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晨轩专利>正文

由模块舰艇组合的舰艇组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1034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由模块舰艇组合的舰艇组合,所述舰艇组合至少包括两个对接形成一体的模块舰艇;所述每一模块舰艇均具有可在水体中航行的主体部及设置于主体部上且位于水体上侧的承载部,所述承载部上设置有用以与其他模块舰艇的承载部相对接的对接部;所述主体部上对应每一对接部设置有位于该对应对接部下方的对接固定件;所述模块舰艇的对接部相对接使模块舰艇的承载部连接形成舰艇组合的承载部;相对接的两模块舰艇的主体部之间连接有所述对接固定件,所以形成了较为稳固的舰艇组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由模块舰艇组合的舰艇组合,根据需要可以分解,分解后模块舰艇可以独自承担运输任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由模块舰艇组合的舰艇组合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上运载工具,尤其涉及一种由分体组合的舰艇组合。
技术介绍
回望人类历史,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水上运输始终是重要的物资运输途径。从商业的需要角度来看,体积较大或者质量较大的物资,水上运输的成本相较于空运及陆路运输均较小;所以水上运输往往是商家首先考虑的运输方式。而商业对水上运载工具的运载能力需求往往多样化,有的小运载量的水上运载工具即可满足要求,有的则需要大运载量的水上运载工具,甚至是需要超大运载量的水上运载工具。即使是同一商家,在不同的时期也会需要不同运载量的水上运输工具。从战争需求的角度来看,水上作战尤其是海上作战是一个国家战争能力的重要体现。众所周知,航母是海上作战的重要工具,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海上作战水平。然而,不但制造航母的成本是巨大的,而且航母对制造技术的要求也是相当高的。因此,世界上也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有能力和技术制造航母。航母虽然作战能力强,但只能整体出动,灵活性相对较弱,且由于体积大,对水体有一定的要求。从以上可以看出,商业上对可变承载量的水上运载工具有一定的需求。可变运载量的水上运载工具,根据战争的需要,可以组合成大运载量的作战工具,也可以拆分成灵活的小运载量的水上作战工具。因此,可组合可拆分的水上运载工具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拆分可组合的舰艇组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由模块舰艇组合的舰艇组合,所述舰艇组合至少包括两个对接形成一体的模块舰艇;所述每一模块舰艇均具有可在水体中航行的主体部及设置于主体部上且位于水体上侧的承载部,所述承载部上设置有用以与其他模块舰艇的承载部相对接的对接部;所述主体部上对应每一对接部设置有位于该对应对接部下方的对接固定件;所述模块舰艇的对接部相对接使模块舰艇的承载部连接形成舰艇组合的承载部;相对接的两模块舰艇的主体部之间连接有所述对接固定件。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由模块舰艇组合的舰艇组合,在相对接的模块舰艇之间有承载部的对接及对接固定件的加强连接,形成了较为稳固的舰艇组合,因此,虽然是模块舰艇的组合,但整体稳固性能依然较佳。本专利技术的舰艇组合可以根据运载量的需要调整模块舰艇的数量。本专利技术的由模块舰艇组合的舰艇组合,根据需要可以分解,分解后模块舰艇可以独自承担运输任务,由于模块舰艇的体积小,运行更灵活,通过性更高,所以可以进入较为狭小的空间,更灵活地执行运输任务。优选的,所述对接部为形成于承载部边缘且沿该承载部边缘排列的若干凸起。优选的,所述凸起为三角形或圆弧形。优选的,所述模块舰艇的承载部为六边形,该六边形的每一边形成所述对接部。优选的,所述模块舰艇的数量至少为三个,其中两个模块舰艇前后对接,在前后方向上,第三个模块舰艇位于前述两模块舰艇中间部位且分别与前述两模块舰艇对接。优选的,每个对接部下方用以连接主体部的对接固定件的数量为两个。优选的,每个模块舰艇对接部下方设有一个所述对接固定件及用以固定另一对接固定件的固定装置。优选的,所述对接固定件为可伸缩的对接固定件。优选的,所述每个模块舰艇对接部下方设有用以容置对接固定件的容置腔,当该对接部处于未对接状态时,对应的对接固定件容置于该容置腔内。优选的,每一模块舰艇的下方设置有可脱离模块舰艇的水中游动设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模块舰艇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模块舰艇的对接部一种对接方式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模块舰艇的对接部另一种对接方式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两个模块舰艇的一种对接方式的底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三个模块舰艇的一种对接方式的底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术语“前”、“后”、“左”、“右”、“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舰艇组合是由模块舰艇组合形成,模块舰艇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其中最小的舰艇组合是由两个模块舰艇组合形成,当然,如果实际需要的承载量小,一个单独的模块舰艇也可以承担运输任务。请参阅图1所示,其是本专利技术模块舰艇的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模块舰艇包括可在水体中航行的主体部1及设置于主体部1上且位于水体上侧的承载部2。所述主体部1形状大致为纵长型,内部设置有用以储存货物的储存舱。该纵长形的主体部1的前部(即图1中的左端部)设置为尖形形状,以方便模块舰艇在水体中航行。当然,所述的前部只是针对航行的方向而言,即朝向航行的方向即为前方。主体部1在前方的部位即为前部,与前部相对的为后部。所述承载部2设置于主体部1的上侧,承载部2具有平坦的上表面20,该上表面20用以设置跑道、暂时停放飞机或战斗机、或者暂时存放其他物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部2设置为六边形,该六边形包括前边部21、后边部22及四个侧边部23;其中,前边部21与后边部22的长度相同,四个侧边部23的长度相同,并且前边部21与后边部22的长度小于侧边部23的长度,以使得承载部2在前后方向上形成纵长形,与纵长形的主体部1相匹配。该六边形的每一边部均设有对接部,用以与相对接的另一模块舰艇对接。请结合图2及图3所示,该对接部为形成于承载部2边缘且沿该承载部2边缘排列的若干凸起24,该等凸起24自承载部2向外凸伸,每两个凸起24之间形成凹槽25,该等凹槽25在对接时用以容置相对接的凸起24,同时每个凸起24也会同时容置于相对接的对接部的凹槽25内。该等凸起24可以设置为图2中所示的三角形或图3中所示的圆形,当然也可以设置为方便对接配合的其他形状。在本实施例中,该六边形承载部2的每一边部均设有凸起24及与凸起24相间隔设置的凹槽25,所以每个边部均可以用于对接,每个边部均成为对接部。所述主体部1在每一对接部的下方设置有对接固定件26,用以对接时与相对接的另一模块舰艇的主体部相固定。对应每一对接部,对接固定件26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如果模块舰艇的体积较大,对接固定件26的数量可以增加,如果模块舰艇的体积较小,对接固定件26的数量可以较少。在本实施例中,一个模块舰艇的每一对接部的下方设置一个对接固定件26。如此设置,则两个对接部对接后,该对接后的对接部下方则会有两个对接固定件26。请参阅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对接部的下方还设有用以固定另一对接固定件的固定装置27,该固定装置27可以是容对接固定件插入的空洞,或者可以闩锁对接固定件26头部的锁定结构。该固定装置27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设置。请参阅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模块舰艇的下方挂置有鱼雷100,鱼雷的数量优选为两个,分别位于模块舰艇的下方的左右两侧。在其他实施例中,模块舰艇的下方可以设置有可脱离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由模块舰艇组合的舰艇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舰艇组合至少包括两个对接形成一体的模块舰艇;/n所述每一模块舰艇均具有可在水体中航行的主体部及设置于主体部上且位于水体上侧的承载部,所述承载部上设置有用以与其他模块舰艇的承载部相对接的对接部;所述主体部上对应每一对接部设置有位于该对应对接部下方的对接固定件;/n所述模块舰艇的对接部相对接使模块舰艇的承载部连接形成舰艇组合的承载部;相对接的两模块舰艇的主体部之间连接有所述对接固定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由模块舰艇组合的舰艇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舰艇组合至少包括两个对接形成一体的模块舰艇;
所述每一模块舰艇均具有可在水体中航行的主体部及设置于主体部上且位于水体上侧的承载部,所述承载部上设置有用以与其他模块舰艇的承载部相对接的对接部;所述主体部上对应每一对接部设置有位于该对应对接部下方的对接固定件;
所述模块舰艇的对接部相对接使模块舰艇的承载部连接形成舰艇组合的承载部;相对接的两模块舰艇的主体部之间连接有所述对接固定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模块舰艇组合的舰艇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为形成于承载部边缘且沿该承载部边缘排列的若干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由模块舰艇组合的舰艇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为三角形或圆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由模块舰艇组合的舰艇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舰艇的承载部为六边形,该六边形的每一边形成所述对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由模块舰艇组合的舰艇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晨轩
申请(专利权)人:王晨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