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交竞争线路排班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89212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公交竞争线路排班方法,包括判断发生站点重叠的线路是否竞争关系、计算线路基础排班、判断竞争路段是否需要增加车次容纳竞争客流、计算需增加的车次,并分配竞争线路的增加车次数、计算全天排班计划;其中,计算线路基础排班并按照忠实客流计算单条线路的排班计划时,先后进行设置特征参数,通过车载客流检测仪的客流历史数据,识别出线路客流特征,计算公交线路单、双向发班车次需求;判断计算结果是否应用短线措施和最低发班标准,对计算结果进行调整,得到最终的车次需求和双向配车数。本发明专利技术弥补了传统公交人工排班方式的缺陷,有效应对城市公交客流的快速变化,提升公交运营调度质量,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运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交竞争线路排班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公共交通的
,尤其涉及到一种公交竞争线路排班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路面交通情况和城市客流情况经常发生变化,交通疏导、客流引导成为城市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交承担客流引导的任务,其服务质量关系到城市经济发展、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等方面。因此,通过大数据、信息化等手段提升公交服务质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交通面临着高峰客流量大、道路拥挤等问题,传统的公交竞争线路排班方式基本通过人工进行调度,这种方式依赖个人日常经验,对客流变化响应不及时,导致了运力效能浪费、服务质量低,不符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公交竞争线路排班方法,弥补传统公交人工、粗放的排班方式的缺陷,有效应对城市公交客流的快速变化,提升公交运营调度质量,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运营成本,实现公交整体出行的效率和品质的提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公交竞争线路排班方法,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公交竞争线路排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判断发生站点重叠的线路是否竞争关系;/nS2、计算线路基础排班;/nS3、判断竞争路段是否需要增加车次容纳竞争客流,若需要,则进入步骤S4,否则按照步骤S2执行基础排班计划;/nS4、计算需增加的车次,并分配竞争线路的增加车次数;/nS5、计算全天排班计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交竞争线路排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判断发生站点重叠的线路是否竞争关系;
S2、计算线路基础排班;
S3、判断竞争路段是否需要增加车次容纳竞争客流,若需要,则进入步骤S4,否则按照步骤S2执行基础排班计划;
S4、计算需增加的车次,并分配竞争线路的增加车次数;
S5、计算全天排班计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交竞争线路排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判断发生站点重叠的线路是否竞争关系的具体方式如下:
在公交运营时间各时段,如果单向或双向的发生站点重叠的两条或多条线路在重叠路段的客流量占各自线路相应行向客流总量50%及以上,则该多条线路在单向或双向属竞争线路,重叠路段客流属竞争客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公交竞争线路排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计算线路基础排班的具体过程如下:
S2-1、将竞争线路各时段的竞争客流C竞剔除,得到线路各自剩余客流分布,称为线路的忠实客流C忠;
S2-2、统一竞争线路的车身容量G和各时段预警满载率K的设定值;
S2-3、按照忠实客流计算单条线路的排班计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公交竞争线路排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3按照忠实客流计算单条线路的排班计划的具体过程如下:
S2-3-1、设置特征参数;包括公交线路客流高峰时段、线路配备车型特征参数、线路特征参数;
其中,设置的线路配备车型特征参数包括:
1)可装载人数P;
2)最高预警满载率Kh;
3)最低预警满载率Kl;
设置的线路特征参数包括:
(1线路低满载站点预警比例M;
(2最低发班标准Δtmin;
(3停总站最短时间间隔t停;
(4吃饭时段;
(5驾驶员吃饭时间间隔t饭;
(6可供短线掉头的站点;
S2-3-2、通过车载客流检测仪获取客流历史数据,计算指定自然日高峰时段的某一小时内线路单向高断面客流C单;
计算方法为:取指定自然日前1个月内同一日期属性、同一时间段的客流历史数据的平均值,乘以去年同期自然日对比去年前1个月同一日期属性、同一时间段的平均客流值的比值;其中,日期属性包括:工作日、节假日;
S2-3-3、计算指定自然日高峰时段每小时的线路单向初步计划发班车次N单,计算方法为:

N单∈N且往上取整;
其中,C为某一小时内线路单向高断面客流;P为线路配备车型的可装载人数;Kh为线路配备车型的最高预警满载率;
S2-3-4、计算指定自然日高峰时段每小时的线路双向计划发班车次N;
S2-3-5、判断是否应用短线措施,并计算某一小时内线路初步计划短线发班车次N短;
S2-3-6、判断是否满足相关主管部门设定的最低发班标准,如果否,调整车次需求;
S2-3-7、计算双向配车数R;
S2-3-8、计算双向发班间隔Δt,得出全天基础发班时刻表:
S2-3-8-1、计算单向全程发班间隔Δt全1和Δt全2:



S2-3-8-2、计算单向短线发班间隔Δt单短:



S2-3-8-3、据计算得出的各时段的发车间隔及首末班时间,在发班时刻表里列出双向发车时间和车次,填入预设好的停站时间,根据预测的路面行驶时间填入到站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公交竞争线路排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3-5判断是否应用短线措施,并计算某一小时内线路初步计划短线发班车次N短的具体过程如下:
S2-3-5-1、根据客流检测仪的历史数据,计算某一小时内途经各站的满载率k;如果出现连续站点k<Kl,转S2-3-5-1;如果否,不应用短线;
S2-3-5-2、计算某一小时内线路单向低满载站点数占线路相同行向全部站点的比例m;如果m<M,该小时内线路单向应用短线,转S2-3-5-3;如果否,不应用短线;
S2-3-5-3、确定短线的起终点;
找到单向连接客流高断面的车辆满载率突降的站点,将其初步作为短线的起终点,线路往客流高断面延伸;
判断该站点是否可供车辆掉头行驶,如果可掉头站点在计算出的短线初始起终点外侧,则延长短线起终点至最近的可掉头站点;如果否,则不应用短线;
S2-3-5-4、计算某一小时内线路单向全程最少发班车次N单全,采用以下公式计算:
N单全=C单全max/(G*Kh),N单全∈N且往上取整;
其中,C单全max为根据预测的客流数据找出的短线站点外的站点中单向一小时内通过客流量最高的站点的客流;
S2-3-5-5、计算某一小时内线路双向全程最少发班车次N全;由于线路是双向的,两条对向的单向线路在某一小时内的初步计划短线发班车次分别表示为N全1和N全2,采用以下公式计算:
N全=N全1+N全2;
S2-3-5-6、计算某一小时内线路单向初步计划短线发班车次N单短,采用以下公式计算:
N单短=N单-N单全,N单短∈N且往下取整;
其中,N单为某一小时内线路单向初步计划发班车次;
S2-3-5-7、计算某一小时内线路双向计划短线发班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贤李慧玲刘彬董志国朱永良朱伟欧勇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公交集团第三公共汽车有限公司广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