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气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8382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安全气囊装置,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行人等与车辆碰撞时安全气囊引起的滑动,并且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冲击吸收本身的安全气囊装置。安全气囊装置(E)具有:外侧安全气囊(110),其向车辆(1)的外侧展开膨胀;以及内侧安全气囊(120),其在外侧安全气囊(110)的内部展开膨胀,其中,在安全气囊装置(E)中,在外侧安全气囊(110)的内表面或内侧安全气囊(120)的外表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设置有摩擦产生部(112、122、123、124),其在展开后的外侧安全气囊的内表面与内侧安全气囊的外表面接触时,产生大的摩擦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安全气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向车辆前面侧展开的安全气囊装置,尤其涉及用于保护行人或两轮车的乘员(以下称为“行人等”)的安全气囊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已知的安全气囊装置,在行人等与车辆碰撞时,安全气囊会向车辆前支柱的前面侧展开并膨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或者安全气囊向保险杠的前面侧展开并膨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从而保护行人等。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3500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22901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保护行人等的安全气囊装置中,由于行人等比乘坐车辆的乘员一般更容易受到大的冲击,因此期望更有效地进行行人等与车辆碰撞时的冲击吸收。尤其是当包括自行车的两轮车的乘员与车辆碰撞时,两轮车与车辆的相对速度快,彼此察觉危险的时间少,因此有可能无法采取充分的躲避行动而直接碰撞,两轮车的乘员与车辆碰撞时的冲击力增大,需要降低行人等的伤害。因此,为了吸收大冲击力,考虑在车辆前面设置大的安全气囊装置。但是,如果增大安全气囊的袋体,冲击吸收能力虽会提高,但行人等与安全气囊的接触有可能会使袋体像以内部气体为中心的无限轨道那样旋转,从而使行人等相对于车辆滑动。在这种情况下,安全气囊无法完全吸收行人等和车辆的相对位移,从车辆上弹落,引起行人等和路面等的二次碰撞。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气囊装置,能够抑制行人等与车辆碰撞时安全气囊引起的滑动,并且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冲击吸收本身。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外侧安全气囊,其向车辆外侧展开膨胀,并且由底布构成;以及内侧安全气囊,其在所述外侧安全气囊的内部展开膨胀,并且由底布构成,其中,在所述安全气囊装置中,在所述外侧安全气囊的内表面或所述内侧安全气囊的外表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设置有摩擦产生部,所述摩擦产生部在展开后的所述外侧安全气囊的内表面与所述内侧安全气囊的外表面接触时,产生比所述外侧安全气囊和所述内侧安全气囊的底布重叠而产生的摩擦力大的摩擦力。专利技术效果通过本专利技术,在保护行人等的安全气囊装置中,能够抑制行人等与车辆碰撞时安全气囊引起的滑动,并且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冲击吸收本身。附图说明图1是具有本专利技术的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安全气囊装置中的安全气囊展开时的车辆的侧面图;图3(a)和图3(b)是将车辆的前后方向作为截面方向时的实施方式1、2的安全气囊的剖面图;图4是将车辆的前后方向作为截面方向时的实施方式3的安全气囊的剖面图;图5是将车辆的前后方向作为截面方向时的实施方式4的安全气囊的剖面图;图6(a)和图6(b)是表示保护对象与安全气囊碰撞时的安全气囊的变形转移的示意图;图7是具有实施方式1~4的变形例的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的侧面图。符号说明1:车辆;2:前保险杠;3:发动机罩;4:前挡泥板;5:前挡玻璃;6:前支柱;7:车顶;8:侧门;9:侧后视镜;10:前格栅;11:徽标;100:安全气囊;110:外侧安全气囊;120:内侧安全气囊;111:排出口;112:第一起毛部(摩擦产生部);113:第一凸部(摩擦产生部);121:内部排出口;122:第二起毛部(摩擦产生部);123:第二凸部(摩擦产生部);124:小袋体(摩擦产生部);130:第一系绳;140:第二系绳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是向车辆前面侧展开的安全气囊装置,是用于对受到向车辆碰撞保护的保护对象即行人等实现伤害降低的安全气囊装置。下面基于图1~图7,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具有安全气囊装置E的车辆1的立体图,图2是安全气囊装置E中的安全气囊展开时的车辆1的侧面图。如图1和图2所示,具有安全气囊装置E的车辆1在车辆1的前端部具有前保险杠2,在前保险杠2的上方且后方侧具有发动机罩3,在发动机罩3的侧方侧具有前挡泥板4,在发动机罩3的后方侧具有前挡玻璃5,在前挡玻璃5的两侧缘具有前支柱6,在车辆1的顶部具有车顶7,在车辆1的侧面部具有侧门8,在侧门8的上方具有侧后视镜9等作为外部结构而构成。另外,在前保险杠2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向发动机罩3的内部引入空气的前格栅10和具有装饰性的徽标11。在前保险杠2的内部(后方侧)设置有安全气囊装置E,折叠收纳有安全气囊100。另外,安全气囊装置E也可以不设置在前保险杠2的内部,而设置在前格栅10的内部(后方侧)。安全气囊装置E具有由尼龙等合成纤维布的底布构成的安全气囊100、向安全气囊100的内部供给膨胀气体的气体发生器(未图示)而构成。另外,安全气囊装置E在事先检测到保护对象将与车辆1碰撞时,使气体发生器工作,向安全气囊100的内部供给膨胀气体,使安全气囊100膨胀。此时,由于膨胀的安全气囊100的压力,前保险杠2掉落。并且,如图2所示,安全气囊装置E中的安全气囊100从前保险杠2向车辆1的前面侧展开而膨胀。该安全气囊100具有向车辆1的前面方向展开而膨胀的外侧的外侧安全气囊110、在外侧安全气囊110的内部向车辆1的前面方向展开而膨胀的内侧安全气囊120而构成。另外,外侧安全气囊110具有与外侧安全气囊110的外部连通而开孔的排出口111,外侧安全气囊110的膨胀气体从排出口111向外部排出。内侧安全气囊120也具有与外侧安全气囊110连通而开孔的内部排出口121(参照图3(a)-(b)等)。接着,对安全气囊100的内部构成进行说明。图3(a)~图5是将车辆的前后方向作为截面方向时的安全气囊100的剖面图。<实施方式1>图3(a)是实施方式1的安全气囊100的安全气囊的剖面图。如图3(a)所示,在外侧安全气囊110的内表面安装有起毛成第一形状(例如环状)的第一起毛部112,在内侧安全气囊120的外表面安装有起毛成第二形状(例如钩状)的第二起毛部122。第一起毛部112和第二起毛部122构成为能够卡合,由所谓的粘扣带构成。另外,只要第一起毛部112和第二起毛部122能够卡合,第一形状和第二形状也可以是相同形状。另外,虽然从气体发生器供给的膨胀气体分别经由不同的供给口向外侧安全气囊110和内侧安全气囊120这两个安全气囊供给,但在外侧安全气囊110的下方且后方侧设有排出口111。内侧安全气囊120具有与外侧安全气囊110连通而开孔的内部排出口121,内侧安全气囊120的膨胀气体从内部排出口121向外侧安全气囊110排出。因此,外侧安全气囊110中的膨胀气体比内侧安全气囊120中的膨胀气体更容易向外部逸出,并且膨胀的外侧安全气囊110的内部压力低于膨胀的内侧安全气囊120的内部压力,膨胀的外侧安全气囊110的形状可以通过与保护对象的碰撞而变形。另外,关于内侧安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n外侧安全气囊,其向车辆外侧展开膨胀,且由底布构成;以及/n内侧安全气囊,其在所述外侧安全气囊的内部展开膨胀,且由底布构成,/n其中,在所述安全气囊装置中,在所述外侧安全气囊的内表面或所述内侧安全气囊的外表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设置有摩擦产生部,所述摩擦产生部在展开后的所述外侧安全气囊的内表面与所述内侧安全气囊的外表面接触时,产生比所述外侧安全气囊和所述内侧安全气囊的底布重叠而产生的摩擦力大的摩擦力。/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29 JP 2019-0662751.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外侧安全气囊,其向车辆外侧展开膨胀,且由底布构成;以及
内侧安全气囊,其在所述外侧安全气囊的内部展开膨胀,且由底布构成,
其中,在所述安全气囊装置中,在所述外侧安全气囊的内表面或所述内侧安全气囊的外表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设置有摩擦产生部,所述摩擦产生部在展开后的所述外侧安全气囊的内表面与所述内侧安全气囊的外表面接触时,产生比所述外侧安全气囊和所述内侧安全气囊的底布重叠而产生的摩擦力大的摩擦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膨胀的所述外侧安全气囊的内部压力比膨胀的所述内侧安全气囊的内部压力低,
膨胀的所述外侧安全气囊能够通过与受到向车辆碰撞保护的保护对象的碰撞而变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摩擦产生部在所述外侧安全气囊的内表面或所述内侧安全气囊的外表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具有引发摩擦力的凸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摩擦产生部在所述外侧安全气囊的内表面或所述内侧安全气囊的外表面中的一个面上,具有以第一形状起毛的第一起毛部,
在所述外侧安全气囊的内表面或所述内侧安全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泽勇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斯巴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