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货船的舷侧结构、舷侧加固方法以及船舶技术

技术编号:2551034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散货船的舷侧结构、舷侧加固方法以及船舶,包括舷侧板,舷侧板靠近船舱的一侧面间隔设置有多个加强结构,加强结构包括肋骨和紧固组件,紧固组件安装于舷侧板上,肋骨与紧固组件可拆卸连接,且肋骨能够与舷侧板抵接。通过在舷侧板的内侧面设置可拆卸的肋骨,具有提高舷侧强度、便于装卸和提升运营效益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货船的舷侧结构、舷侧加固方法以及船舶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
,尤其涉及一种散货船的舷侧结构、包含该舷侧结构的舷侧加固方法以及包含该舷侧加固方法的船舶。
技术介绍
通常,船舶在冰区航行时,船舶舷侧在水线附近的区域不断受到冰块的撞击,船舷存在被撞击变形的风险。为了对该区域进行加固,现有做法是在舷侧的竖直方向上增加肋骨,以提高舷侧外板的强度。由于增加肋骨后,相邻肋骨将间距较小,在制造过程中也相应增加了焊接难度,以及额外增加焊接工作量、增加了焊接过程中的变形控制难度和建造成本。肋骨的安装位置位于货舱内,因此货物的吊运、存放过程中会对肋骨造成损坏,更换困难。同时,大量的肋骨增加了船舶的自身重量,当船舶在非冰区航行时,肋骨占据了船舶的空间和自重,降低了货物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散货船的舷侧结构、舷侧加固方法以及船舶,其具有提高舷侧强度和便于装卸、提升运营效益的特点。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散货船的舷侧结构,包括舷侧板,所述舷侧板靠近船舱的一侧面间隔设置有多个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肋骨和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安装于所述舷侧板上,所述肋骨与所述紧固组件可拆卸连接,且所述肋骨能够与所述舷侧板抵接。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结构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舷侧板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紧固组件为多个,多个所述紧固组件沿所述肋骨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进一步的,所述舷侧板上的最高吃水线与最低吃水线之间为水线区域,所述加强结构的中部位于所述水线区域内。进一步的,位于所述水线区域内的多个所述紧固组件中,相邻两个所述紧固组件之间的间距为L1,位于所述水线区域外的多个所述紧固组件中,相邻两个所述紧固组件之间的间距为L2,且L1<L2。进一步的,从所述加强结构的中部至所述加强结构的两端,相邻两个所述紧固组件之间的间距呈中部小两端大的变化趋势。进一步的,所述紧固组件包括固定板和紧固件,所述固定板固定于所述舷侧板上,所述肋骨通过所述紧固件与所述固定板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舷侧板上还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肋骨的两端。还提供一种舷侧加固方法,包括所述的散货船的舷侧结构,还包括以下步骤:S1、在主甲板上开设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与多个所述加强结构对应设置;S2、安装时,吊装所述加强结构的肋骨,将所述肋骨沿对应的所述通孔移送至所述船舱内,并与所述紧固组件连接固定;S3、检测所述肋骨与所述舷侧板之间的间隙,并在所述间隙内设置垫片;S4、拆卸时,拆卸所述紧固组件上的紧固件并使所述肋骨与所述紧固组件分离,吊装所述肋骨,将所述肋骨沿所述通孔移送至所述船舱外。还提供一种船舶,包括所述的一种舷侧加固方法。本专利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散货船的舷侧结构、舷侧加固方法以及船舶,通过在舷侧板的内侧面设置可拆卸的肋骨,具有提高舷侧强度、便于装卸和提升运营效益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舷侧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另一实施例的舷侧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的加强结构的剖视图。图中:1、舷侧板;10、水线区域;2、肋骨;3、紧固组件;30、固定板;31、紧固件;4、限位件;5、主甲板;50、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散货船的舷侧结构,包括舷侧板1,舷侧板1靠近船舱的一侧面设置有多个加强结构,加强结构包括肋骨2和紧固组件3,紧固组件3安装于舷侧板1上,肋骨2与紧固组件3可拆卸连接,且肋骨2能够与舷侧板1抵接。可以理解的是,舷侧板1为两个,两个舷侧板1分别位于船舶前进方向的两侧,两个舷侧板1之间为船舱,舷侧板1靠近船舱的一侧面为舷侧板1的内侧面,舷侧板1上与内侧面相对的一侧面为舷侧板1的外侧面,船舱的顶部为主甲板5,主甲板5分别与两个舷侧板1连接。本实施例中,舷侧板1的内侧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加强结构,加强结构包括肋骨2和紧固组件3,肋骨2固定在舷侧板1上并与舷侧板1抵接,以提高舷侧板1的抗压强度。当舷侧板1与冰块或者其他漂浮物发生撞击时,冰块与舷侧板1的接触点位置应力较为集中,容易使舷侧板1的撞击区域发生变形。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肋骨2,能够起到强化撞击区域的抗压强度的作用,同时,可通过肋骨2将冲击力传递至撞击区域以外,扩大受力面,避免舷侧板1发生变形。肋骨2与紧固组件3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对肋骨2进行更换。以及,当船舶在无冰区域航行时,肋骨2可拆下,以减轻船舶自身重量,提高货物装载量,进而提升运营效益。本实施例通过在舷侧板1的内侧面设置可拆卸的肋骨2,具有提高舷侧强度、便于装卸和提升运营效益的特点。具体地,如图3所示,肋骨2呈“L”形,肋骨2包括两个相互垂直设置的钢板,其中一个钢板的端部与舷侧板1抵接。该结构的肋骨2具有较强的抗弯强度,避免肋骨2在运行过程中或者安装、吊运过程中发生弯曲变形。优选地,肋骨2可采用球扁钢制成,球扁钢的长边垂直于舷侧板1。具体地,紧固组件3包括固定板30和紧固件31,固定板30固定于舷侧板1上,肋骨2通过紧固件31与固定板30连接。本实施例中,固定板30焊接在舷侧板1上,固定板30设置有第一连接孔,肋骨2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孔对应的第二连接孔,紧固件31穿设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并对固定板30和肋骨2进行固定。紧固件31优选为螺栓。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螺钉,销钉或其他紧固件。具体地,加强结构的长度方向与舷侧板1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可以理解的是,舷侧板1的长度方向与船舶的前进方向相同,即舷侧板1的长度方向与船舶的吃水线方向相同。加强结构的长度方向与舷侧板1的长度方向垂直,即加强结构的长度方向与吃水线垂直,该结构有利于使加强结构跨越吃水线、吃水线周围区域以及远离吃水线的区域。当冰块与舷侧板1发生撞击时,受力点位于吃水线周围区域,加强结构可将冰块的撞击力传递至远离吃水线的区域,以扩大受力面,降低受力点的应力集中,避免舷侧板1发生变形。具体地,紧固组件3为多个,多个紧固组件3沿肋骨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紧固组件3的作用在于对肋骨2进行固定,同时起到力的传递作用。间隔设置多个紧固组件3,有利于使肋骨2受到的冲击力分散至舷侧板1的多个区域,达到分散应力的效果。具体地,舷侧板1上的最高吃水线与最低吃水线之间为水线区域10,加强结构的中部位于水线区域10内。可以理解的是,最高吃水线为船舶满载时的吃水线,即为水面到达舷侧板1的最高位置。最低吃水线为船舶空载时的吃水线,即为水面到达舷侧板1的最低位置。在船舶正常运营中,实际吃水线位于水线区域10内,因此,当冰块与船舶发生撞击时,受力点位于水线区域10或靠近水线区域10的位置。本实施例中,将加强结构的中部设于水线区域10内,当发生撞击时,受力点位于加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货船的舷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舷侧板,所述舷侧板靠近船舱的一侧面间隔设置有多个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肋骨和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安装于所述舷侧板上,所述肋骨与所述紧固组件可拆卸连接,且所述肋骨能够与所述舷侧板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货船的舷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舷侧板,所述舷侧板靠近船舱的一侧面间隔设置有多个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肋骨和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安装于所述舷侧板上,所述肋骨与所述紧固组件可拆卸连接,且所述肋骨能够与所述舷侧板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货船的舷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舷侧板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货船的舷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组件为多个,多个所述紧固组件沿所述肋骨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货船的舷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舷侧板上的最高吃水线与最低吃水线之间为水线区域,所述加强结构的中部位于所述水线区域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货船的舷侧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水线区域内的多个所述紧固组件中,相邻两个所述紧固组件之间的间距为L1,位于所述水线区域外的多个所述紧固组件中,相邻两个所述紧固组件之间的间距为L2,且L1<L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货船的舷侧结构,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林曹璐周静
申请(专利权)人: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