所述第二船体和所述第二支臂之间,所述平移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满伟俊闫耀鹏李弘李亚光孟格蕾陈范模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十方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