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膜微流量电渗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7879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驱动电压低,电渗流输出稳定、调节方便的离子膜微流量电渗泵,设有通道Ⅰ和通道Ⅱ,在通道Ⅰ内封装有阳离子交换膜(1)其两端外露于通道Ⅰ两端,通道Ⅱ内封装有阴离子交换膜(2)其两端外露于通道Ⅱ两端,设有容装正极电解液(5)的正极池(4)和容装负极电解液(8)的负极池(7),通道Ⅰ一端置于正极池(4),通道Ⅱ一端置于负极池(7),设有一具出口(10)的泵腔(9),通道Ⅰ另一端和通道Ⅱ另一端一并与泵腔(9)相连,通道Ⅰ、通道Ⅱ与泵腔相连端外露的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在泵腔(9)内相互电接触,正极池内插置有与驱动电源正极端连接的正极柱(3),负极池内插置有与所述电源负极端连接的负极柱(6)。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用于微流分析、输运领域。(*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毛细管液相色谱、微离子色谱、微型流动注射分析系统、微全分析系统、微流分析系统,尤其是芯片实验室、微量液流输运等领域的离子膜电渗流驱动泵输液装置。
技术介绍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提出仪器微型化思想以来,分析仪器微型化的研究工作全面展开,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现已研制出微型流动注射分析(FIA)系统、芯片毛细管电泳(CE)系统、微型气相色谱(GC)、微型质谱(MS)和微型光谱仪等,近年来对微型液相色谱(LC)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微型全分析系统(μ-TAS)的提出使分析仪器发展达到了一个理想的境界,对分析科学乃至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和深远影响。分析仪器微型化不仅使样品与试剂的消耗降低到微升甚至纳升级,而且使分析速度提高几十甚至上百倍,批量样品的处理能力大大增强,更重要的是这可使分析运转费用下降上百倍,同时极大地减少了环境污染。微机电加工技术(MEMS)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分析仪器微型化的发展,使其成为21世纪分析化学和分析仪器研究的重要方向。与此相关的是,这些领域都涉及到微流量输液的问题。液体的微流量驱动与控制技术在FIA、CE、GC/LC和MS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离子膜微流量电渗泵,其特征是设有通道Ⅰ和通道Ⅱ,在通道Ⅰ内封装有阳离子交换膜(1)其两端外露于通道Ⅰ两端,通道Ⅱ内封装有阴离子交换膜(2)其两端外露于通道Ⅱ两端,设有容装正极电解液(5)的正极池(4)和容装负极电解液(8)的负极池(7),通道Ⅰ一端置于正极池(4),通道Ⅱ一端置于负极池(7),设有一具出口(10)的泵腔(9),通道Ⅰ另一端和通道Ⅱ另一端一并与泵腔(9)相连,通道Ⅰ、通道Ⅱ与泵腔相连端外露的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在泵腔(9)内相互电接触,正极池内插置有与驱动电源正极端连接的正极柱(3),负极池内插置有与所述电源负极端连接的负极柱(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秉亮莫一平刘美星吕培发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生源医疗保健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