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压气体无损再生干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901116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压气体无损再生干燥系统,包括干燥筒A、干燥筒B、换热器、除水器,所述干燥筒A、干燥筒B中的其中一个干燥筒的进气口与另一个干燥筒的出气口之间连接所述换热器、除水器;其中一个干燥筒的出气口分别与另一个干燥筒的进气口、换热器之间设置有带阀的切换管路,所述带阀的切换管路控制气路从干燥筒A通向干燥筒B,或干燥筒B通向干燥筒A;所述干燥筒A、干燥筒B内从上至下均设置有前过滤室、第一干燥室、第二干燥室、后过滤室,所述第一干燥室与第二干燥室内填充有吸附液体用的填料,且其侧壁上均设置有检修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对干燥筒实现无损再生、能过滤待干燥的气体杂质、干燥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压气体无损再生干燥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压气体无损再生干燥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对气体干燥,使用的是干燥筒,当干燥筒使用到一定阶段后,干燥筒内的吸附液体用的填料无法再吸附,此时需要将设备停止更换,若是设备不停止,则需要采用两个干燥筒依次替换着进行干燥,当一个干燥筒进行干燥气体时,另一个干燥筒需要重新添加吸附填料,效率比较低。此外,在进入干燥筒后有部分气体会夹杂着颗粒杂质,排出的气体有杂质,且干燥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对干燥用的干燥筒内的填料进行干燥且能对待干燥的气体进行干燥,对干燥筒实现无损再生、能过滤待干燥的气体杂质、干燥效果好的带压气体无损再生干燥系统。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压气体无损再生干燥系统,包括干燥筒A、干燥筒B、换热器、除水器,所述干燥筒A、干燥筒B中的其中一个干燥筒的进气口与另一个干燥筒的出气口之间连接所述换热器、除水器;其中一个干燥筒的出气口分别与另一个干燥筒的进气口、换热器之间设置有带阀的切换管路,所述带阀的切换管路能控制气路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压气体无损再生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干燥筒A(1)、干燥筒B(2)、换热器(3)、除水器(6),所述干燥筒A(1)、干燥筒B(2)中的其中一个干燥筒的进气口与另一个干燥筒的出气口之间连接所述换热器(3)、除水器(6);其中一个干燥筒的出气口分别与另一个干燥筒的进气口、换热器(3)之间设置有带阀的切换管路(8),所述带阀的切换管路(8)控制气路从干燥筒A(1)通向干燥筒B(2),或干燥筒B(2)通向干燥筒A(1);所述干燥筒A(1)、干燥筒B(2)内从上至下均设置有前过滤室(19)、第一干燥室(20)、第二干燥室(11)、后过滤室(4),所述第一干燥室(20)与第二干燥室(11)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压气体无损再生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干燥筒A(1)、干燥筒B(2)、换热器(3)、除水器(6),所述干燥筒A(1)、干燥筒B(2)中的其中一个干燥筒的进气口与另一个干燥筒的出气口之间连接所述换热器(3)、除水器(6);其中一个干燥筒的出气口分别与另一个干燥筒的进气口、换热器(3)之间设置有带阀的切换管路(8),所述带阀的切换管路(8)控制气路从干燥筒A(1)通向干燥筒B(2),或干燥筒B(2)通向干燥筒A(1);所述干燥筒A(1)、干燥筒B(2)内从上至下均设置有前过滤室(19)、第一干燥室(20)、第二干燥室(11)、后过滤室(4),所述第一干燥室(20)与第二干燥室(11)内填充有吸附液体用的填料,且其侧壁上均设置有检修门(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压气体无损再生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阀的切换管路(8)包括设置在其中一个干燥筒的出气口与另一个干燥筒的进气口之间的第一管路(9)、第二管路(10),所述第一管路(9)与第二管路(10)并联,所述第一管路(9)、第二管路(10)上分别设置有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国忠刘洋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朗道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