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的行人下肢保护装置、系统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8014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的行人下肢保护装置、系统及方法,其中,该装置设于车辆的前保险杠进气格栅的上方,且位于车辆的前保险杠的内侧,前保险杠的外侧设有撕裂线,该装置包括保险杠安全气囊和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保险杠安全气囊能够通过爆破撕裂撕裂线进行展开,保险杠安全气囊展开后能够至少覆盖于前保险杠的中部、前保险杠的中部以上区域以及发动机罩体前缘区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保险杠安全气囊展开后几乎完全把车辆外部人员的下肢与前保险杠、发动机罩体隔开,可以防止车辆外部人员的下肢与前保险杠、发动机罩体直接接触,对车辆外部人员的下肢提供了极大的保护作用,并且由于提供了更好的缓冲、吸能作用,可以对车辆外部人员的下肢进行更好的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的行人下肢保护装置、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行人保护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的行人下肢保护装置、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开始走进千家万户。而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其安全性能也日趋为人们关注,其安全性不仅局限于保护车内成员的安全,而且还要求汽车一旦与行人发生碰撞可以有效的保护行人的安全。当前的行人保护方案,一般分为如下几类:(一)基于主动安全技术的行人保护方案,该方案可以在传感器检测到有碰撞危险时,提前感知,提前预防,实现远距离前向的事故预防,并辅助驾驶员施加足够的制动,如果驾驶员没有采取任何制动措施,则还可以自动进行紧急制动,从而避免碰撞或减少碰撞速度;(二)基于主被动一体化技术的行人保护方案,该方案采用弹起式机罩,当车辆检测到有车辆外部人员(行人、两轮车驾驶员或三轮车驾驶员)且不可避免的与车辆相碰,碰撞速度达到了一定的要求,弹起式机罩则会以机罩前方为轴线向上抬起,增大机罩下侧的缓冲空间,在车辆外部人员头部和胸部砸到机罩上时最大化的减少碰撞伤害;(三)基于被动安全技术的行人保护方案,该方案采用车辆保险杠总成,保险杠总成由外壳、缓冲材料和横梁三部分组成,缓冲材料设置于外壳和横梁之间,通过缓冲车辆的低速碰撞(一般不高于4km/h),保护车辆外部人员。基于主动安全技术的行人保护方案,虽然可以实现远距离前向的事故预防,但是对近距离的、突发性的车辆外部人员入侵,相对较难预测,无法完全避免与车辆外部人员的碰撞,而当车辆外部人员与车辆的碰撞无法避免时,车辆前保险杠对车辆外部人员下肢的保护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公开号为CN105270302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包括安全气囊的保险杠总成,如图1所示,该保险杠总成10包括保险杠14和邻近保险杠14的能量吸收元件16。安全气囊模块18包括由保险杠14支撑的气体发生器22和与气体发生器22连接的安全气囊20。安全气囊20设置在保险杠14和能量吸收元件16之间。如图2所示,在车辆正常运行过程中安全气囊20处于泄气状态。如图2中的虚线所示,在正面碰撞过程中,安全气囊20充气为展开状态。安全气囊20在车辆与物体之间碰撞的过程中展开来改变保险杠总成10在碰撞过程中的刚度。如控制器确定感测到的物体是行人时,碰撞传感系统确定碰撞是否发生。如果碰撞不是即将发生的,那么碰撞传感系统不采取任何行动。如果碰撞即将发生,控制器命令可控输出气体发生器22给安全气囊20充气至预定的状态,例如行人展开状态。安全气囊20在保险杠14和能量吸收元件16之间充气,将能量吸收元件16移向罩板38并远离保险杠14;同时可供选择的,安全气囊20能使能量吸收元件16破裂,并穿过能量吸收元件16朝向罩板38伸出;安全气囊20在安全气囊20的展开过程中也可穿过罩板38延伸。综上,该保险杠总成10在与行人发生碰撞时,通过降低保险杠总成10的刚度以更好的保护行人腿部,特别是行人小腿。然而该专利的技术方案仍然存在以下不足:1)如图3所示,该保险杠总成中的安全气囊出于行人保护目的展开作用时,其缓冲的力主要是膝部附近传递过来的力,该力沿着X方向,当车辆前保险杠受到垂向力(力方向沿着Z方向向下)和斜向力(力方向沿着图3所示右下方)时,该力主要是大腿和胯部传递的接触力,此时安全气囊不再具有支持、缓冲的作用,对该垂向力和斜向力起到支撑和缓冲作用的主要是前保险杠总成结构,包括塑料件和金属件,因此相对于纵向(力方向沿着X方向),安全气囊对垂向和斜向碰撞力的缓冲吸能作用相对较低,在行人碰撞中对车辆外部人员大腿、胯部和肋骨等部位的保护作用相对不足;2)该保险杠总成中的安全气囊安装于能量吸收元件和保险杠之间,气体发生器安装于保险杠内侧或外侧,装配较为复杂;3)该保险杠总成中的安全气囊会引起能量吸收元件和罩板的变形或破裂,破坏性较大,维修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行人下肢保护装置、系统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的行人下肢保护装置,所述行人下肢保护装置设于车辆的前保险杠进气格栅的上方,且位于车辆的前保险杠的内侧,所述前保险杠的外侧设有撕裂线,所述行人下肢保护装置包括保险杠安全气囊和用于向所述保险杠安全气囊充气的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所述保险杠安全气囊能够通过爆破撕裂所述撕裂线进行展开,所述保险杠安全气囊展开后能够至少覆盖于所述前保险杠的中部、所述前保险杠的中部以上区域以及发动机罩体前缘区域。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安全气囊外壳,所述安全气囊外壳设于所述保险杠安全气囊和所述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的外侧,所述安全气囊外壳的顶端与所述前保险杠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外壳容器,所述外壳容器设置于所述安全气囊外壳的外侧,且与所述安全气囊外壳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外壳容器通过所述固定支架固定于车辆上。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织物,所述织物的一端与所述保险杠安全气囊连接,所述织物的另一端与所述安全气囊外壳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发动机罩体前缘与所述前保险杠的接触处设有密封条。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的行人下肢保护系统,包括感应器、控制器以及上述行人下肢保护装置,所述感应器,用于感测第一碰撞信息和第二碰撞信息,并将所述第一碰撞信息和所述第二碰撞信息发送至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碰撞信息,判断是否存在正面碰撞危险;当存在正面碰撞危险时,判断正面碰撞是否即将发生;当所述正面碰撞即将发生时,判断所述正面碰撞是否达到预设碰撞程度;当所述正面碰撞达到预设碰撞程度时,根据所述第二碰撞信息,控制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向保险杠安全气囊充气工作。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碰撞信息包括车辆外部人员的速度信息和距离信息,所述第二碰撞信息包括车辆外部人员的年龄信息、身高信息和身材信息。本专利技术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行人下肢保护系统进行保护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利用感应器感测第一碰撞信息,并将所述第一碰撞信息发送至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碰撞信息,判断是否存在正面碰撞危险;当存在正面碰撞危险时,所述控制器判断正面碰撞是否即将发生;当所述正面碰撞即将发生时,所述控制器判断所述正面碰撞是否达到预设碰撞程度;当所述正面碰撞达到预设碰撞程度时,利用所述感应器感测第二碰撞信息,并将所述第二碰撞信息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碰撞信息,控制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向保险杠安全气囊充气工作。进一步的,所述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碰撞信息,控制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向保险杠安全气囊充气工作包括: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碰撞信息,控制所述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以预设速率向所述保险杠安全气囊输送预设体积的气体,以使所述保险杠安全气囊展开至预设形状、预设体积和预设位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辆的行人下肢保护装置、系统及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行人下肢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人下肢保护装置设于车辆的前保险杠进气格栅(40)的上方,且位于车辆的前保险杠(42)的内侧,所述前保险杠(42)的外侧设有撕裂线,/n所述行人下肢保护装置包括保险杠安全气囊(50)和用于向所述保险杠安全气囊(50)充气的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51),所述保险杠安全气囊(50)能够通过爆破撕裂所述撕裂线进行展开,所述保险杠安全气囊(50)展开后能够至少覆盖于所述前保险杠(42)的中部、所述前保险杠(42)的中部以上区域以及发动机罩体(41)前缘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行人下肢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人下肢保护装置设于车辆的前保险杠进气格栅(40)的上方,且位于车辆的前保险杠(42)的内侧,所述前保险杠(42)的外侧设有撕裂线,
所述行人下肢保护装置包括保险杠安全气囊(50)和用于向所述保险杠安全气囊(50)充气的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51),所述保险杠安全气囊(50)能够通过爆破撕裂所述撕裂线进行展开,所述保险杠安全气囊(50)展开后能够至少覆盖于所述前保险杠(42)的中部、所述前保险杠(42)的中部以上区域以及发动机罩体(41)前缘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行人下肢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安全气囊外壳(52),所述安全气囊外壳(52)设于所述保险杠安全气囊(50)和所述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51)的外侧,所述安全气囊外壳(52)的顶端与所述前保险杠(4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行人下肢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外壳容器(53),所述外壳容器(53)设置于所述安全气囊外壳(52)的外侧,且与所述安全气囊外壳(5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行人下肢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固定支架(54),所述外壳容器(53)通过所述固定支架(54)固定于车辆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行人下肢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织物(90),所述织物(90)的一端与所述保险杠安全气囊(50)连接,所述织物(90)的另一端与所述安全气囊外壳(5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行人下肢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罩体(41)前缘与所述前保险杠(42)的接触处设有密封条(55)。


7.一种车辆的行人下肢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应器、控制器以及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帅帅吕晓江张海洋周大永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