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用具及分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8823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分析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在中央部的液体导入口,以及    与所述液体导入口连通、并利用毛细管现象使从所述液体导入口导入的试料液从中央部向周缘部前进的多条流路。(*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分析试料液而使用的分析用具及分析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试料液的分析方法,例如有通过光学方法来分析使试料液和试药发生反应时的反应液的方法。在通过这种方法进行试料液的分析时,使用提供反应场的分析用具。对于分析用具来说,其具有多条流路,以便能够使用一种试料液分析多个项目,或者能够对多种试料液分析同一项目。对于具有多条流路的分析用具来说,例如,如图13A以及图13B所示,其形成为矩形的形状,多条流路90A、90B的主要部分互相平行配置。另一方面,还具有将多条流路配置成放射状的分析用具(例如,参照日本国特开平10-2875号公报以及日本国特表平10-501340号公报)。对于记载在日本国特开平10-2875号公报中的分析用具来说,其经由毛细管而从分析用具的周缘部导入试料液,在毛细管的内部产生酶反应。另一方面,对于记载在日本国特表平10-501340号公报中的分析用具来说,通过使分析用具旋转来向试料液施加离心力,以便向多条流路供给试料液。然而,对于图13A所示的分析用具9A来说,因为需要经由液体导入口91A分别对各流路90A供给试料液,所以使供给试料液的作业变得烦琐。另一方面,对于图13B所示的分析用具9B来说,因为多条流路90B连接在一个液体导入口91B上,所以可以一起对多条流路90B进行试料液的供给。相反,随着流路90B数量的增加而使得统一各流路90B的长度变得困难。流路90B的长度的不同表现在试料液从液体导入口91B到达反应部92B的时间的不同。其结果,使各个流路90B向反应部92B供给试料液的时刻变得不同,从而产生了各个反应部92B可用于反应的时间的不统一。由于该不统一会反映在测定结果上,所以流路90B长度的不同最后会对测定精度产生影响。而且,对于图13A所示的分析用具9A以及图13B所示的分析用具9B来说,为了通过光学方法来分析供给到各流路90A、90B的试料液,有必要设置一个测光系统并使该测光系统进行扫描,或者设置对应流路90A、90B数目的测光系统。因此,使测光系统复杂化且分析装置大型化,此外还会增加制造成本,增加运转成本。对于日本国特开平10-2875号公报中记载的分析用具来说,与图13A所示的分析用具9A一样,因为需要分别对各毛细管供给试料液,所以需要按照对应毛细管数量的次数来供给试料液,使得试料液的供给作业变得繁琐。与其相对,对于在日本国特表平10-501340号公报中记载的分析用具来说,尽管其不需要按照对应流路数量的次数来供给试料液,但是,为了向流路供给试料液而需要使分析用具高速旋转,目的在于向试料液施加离心力。因此,使用于利用分析用具来分析试料液的装置复杂化,制造成本增高,并且,因为需要高速旋转分析用具而使得运转成本增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抑制分析装置的大型化、制造成本以及运转成本的上升,同时,减轻向分析用具供给试料液时的负担,能够通过简易结构高精度地进行试料液的分析。由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的分析用具包括设置在中央部的液体导入口,以及与所述液体导入口连通、并利用毛细管现象使从所述液体导入口导入的试料液从中央部向周缘部前进的多条流路。各流路例如从中央部向周缘部延伸成直线形状。在此情况下,多条流路优选配置成放射状。多条流路例如也可以被组化为具有共通部分以及个别部分的一个或者多个集合流路。在此情况下,集合流路优选从中央部向周缘部分支并延伸。本专利技术的分析用具例如具备多个测定部位。在此情况下,优选在各流路上设置多个测定部位中的至少一个测定部位,多个测定部位被配置成位于同一圆周上。该构造中,优选将分析用具做成圆盘状的形态。优选在多条流路中的两条以上的流路上设置有用于与试料液发生反应的试药部,并且,设置在所述两条以上流路上的试药部含有互不相同的试药。在该构造中,可从通过经由液体导入口导入的一种试料液来测定多个项目。本专利技术的分析用具例如具有基板以及与该基板接合的盖体。在此情况下,例如,液体导入口由设置在基板或者盖体上的贯通孔构成,多条流路由设置在基板或者盖体上的凹部构成。本专利技术的分析用具优选基于微量的试料液进行分析。在此情况下,凹部的主截面例如是宽度尺寸为10~500μm,深度尺寸b为5~500μm,且高度尺寸/宽度尺寸≥0.5的矩形截面。这里,本专利技术所谓的“主截面”指与试料液的前进方向垂直相交的纵截面,在截面形状不一样的情况下,是指以使试料液前进为主要目的部分的纵截面。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中的一种分析装置是利用分析用具进行试料液分析而构造的分析装置,所述分析用具包括设置在中央部的液体导入口、与所述液体导入口连通并利用毛细管现象使从所述液体导入口导入的试料液从中央部向周缘部前进的多条流路、以及配置在同一圆周上的多个测定部位,并且当在所述各流路上设置有所述多个测定部位中的至少一个测定部位时,还包括用于使所述分析用具旋转的旋转机构以及向所述测定部位给予刺激并检测在所述测定部位的应答的检测机构。该分析装置中,刺激例如作为光被给予,应答例如作为反射光、透过光或者散射光被检测。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多个测定部位以等间隔配置时,所述旋转机构根据每个对应邻接的测定部位相互间隔的角度来使所述分析用具间歇旋转。附图说明图1表示的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分析装置以及分析用具的简要立体图。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截面图。图3是图1所示的微器件的整体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的微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5A是沿着图3的Va-Va线的截面图,图5B是沿着图3的Vb-Vb线的截面图。图6是图3所示的微器件的基板的平面图。图7是图3所示的微器件的盖体的底面图。图8是用于说明使图3所示的微器件的第一气体排出口开放的动作的截面图。图9是用于说明使图3所示的微器件的第二气体排出口开放的动作的截面图。图10A~图10C是用于说明图3所示微器件的流路中的试料液的移动状态的模式图。图11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微器件的模式平面图。图12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微器件的模式平面图。图13A以及图13B是用于说明以往的分析用具的模式平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图10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以及图2所示的分析装置X是安装有作为分析用具的微器件Y以用于进行试料液分析的装置,其包括用于安装微器件Y的安装部1、光源部2、受光部3以及开放机构4。图3~图5所示的微器件Y是提供反应场的装置,其具有基板5、盖体6、接合层7以及分离膜8。基板5形成为透明的圆盘状,周缘部具有台阶的形态。如图5A以及图6所示,基板5具有设置在中央部的受液部50、连通该受液部50的多条流路51、多个凹部52以及多条分支流路53。受液部50是用于将供给到微器件Y的试料液导入到各流路51内而用来保持的部分。受液部50在基板5的上面5A上作为圆形的凹部而形成。各流路51用于使试料液流动,以与受液部50连通的方式形成于基板5的上面5A上。如图5A所示,各流路51经由受液部50与后述盖体6的液体导入口61连接,基本上形成从中央部向周缘部延伸的直线形状。其结果,使多条流路51的流路长度相同,并被配置成放射状。各流路51具有分支部51A以及反应部51B。除了各流路51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口尊之北村茂野田雄一原田敏彦
申请(专利权)人:爱科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