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茶加工用发酵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9674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红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红茶加工用发酵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底面的中部设置有盛置槽,所述盛置槽的内部设置有可活动的翻搅杆,所述翻搅杆的一侧还传动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末端延伸出罐体的侧壁外部并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罐体的侧壁内部开设有夹层式的开槽,该红茶加工用发酵罐,通过消毒滤层的使用,能够在保证与外界空气形成对流的同时有效滤除各类杂质并杀除无关的有害菌落,有效保证发酵效果和成品茶叶的质量,同时通过翻搅杆以及传动杆和把手的配合使用,工作人员可定期通过手动方式对内部茶叶进行翻动,保证茶叶与氧气充分接触的同时避免了持续的机械传动翻搅茶叶对茶叶自身带来的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茶加工用发酵罐
本技术涉及红茶加工设备
,具体是一种红茶加工用发酵罐。
技术介绍
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在其众多的加工工序当中,发酵可谓是红茶加工的灵魂,红茶在发酵过程中多酚类物质的化学反应使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会产生茶黄素、茶红素等成分,其香气比鲜叶明显增加,形成红茶特有的色、香、味,发酵装置是红茶发酵过程中所需使用的主要设备和装置。目前所使用的发酵装置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现有发酵装置缺乏有效的消毒机构,由于红茶在发酵过程中需要与外界空气形成流通以保证其充足的氧气环境,在对流过程中容易掺杂入各类杂质以及有害菌落,无论是杂质的掺杂还是恒温恒湿富养环境下有害菌落的大量繁殖都会造成茶叶的变质,大大了影响发酵效果以及成品茶叶质量,且现有的发酵装置多采用机械传动对茶叶进行反动以保证其发酵均匀性,但是机械传动下的持续翻动容易造成茶叶的损伤,影响成品茶叶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茶加工用发酵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红茶加工用发酵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底面的中部设置有盛置槽,所述盛置槽的内部设置有可活动的翻搅杆,所述翻搅杆的一侧还传动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末端延伸出罐体的侧壁外部并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罐体的侧壁内部开设有夹层式的开槽,且开槽内卡接有消毒滤层,所述罐体一侧侧壁的上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底部连通有水管,所述水管的末端延伸至罐体的内部位于盛置槽的正上方并连通有水雾喷头。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消毒滤层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卡接有消毒棉层,且消毒棉层上浸润有消毒液。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壳和罐体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细密的通风孔。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罐体的上部还设置有可拆装的密封盖。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翻搅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分别对称活动连接在盛置槽,且翻搅杆上还设置有多个翻搅铲,多个所述翻搅铲呈对称排列固定连接在翻搅杆侧壁的两侧,且两侧的翻搅铲朝向相反。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杆的中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在罐体的侧壁上。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管的中部设置有阀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红茶加工用发酵罐,通过在罐体侧壁中开设的夹层式的开槽以及其中所卡接的消毒滤层的使用,能够在保证与外界空气形成对流的同时有效滤除各类杂质并杀除无关的有害菌落,有效保证发酵效果和成品茶叶的质量,同时通过翻搅杆以及传动杆和把手的配合使用,工作人员可定期通过手动方式对内部茶叶进行翻动,保证茶叶与氧气充分接触的同时避免了持续的机械传动翻搅茶叶对茶叶自身带来的损伤,保证了成品茶叶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消毒滤层部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翻搅杆部分的结构截面示意图。图中:1、罐体;1a、密封盖;2、盛置槽;3、翻搅杆;3a、翻搅铲;4、传动杆;5、把手;6、消毒滤层;6a、外壳;6b、消毒棉层;7、水箱;8、水管;9、水雾喷头;10、阀门。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红茶加工用发酵罐,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罐体1内底面的中部设置有盛置槽2,盛置槽2的内部设置有可活动的翻搅杆3,翻搅杆3的一侧还传动连接有传动杆4,传动杆4的末端延伸出罐体1的侧壁外部并固定连接有把手5,罐体1的侧壁内部开设有夹层式的开槽,且开槽内卡接有消毒滤层6,罐体1一侧侧壁的上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水箱7,水箱7的底部连通有水管8,水管8的末端延伸至罐体1的内部位于盛置槽2的正上方并连通有水雾喷头9。在图1和图2中:消毒滤层6包括外壳6a,外壳6a的内部卡接有消毒棉层6b,且消毒棉层6b上浸润有消毒液,通过消毒棉层6来滤除杂质,并对无关有害菌落进行杀灭,避免在空气流通过程中外界杂质和无关有害菌落进入罐体1内部大量繁殖而造成了茶叶原料变质和发酵质量不佳的问题。在图1和图2中:外壳6a和罐体1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细密的通风孔,外壳6a和罐体1侧壁上开设的细密通风孔使得罐体1的内部与外界进行空气流通,避免发酵过程中因氧气消耗得不到及时补充造成的发酵质量受影响的问题发生。在图1中:罐体1的上部还设置有可拆装的密封盖1a,密封盖1a的设置给罐体1的内部营造出相对密封恒定的环境,以保证发酵反应的顺利进行。在图1和图3中:翻搅杆3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分别对称活动连接在盛置槽2,且翻搅杆3上还设置有多个翻搅铲3a,多个翻搅铲3a呈对称排列固定连接在翻搅杆3侧壁的两侧,且两侧的翻搅铲3a朝向相反,在翻搅杆3的带动下,翻搅铲3a对盛置槽2内放置的待发酵茶叶进行轮番翻搅,将其底部的茶叶进行上翻,以保证待发酵茶叶原料与氧气的充分接触,保证发酵均匀,提升发酵质量。在图1中:传动杆4的中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在罐体1的侧壁上,传动杆4通过转轴的活动连接使得其可以进行旋转以带动翻搅杆3进行转动,对盛置槽2内所放置的待发酵茶叶原料进行翻搅,以达到保证茶叶原料与氧气充分接触均匀发酵的目的。在图1中:水管8的中部设置有阀门10,通过阀门10来控制水流的通断,需要时可打开阀门10,水箱7中存储的水分可通过水管8到达水雾喷头9,通过水雾喷头9向盛置槽2内均匀喷洒水雾以保证发酵所需的环境湿度。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该红茶加工用发酵罐,在使用时,将待发酵的茶叶原料放置入盛置槽2内,盖上密封盖1a,营造相对密封恒定的环境,以保证发酵反应的顺利进行,在发酵过程中,通过在罐体1侧壁中开设的夹层式的开槽以及其中所卡接的消毒滤层6的使用,能够在保证与外界空气形成对流的同时有效滤除各类杂质并杀除无关的有害菌落,有效保证发酵效果和成品茶叶的质量,同时通过翻搅杆3以及传动杆4和把手5的配合使用,工作人员可定期通过手动方式摇动把手5,通过传动杆4带动翻搅杆3,在翻搅杆3的带动下,翻搅铲3a对盛置槽2内放置的待发酵茶叶进行轮番翻搅,将其底部的茶叶进行上翻,以保证待发酵茶叶原料与氧气的充分接触,保证发酵均匀,提升发酵质量,同时避免了持续的机械传动翻搅茶叶对茶叶自身带来的损伤,保证了成品茶叶的质量。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茶加工用发酵罐,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内底面的中部设置有盛置槽(2),所述盛置槽(2)的内部设置有可活动的翻搅杆(3),所述翻搅杆(3)的一侧还传动连接有传动杆(4),所述传动杆(4)的末端延伸出罐体(1)的侧壁外部并固定连接有把手(5),所述罐体(1)的侧壁内部开设有夹层式的开槽,且开槽内卡接有消毒滤层(6),所述罐体(1)一侧侧壁的上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水箱(7),所述水箱(7)的底部连通有水管(8),所述水管(8)的末端延伸至罐体(1)的内部位于盛置槽(2)的正上方并连通有水雾喷头(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茶加工用发酵罐,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内底面的中部设置有盛置槽(2),所述盛置槽(2)的内部设置有可活动的翻搅杆(3),所述翻搅杆(3)的一侧还传动连接有传动杆(4),所述传动杆(4)的末端延伸出罐体(1)的侧壁外部并固定连接有把手(5),所述罐体(1)的侧壁内部开设有夹层式的开槽,且开槽内卡接有消毒滤层(6),所述罐体(1)一侧侧壁的上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水箱(7),所述水箱(7)的底部连通有水管(8),所述水管(8)的末端延伸至罐体(1)的内部位于盛置槽(2)的正上方并连通有水雾喷头(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加工用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滤层(6)包括外壳(6a),所述外壳(6a)的内部卡接有消毒棉层(6b),且消毒棉层(6b)上浸润有消毒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高永李德芬白培宏
申请(专利权)人:珙县僰贡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