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北京大学专利>正文

破碎文物支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88271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破碎文物支撑系统,包括:用于设置于破碎文物内部以从内部支撑破碎文物的内支撑模块、与内支撑模块可拆卸地相连接的外支撑卡扣以及用于固定破碎文物的碎片的连接扣件。内支撑模块主要由主体模块和若干个分体模块拼接而成,各个分体模块分别与主体模块可拆卸地相连接,外支撑卡扣一端与内支撑模块相连接,另一端设置于内支撑模块下方,以支撑内支撑模块,连接扣件与内支撑模块连接,以用于将碎片固定于内支撑模块上。如此设置,破碎文物的各个部分均通过机械可拆卸的方式与内支撑模块连接组装,无需粘接或者焊接,能够简便地实现反复拆解和组装,便于专家学者后续对文物进行研究或者进一步维护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破碎文物支撑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
文物修复
,特别是涉及一种破碎文物的支撑系统。
技术介绍
考古出土的破碎残缺文物,通常需要进行碎片连接和补全,以便增加其稳定性并便于展览陈列。以青铜器修复为例,传统的修复方法通过焊接或粘接连接文物碎片,然后在文物本体翻制模具,用其铸造出补配件,或者使用铜皮锤揲出补配件用于补全。无论何种方式制得的补配件最终均要通过焊接或粘接连接于文物。这种修复方式对文物本体的干预较大,未来不便于拆解修复过的文物进行再次处理或研究。近年来,新兴的3D打印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各行业关注,该技术也被倡导用于文物修复,以期降低文物修复对修复师手艺的依赖。3D打印用于修复文物的方法通常是借助3D扫描获得文物三维数据,借助软件虚拟复原残缺部位,再通过3D打印制得文物残缺部位的补配件。但是,这种方式最终还是需要通过粘接将补配件固定于文物上的残缺部位,所以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修复过的文物,还是不便于快速拆解和反复组装。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破碎残缺文物经修复后不便于拆解以对文物碎片进行再处理或研究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地对修复后的文物进行组装和拆卸的破碎文物支撑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破碎文物支撑系统,包括:用于设置于破碎文物内部以从内部支撑破碎文物的内支撑模块、与所述内支撑模块可拆卸地相连接的外支撑卡扣以及用于固定破碎文物的碎片的连接扣件,所述内支撑模块主要由主体模块和若干个分体模块拼接而成,各个所述分体模块分别与所述主体模块可拆卸地相连接,所述外支撑卡扣一端与所述内支撑模块相连接,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内支撑模块下方,以支撑所述内支撑模块,所述连接扣件与所述内支撑模块连接,以用于将碎片固定于所述内支撑模块上。进一步地,各个所述分体模块分别通过螺栓与所述主体模块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主体模块上设有供螺栓穿过的贯通孔,所述分体模块上与所述贯通孔对应的位置设有螺母安装孔,所述螺母安装孔内固定地设有用于与螺栓螺纹配合的螺母。进一步地,所述螺母与所述螺母安装孔粘接固定。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扣件包括固定卡扣和活动卡扣,所述固定卡扣用于设置在碎片下方,且所述固定卡扣一端与所述内支撑模块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碎片的外表面相抵,所述活动卡扣用于设置在碎片上方以固定和松开碎片。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卡扣包括圆环段和与所述圆环段连接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上远离所述圆环段的一端设有用于与碎片表面相抵的固定段,所述活动卡扣通过螺栓与所述内支撑模块连接,所述圆环段可转动地套装于螺栓上。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卡扣为C型卡扣,所述内支撑模块上设有斜孔,所述C型卡扣一端伸入所述斜孔,另一端用于卡在碎片外表面。进一步地,所述外支撑卡扣为黄铜锻造形成的外支撑卡扣。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伸入破碎文物的底座内的支撑托块,所述支撑托块外表面用于所述底座的内表面相贴合。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托块底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外支撑卡扣整体呈L形,所述外支撑卡扣一端通过螺栓与所述内支撑模块连接,另一端伸入所述安装槽内。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破碎文物支撑系统,包括:用于设置于破碎文物内部以从内部支撑破碎文物的内支撑模块、与内支撑模块可拆卸地相连接的外支撑卡扣以及用于固定破碎文物的碎片的连接扣件。内支撑模块主要由主体模块和若干个分体模块拼接而成,各个分体模块分别与主体模块可拆卸地相连接,外支撑卡扣一端与内支撑模块相连接,另一端设置于内支撑模块下方,以支撑内支撑模块,连接扣件与内支撑模块连接,以用于将碎片固定于内支撑模块上。使用时,破碎文物能够套装在内支撑模块上,而其他的碎片能够通过连接扣件这种机械连接的方式固定到内支撑模块上,使得破碎文物的重量分布在内支撑模块上,而外支撑卡扣与内支撑模块连接,以能够支撑内支撑模块,即最后整个修复后的文物重量由外支撑卡扣支撑,从而防止脆弱的文物进一步受到重压而损坏。如此设置,破碎文物的各个部分均通过机械可拆卸的方式与内支撑模块连接组装,无需粘接或者焊接,能够简便地实现反复拆解和组装,便于专家学者后续对文物进行研究或者进一步维护处理,并且对于负责文物管理的人员来说,即便其没有掌握高超的文物修复保护技术,经过简单的培训并配合操作手册便可完成上述拆解和组装操作,便于文物的日常保养和观察研究。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待修复的铜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使用逆向工程软件所得破碎文物的内支撑模块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内支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主体模块和分体模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对分体模块进行齿科蜡片取形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对主体模块的断口封闭及局部补全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制作底部夹片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对第一碎片的缺口进行PSI胶贴覆;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连接扣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将第二碎片安装于主体模块时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制作支撑托块时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破碎文物支撑系统的爆照图;图13为图12中破碎文物支撑系统安装合并部分部件后的示意图;图14为图13中破碎文物支撑系统进一步安装合并部分部件后的示意图;图15为图14中破碎文物支撑系统进一步安装合并部分部件后的示意图;图1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利用破碎文物支撑系统修复后的文物;图17为图16中修复后的文物的后侧角度示意图;图1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另一种连接扣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外支撑卡扣;2、主体模块;3、分体模块;4、螺栓;5、螺母;6、螺母安装孔;7、固定卡扣;8、活动卡扣;9、支撑托块;10、安装槽;11、第一碎片;12、第二碎片;13、底座;14、第一蜡模;15、第二蜡模;16、底部夹片;17、纸胶带;18、聚四氟乙烯薄膜;19、斜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图18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破碎文物支撑系统,包括用于设置于破碎文物内部以从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破碎文物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设置于破碎文物内部以从内部支撑破碎文物的内支撑模块、与所述内支撑模块可拆卸地相连接的外支撑卡扣以及用于固定破碎文物的碎片的连接扣件,所述内支撑模块主要由主体模块和若干个分体模块拼接而成,各个所述分体模块分别与所述主体模块可拆卸地相连接,所述外支撑卡扣一端与所述内支撑模块相连接,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内支撑模块下方,以支撑所述内支撑模块,所述连接扣件与所述内支撑模块连接,以用于将碎片固定于所述内支撑模块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破碎文物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设置于破碎文物内部以从内部支撑破碎文物的内支撑模块、与所述内支撑模块可拆卸地相连接的外支撑卡扣以及用于固定破碎文物的碎片的连接扣件,所述内支撑模块主要由主体模块和若干个分体模块拼接而成,各个所述分体模块分别与所述主体模块可拆卸地相连接,所述外支撑卡扣一端与所述内支撑模块相连接,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内支撑模块下方,以支撑所述内支撑模块,所述连接扣件与所述内支撑模块连接,以用于将碎片固定于所述内支撑模块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破碎文物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分体模块分别通过螺栓与所述主体模块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破碎文物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模块上设有供螺栓穿过的贯通孔,所述分体模块上与所述贯通孔对应的位置设有螺母安装孔,所述螺母安装孔内固定地设有用于与螺栓螺纹配合的螺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破碎文物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与所述螺母安装孔粘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破碎文物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扣件包括固定卡扣和活动卡扣,所述固定卡扣用于设置在碎片下方,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彦琪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