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观光休闲双体游览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4615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观光休闲双体游览船。所述观光休闲双体游览船包括自下向上依次设置的主船体、主甲板和上甲板,所述主船体包括两个分离的片体,通过连接桥连接成一个整体;所述主船体沿船体长度方向依次设有艉尖舱、机舱、空舱和艏尖舱;所述主甲板安装在两个片体的上端;所述主甲板与上甲板之间通过围壁形成依次设置的乘员室和驾驶室,所述驾驶室临近所述艏尖舱设置;所述上甲板的上端设有顶棚,在所述顶棚的上端设有桅杆。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观光休闲双体游览船稳定性好、安全舒适、甲板开阔和操纵灵活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观光休闲双体游览船
本技术涉及船舶
,尤其涉及一种观光休闲双体游览船。
技术介绍
现有的观光休闲船多为单船体,单船体因考虑其阻力问题,其宽度小(最大做成5米宽),从而导致上部甲板面积小,游览船舱室面积也较小,观光、休闲空间有限,经济性较低。现有技术如专利公开号:CN108945323A,专利名称:一种具有多重体验功能的游轮,其虽然采用了双体船,但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多种体验功能,其并没有在增大甲板面积、舱容面积及结构布局上做改进。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观光休闲双体游览船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乘坐安全、宽敞、舒适,甲板开阔的观光休闲双体游览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观光休闲双体游览船包括自下向上依次设置的主船体、主甲板和上甲板,所述主船体包括两个分离的片体,通过连接桥连接成一个整体;所述主船体沿船体长度方向依次设有艉尖舱、机舱、空舱和艏尖舱;所述主甲板安装在两个片体的上端;所述主甲板与上甲板之间通过围壁形成依次设置的乘员室和驾驶室,所述驾驶室临近所述艏尖舱设置;所述上甲板的上端设有顶棚,在所述顶棚的上端设有桅杆。上述方案中,主船体采用两个分离的片体(单船体)连接成一个整体,使其具有更大的甲板面积和舱容,提高乘坐的舒适性。另外,甲板面积增加,再结合主甲板、围壁、上甲板的三层结构设计,可供游客选择性的在乘员室内观光或在在任一层甲板上观光,给游客游玩带来了便捷性和满足感。单独设置上甲板为观光休闲区,宽大的甲板面积和开阔的视野可以让游客很好地观赏沿岸风光。所述主甲板、围壁、上甲板之间均为分开制作后通过螺栓机械连接,可明显减少建造周期。另,通过使用多混材料及结构设计,加宽连接桥宽度,有效提高游客活动面积,提供更宽敞的舱室和甲板,可容纳更多游客,从而提高船舶运营经济性。进一步的,所述主船体和主甲板通过螺栓和胶接固定,并在结构处安装防碰护舷,提高连接强度的同时更加美观。优选的,所述乘员室的左舷为卫生间,右舷为吧台,所述乘员室自所述卫生间和吧台向驾驶室方向排布设有多个乘员座椅,所述驾驶室内设有驾驶员座椅;所述乘员室和驾驶室之间设有隔断,其上开设有门。优选的,所述围壁的下端面积小于主甲板的上端面积,所述围壁临近驾驶室的一端与主甲板之间设有露天靠背;所述主船体与主甲板之间设有爬梯,所述露天靠背在所述驾驶室的底端水平延伸、且与主甲板整体成型,所述爬梯在所述主甲板上竖向延伸设置。优选的,所述主甲板的首部还设有锚,所述锚通过设于所述主甲板上的锚机可收放连接。优选的,所述围壁的左右两舷与主甲板之间设有一定间距,该间距形成舷边走道,所述舷边走道通过设在所述主甲板的外围的下护栏围合。优选的,所述主甲板远离驾驶室的末端设有救生筏;所述主甲板与所述围壁之间竖向设有通风百叶,所述通风百叶与所述围壁胶接。优选的,所述围壁内设有楼梯,所述楼梯分别临近卫生间和吧台设置,且与所述围壁整体成型。优选的,所述上甲板的外围设有上护栏;所述顶棚通过支柱与上甲板固定,所述支柱远离驾驶室一侧设置。优选的,所述围壁与上甲板通过翻边法兰配合螺柱连接;所述上甲板与支柱通过螺柱连接;所述支柱与顶棚通过钢质卡箍骨材螺栓连接;所述主甲板与围壁通过主甲板凸台造型配合螺栓连接。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一、稳定性好、安全舒适、甲板开阔和操纵灵活等优点;二、舱室层高较高,空间宽敞,布置方便合理,人均面积充裕;三、本双体船设计为滨海和湖泊观光游览及水上休闲等活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观光休闲双体游览船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观光休闲双体游览船中的主甲板平面图;图3为沿图1的横剖的主船体、主甲板、围壁和上甲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主船体、2-主甲板、3-围壁、4-上甲板、5-支柱、6-顶棚、7-桅杆、8-上护栏、9-楼梯、10-乘员室、11-驾驶室、12-下护栏、13-救生筏、14-艉尖舱、15-机舱、16、17-空舱、18-艏尖舱、19-通风百叶、20-吧台、21-卫生间、22-爬梯、23-乘员座椅、24-驾驶员座椅、25-露天靠背、26-锚、27-连接桥、28-窗户、29-舷边走道、30-锚机、31-双开门、32-单开门、33-移门、34-露天甲板、35-主甲板凸台造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观光休闲双体游览船包括自下向上依次设置的主船体1、主甲板2、围壁3和上甲板4。所述主船体1包括两个分离的片体,通过连接桥27连接成一个整体。所述主船体1沿船体长度方向依次设有艉尖舱14、机舱15、空舱16、17和艏尖舱18。所述艉尖舱14为船尾,所述艏尖舱18为船头。所述艉尖舱14、机舱15、空舱16、17和艏尖舱18根据布置位置安装固定在各舱室内采用螺栓及螺纹活性连接相应设备。所述主船体1内的舱室用于设置动力装置和操纵装置等设备。所述主甲板2安装在两个片体的连接桥27的上端,所述主船体1与主甲板2通过护舷条打胶螺栓连接。所述主甲板2与围壁3通过主甲板凸台造型35配合螺栓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主甲板2与上甲板4之间通过围壁3形成依次设置的乘员室10和驾驶室11,所述驾驶室11临近所述艏尖舱18设置。所述乘员室10的左舷为卫生间21,右舷为吧台20,左舷指相对于驾驶室11中驾驶员的位置进行定义的左侧,反之,右舷为驾驶员的右侧。所述吧台20采用模块整体吊装的方式安装。所述乘员室10自所述卫生间21和吧台20向驾驶室11方向排布设有多个乘员座椅23。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乘员座椅23为对坐形式,并在中间设置茶几,乘员室10的首部(临近驾驶室一侧)设有电视机。本技术提供的双体游览船,在长度同样为20米的情况下,其船体宽可做到8.5m,乘员室10内横向单排可设置12人,包含过道。双体船的优势在于甲板空间大,同长度的船比单体船能容纳更多的游客。所述驾驶室11内设有三张驾驶员座椅24,仪表台一套。所述乘员室10的尾部设有一扇风雨密双开门31,首部左右两舷侧各设一扇风雨密单开门32,所述乘员室10和驾驶室11之间设有隔断,其上开设有移门33。所述乘员座椅23和驾驶员座椅24与主甲板2通过螺栓连接。驾驶室11的前部与侧壁均装有大幅面玻璃窗,使船员具有225°的视野,驾驶室视线艏部正前方盲区小于一倍船长,具有优良的驾驶视野所述围壁3内设有楼梯9,所述楼梯9分别临近卫生间21和吧台20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观光休闲双体游览船,包括自下向上依次设置的主船体(1)、主甲板(2)和上甲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船体(1)包括两个分离的片体,通过连接桥(27)连接成一个整体;所述主船体(1)沿船体长度方向依次设有艉尖舱(14)、机舱(15)、空舱(16、17)和艏尖舱(18);/n所述主甲板(2)安装在两个片体的上端;所述主甲板(2)与上甲板(4)之间通过围壁(3)形成依次设置的乘员室(10)和驾驶室(11),所述驾驶室(11)临近所述艏尖舱(18)设置;/n所述上甲板(4)的上端设有顶棚(6),在所述顶棚(6)的上端设有桅杆(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观光休闲双体游览船,包括自下向上依次设置的主船体(1)、主甲板(2)和上甲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船体(1)包括两个分离的片体,通过连接桥(27)连接成一个整体;所述主船体(1)沿船体长度方向依次设有艉尖舱(14)、机舱(15)、空舱(16、17)和艏尖舱(18);
所述主甲板(2)安装在两个片体的上端;所述主甲板(2)与上甲板(4)之间通过围壁(3)形成依次设置的乘员室(10)和驾驶室(11),所述驾驶室(11)临近所述艏尖舱(18)设置;
所述上甲板(4)的上端设有顶棚(6),在所述顶棚(6)的上端设有桅杆(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观光休闲双体游览船,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员室(10)的左舷为卫生间(21),右舷为吧台(20),所述乘员室(10)自所述卫生间(21)和吧台(20)向驾驶室(11)方向排布设有多个乘员座椅(23),所述驾驶室(11)内设有驾驶员座椅(24);所述乘员室(10)和驾驶室(11)之间设有隔断,其上开设有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观光休闲双体游览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壁(3)上排布设有多个可打开的窗户(28),所述窗户(28)为幕墙玻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观光休闲双体游览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壁(3)的下端面积小于主甲板(2)的上端面积,所述围壁(3)临近驾驶室(11)的一端与主甲板(2)之间设有露天靠背(25);所述主船体(1)与主甲板(2)之间设有爬梯(22),所述露天靠背(25)在所述驾驶室(11)的底端水平延伸、且与主甲板(2)整体成型,所述爬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俊欢刘浩庞牡
申请(专利权)人:亚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