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度测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91093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根据来自含有测量对象物质和反应物的反应体系的输出值,从多条测量线中选择最适于计算测量对象物质浓度的最优测量线,并使用该最优测量线,根据输出值计算测量对象物质的浓度的浓度测定方法。各测量线是对含有已知浓度的标准试剂和反应物的标准反应体系的输出值,分别用浓度不同的多个标准试剂,以相同反应时间进行测定,根据此时得到的多个输出值制成的。多条测量线是以相互不同的反应时间为基础制成的。多条测量线分为根据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和反应物进行反应的反应初期阶段测定的输出值制成的第一测量线,以及根据晚于测定第一测量线制作基础的输出值时测定的输出值制成的第二测量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根据来自含有测量对象物质的反应体系的输出值和测量线(表示测量对象物质浓度和输出值的关系的曲线),进行测量对象物质的浓度计算的。
技术介绍
测定尿等试样中的抗原浓度的方法有将抗原抗体反应与光学方法组合使用的方法。在该方法中,是将试样和抗体混合引发抗原抗体反应,根据向该反应体系照射光时的吸光度,进行浓度计算。在该方法中,可以看到当反应体系的抗原浓度在较小范围内时,随着浓度增大,测得的吸光度也增大;反之,当反应体系的抗原浓度在较大范围时,随着浓度的增大,测得的吸光度减小的现象(前带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情况下,就是在整个生化学领域也能观察到(下文中,包括生化学领域,将该现象称为“前带现象”)。在产生前带现象的反应体系中,出现了尽管实际测量对象成分的浓度大,但因测定的吸光度小,使得计算结果小于实际浓度的问题。为解决这种问题,例如需要在稀释试样的基础上重新测定吸光度。但是,鉴于抗原价格高,不宜对同一检测试样反复进行测定,当然,考虑到操作性时,则操作次数越少越好。并且,测定尿中葡萄糖浓度等时,即使不产生前带现象,也有高浓度下分辨率降低的问题。因此,即使在未产生前带现象的反应体系中,也有高浓度区域中测定精度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简便而廉价地抑制因前带现象的影响和高浓度区域中的分辨率降低导致的高浓度试料液的测量精度下降。由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是根据来自含有测量对象物质以及能与该物质进行反应的反应物的反应体系的输出值,从多条测量线中选出最适于上述测量对象物质的浓度计算的最优测量线,并且根据该最优测量线和上述输出值进行上述测量对象物质浓度计算的,其特征在于,上述各测量线是对含有已知浓度的标准试剂和上述反应物的标准反应体系的输出值分别用浓度不同的多个标准试剂,以相同反应时间进行测定,根据此时得到的多个输出值制成的,上述多条测量线是以相互不同的反应时间为基础制成的。在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多条测量线分为预测上述测量对象物质浓度大于预先设定的浓度用阈值时选用的第一测量线和预测小于上述浓度用阈值时选用的第二测量线。并且,上述第一测量线根据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和上述反应物进行反应的反应初期阶段测定的输出值制成,上述第二测量线根据晚于测定上述第一测量线制作基础的输出值时测定的输出值制成。此时,预测使用第二测量线计算的第二浓度计算值大于浓度用阈值时,优选为将使用第一测量线计算的第一浓度计算值与第二浓度计算值进行比较,将较大的计算值用作最终计算值。反之,预测第二计算值小于浓度用阈值时,优选为判断第二浓度计算值是否反映了测量对象物质的浓度。此时,当第二浓度计算值反映了测量对象物质的浓度时,优选为将第二浓度计算值用作最终计算值;而当第二浓度计算值未能反映测量对象物质的浓度时,将使用第一测量线计算的第一浓度计算值用作最终计算值。另一方面,也可根据使用第一测量线计算的第一浓度计算值决定选择第一测量线还是第二测量线。例如,当预测第一浓度计算值大于浓度用阈值时,将第一浓度计算值用作最终计算值。反之,当预测第一浓度计算值小于浓度用阈值时,将使用第二测量线计算的第二浓度计算值用作最终计算值。预测测量对象物质的浓度是大于还是小于浓度用阈值也可根据例如输出值是大于还是小于预定的输出值用阈值来进行。浓度计算用阈值的浓度例如可设定在第二测量线的线性高的浓度范围内,或设定为对应于第一测量线和第二测量线的交点的浓度。本专利技术中也可以准备3条以上的多条测量线,从中选择最优测量线。即,多条测量线也可以分别根据不同浓度的多个标准试剂在每一段预定时间,在多个(3个以上)测量点测定的含有已知浓度的标准试剂和上述反应物的标准反应体系的输出值,由各个测量点制成。此时的最优测量线的选择,优选为根据测量对象物质和反应物在反应初期阶段的时间范围内测定的输出值进行。本专利技术第二侧面是提供根据来自含有测量对象物质和能与该物质进行反应的反应物的反应体系的输出值,以及表示上述测量对象物质的浓度和输出值关系的测量线进行上述测量对象物质的浓度计算的,其特征在于,上述测量线为分别对浓度不同的多个标准试剂在特定时间范围内按照时间测定含有已知浓度的标准试剂和上述反应物的标准反应体系的输出值,根据使用各浓度标准试剂时输出值的最大值的集合而制成。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侧面提供根据向含有测量对象物质以及可与该物质反应的反应物的反应体系照射光时的输出值,以及表示上述测量对象物质的浓度和输出值关系的测量线,进行上述测量对象物质的浓度计算的,其特征在于,上述测量线由根据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与上述反应物进行反应的初期阶段测得的输出值制成的第一测量线,和根据晚于测定上述第一测量线制作基础的输出值时测定的输出值制成的第二测量线复合制成,并且上述测量线,在大于相当于上述第一测量线和上述第二测量线交点的交点浓度的浓度区域,采用大于上述第二测量线中上述交点浓度的浓度区域部分;而在小于上述交点浓度的浓度区域,采用小于上述第一测量线中上述交点浓度的浓度区域部分。本专利技术中的输出值,可由向反应体系照射光时的响应值(光学响应值)得到。当然,也可为给反应体系加电压或通电流时的电学响应值。在本专利技术中,“光学响应值”包括吸光度、浊度、渗透率等概念。吸光度除在反应容器内设定液相反应体系时,根据透过液相反应体系的光的光量决定外,还包括反应体系被固定形成于多孔质体等固相的情况,根据来自固相的反射光的光量决定。附图说明图1A和图1B为光学响应值测定方法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的浓度计算中所用的第一和第二测量线(1)、(2)的示意图。图3为不同浓度的多个标准反应液的吸光度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图4为标准反应液的动态范围的示意图。图5为用于说明浓度计算程序的一例的流程图。图6为用于说明浓度计算程序的其它例的流程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2的浓度计算所用多条测量线(A)~(H)的示意图。图8为用于说明浓度计算程序的一例的示意图。图9为用于说明测量线(α)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涉及根据向反应体系照射光时的光学响应值和测量线,进行测量对象物质的浓度计算的方法。本文的测量线用于表示测量对象物质的浓度和光学响应值的关系,至少包括以函数表示的关系和以图表表示的关系。反应体系含有测量对象物质和能与该物质反应的反应物。该反应体系根据测量对象物质与反应物反应生成的反应生成物的量,使色调和浊度等发生变化。结果,根据反应进行的情况和测量对象物质的量,反应体系的光学响应状态会发生变化。该反应体系除了如图1A所示,将反应液11保存在容器10内的结构之外,有时也会如图1B所示,采用将反应液保存在固相20中的结构。固相20由纸、似毛毡一样的物质等吸水性好的材料构成。测量对象物质可以举出白蛋白、葡萄糖、淀粉酶、肌酸酐等。当然,本专利技术不仅适用于测定特定物质浓度的情况,也可适用于测定蛋白质、胆甾醇总量等时的测定多种类似物的合计量的情况。对此,反应物可使用显色指示剂,其种类可根据测量对象物质进行选择。可将吸光度、浊度、或透光度等用作光学响应值。在图1A所示的反应体系中,来自发光元件12的光向反应体系照射后透过的光,由受光元件13接受。在该反应体系中,根据受光元件13的受光量和射入反应体系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浓度测定方法,它根据来自含有测量对象物质和可与所述测量对象物质进行反应的反应物的反应体系的输出值,从多条测量线中选出最适于计算所述测量对象物质的浓度的最优测量线,并根据所述最优测量线和所述输出值,计算所述测量对象物质的浓度,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测量线是对含有已知浓度的标准试剂和所述反应物的标准反应体系的输出值,分别用浓度不同的多个标准试剂,以相同反应时间进行测定,根据此时得到的多个输出值制成的,所述多条测量线是以互不相同的反应时间为基础制成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永悟志中山真人
申请(专利权)人:爱科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