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渗析的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610344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9 1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环境工程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基于电渗析的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装置,包括:中和池、絮凝沉淀池、软化池、多介质精滤器、电渗析装置、淡水收集箱、浓水收集箱、旁路烟道蒸发装置和双极膜电渗析器,中和池的出口与絮凝沉淀池的入口相连通,絮凝沉淀池的出口与软化池的入口相连通,软化池的出口与多介质精滤器的入口相连通,多介质精滤器的出口与电渗析装置的入口相连通,电渗析装置的出口分别与淡水收集箱和浓水收集箱的入口相连通,浓水收集箱的出口分别与双极膜电渗析器和旁路烟道蒸发装置的入口相连通,双极膜电渗析器的出口与中和池的入口相连通。该脱硫废水处理装置实现零排放,能够以废制废达到环境友好的设计要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环境工程废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电渗析的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国家排放标准的提高,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也逐渐展开实施。现有的脱硫废水工艺一般包括中和、沉淀、混凝、中和及泥浆脱水处理等软化预处理(将脱硫废水加药混凝澄清,去除大部分硬度、碱度以及悬浮物;软化出水进入过滤系统进一步去除悬浮物;化学反应产生的泥渣进入脱水系统脱泥)、膜浓缩处理(用各种类型的膜,进行浓缩处理,得到高盐浓缩液)和蒸发浓缩结晶处理,结晶后的浓缩液与晶体颗粒进行固液分离,母液返回原液池或继续蒸发结晶,晶体进行脱水干燥,最后得到净化水和杂盐。上述工艺方案的特点在于:提高悬浮物、重金属离子、硬度离子、硅离子的去除率,同时将这部分污染物从离子态蒸发结晶转化为固体态,从废水中分离排放,达到如下效果:可以使得废水达标排放,可以将废水进行浓缩,蒸发结晶后杂盐排放。但是却存在以下缺点:(1)由于脱硫废水水质水量变化大、废水中含盐量高等特点,对脱硫废水的处理装置产生固体杂盐,杂盐成分复杂无法回收利用,只能作为危废处理。不仅如此,由于脱硫系投资成本较高,由于没有能够有限根据水质水量变化作出相应调节的工艺,使得脱硫废水处理系统不能长期稳定运行。(2)在脱硫废水处理系统中存在预处理的药剂成本过高,药剂的二次污染严重,处理系统的末端处理负荷过大,不能完成实现零排放要求下的稳定运行。(3)在膜处理方面主要采用反渗透进行高倍浓缩提高废水的回收率,但操作压力过高,容易发生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更加有效的脱硫废水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理装置,从而大幅度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中水回用与系统脱盐的废水处理处理,解决脱硫废水零排放的要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电渗析的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装置,包括:中和池、絮凝沉淀池、软化池、多介质精滤器、电渗析装置、淡水收集箱、浓水收集箱、旁路烟道蒸发装置和双极膜电渗析器,所述中和池的出口与絮凝沉淀池的入口相连通,絮凝沉淀池的出口与软化池的入口相连通,软化池的出口与多介质精滤器的入口相连通,多介质精滤器的出口与电渗析装置的入口相连通,电渗析装置的出口分别与淡水收集箱和浓水收集箱的入口相连通,所述浓水收集箱的出口分别与双极膜电渗析器和旁路烟道蒸发装置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双极膜电渗析器的出口与中和池的入口相连通。进一步的,还包括PH调节池,所述PH调节池的入口分别与絮凝沉淀池及双极膜电渗析器的出口相连通,所述PH调节池的出口与软化池的入口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多介质精滤器为陶瓷膜多孔过滤器。进一步的,还包括粉煤灰收集槽,所述粉煤灰收集槽的入口与旁路烟道蒸发装置的出口相连通。进一步的,还包括软化剂配药箱,所述软化剂配药箱的出口与软化池的入口相连通。软化剂配药箱加入软化剂进入软化池,该软化剂与废水的钙镁硬度离子形成微小絮体,与后续的精密过滤器的过滤配合,脱除废水中的钙镁硬度离子。进一步的,还包括除尘器,所述除尘器与旁路烟道蒸发装置的出口连通。设置除尘器用于捕集结晶盐,进行资源化利用。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中和沉淀预处理+软化精密过滤工艺,去除悬浮物、重金属、硫酸根离子、钙离子、镁离子,将SDI控制在3以下,满足后续电渗析处理的进水要求,最大程度地降低了膜污染指数,保证电渗析处理的长期稳定运行。2.本技术在电渗析处理阶段通过间歇式循环处理的方式,降低了电渗析的设备成本,提高电渗析的使用效率及盐浓缩淡化的性能,使电渗析的浓水电导率达到150-170mS/cm,电渗析淡水电导率﹤10mS/cm。3.本技术在对电渗析浓水处理的工艺上采用双极膜电渗析+烟道蒸发工艺进行组合,通过处理水量进行双极膜电渗析对电渗析浓水制酸碱的控制,使制得的酸碱液刚好满足预处理工艺中加碱中和、pH回调的使用,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并减少了预处理工艺的加药成本与配药的工作量,在整体上也降低了系统的脱盐负荷与系统烟道蒸发的负荷。4.本技术通过双极膜电渗析+烟道蒸发的工艺组合,提高末端处理的能力,改变以往单一的末端处理方式,避免因末端处理出现故障而使整套系统停止运行。对系统末端处理的有效调节,能够应对电厂不同水质水量变化,保证整套系统稳定运行。该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实现零排放,同时能够利用产生的废水制取进行酸液、碱液进行回用,达到环境友好的设计要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实施例1:参考图1所示,基于电渗析的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装置,包括:中和池1、絮凝沉淀池2、软化池3、多介质精滤器4、电渗析装置5、淡水收集箱6、浓水收集箱7、旁路烟道蒸发装置8和双极膜电渗析器9,所述中和池1的出口与絮凝沉淀池2的入口相连通,絮凝沉淀池2的出口与软化池3的入口相连通,软化池3的出口与多介质精滤器4的入口相连通,多介质精滤器4的出口与电渗析装置5的入口相连通,电渗析装置5的出口分别与淡水收集箱6和浓水收集箱7的入口相连通,所述浓水收集箱7的出口分别与双极膜电渗析器9和旁路烟道蒸发装置8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双极膜电渗析器9的出口与中和池的入口相连通。本实施例中,还包括PH调节池10,所述PH调节池10的入口分别与絮凝沉淀池2及双极膜电渗析器9的出口相连通,所述PH调节池10的出口与软化池3的入口相连通。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介质精滤器4为陶瓷膜多孔过滤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软化剂配药箱12,所述软化剂配药箱12的出口与软化池3的入口相连通。软化剂配药箱12加入软化剂进入软化池3,该软化剂与废水的钙镁硬度离子形成微小絮体,与后续的精密过滤器的过滤配合,脱除废水中的钙镁硬度离子。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除尘器11,所述除尘器11与旁路烟道蒸发装置8的出口连通。设置除尘器用于捕集结晶盐,进行资源化利用。实施例2:参考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没有除尘器11,取而代之的是粉煤灰收集槽13,所述粉煤灰收集槽13的入口与旁路烟道蒸发装置8的出口相连通,该粉煤灰收集槽13用于捕集结晶盐,进行资源化利用。为了进一步证明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列举几个具体运用实例来进一步阐述:运用实例1:请参阅图1,采用的某电厂烟气脱硫废水500L,钙离子浓度为2000mg/L,镁离子浓度为6000mg/L,硫酸根12000mg/L,氯离子为12000mg/L,pH为5.2的脱硫废水;经过加入碱液pH调至10.2,加入絮凝剂,沉淀后,加酸液进行pH回调,加入软化剂并进行精滤过滤,滤液进入电渗析器,电渗析采用400*800,100对膜的均相膜膜堆,一级一段的电渗析器,间歇式循环处理方式进行,浓水电导率为168mS/cm,淡水电导率为5mS/cm;取60L电导率为168mS/cm的电渗析浓水进行双极膜制酸碱,制取pH=12.5的碱液,pH=2.8的酸液进行预处理过程的回用。取400L电导率为168mS/cm的电渗析浓水进行旁路烟道蒸发设备进行雾化蒸发。系统运行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基于电渗析的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和池、絮凝沉淀池、软化池、多介质精滤器、电渗析装置、淡水收集箱、浓水收集箱、旁路烟道蒸发装置和双极膜电渗析器,所述中和池的出口与絮凝沉淀池的入口相连通,絮凝沉淀池的出口与软化池的入口相连通,软化池的出口与多介质精滤器的入口相连通,多介质精滤器的出口与电渗析装置的入口相连通,电渗析装置的出口分别与淡水收集箱和浓水收集箱的入口相连通,所述浓水收集箱的出口分别与双极膜电渗析器和旁路烟道蒸发装置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双极膜电渗析器的出口与中和池的入口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电渗析的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和池、絮凝沉淀池、软化池、多介质精滤器、电渗析装置、淡水收集箱、浓水收集箱、旁路烟道蒸发装置和双极膜电渗析器,所述中和池的出口与絮凝沉淀池的入口相连通,絮凝沉淀池的出口与软化池的入口相连通,软化池的出口与多介质精滤器的入口相连通,多介质精滤器的出口与电渗析装置的入口相连通,电渗析装置的出口分别与淡水收集箱和浓水收集箱的入口相连通,所述浓水收集箱的出口分别与双极膜电渗析器和旁路烟道蒸发装置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双极膜电渗析器的出口与中和池的入口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渗析的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PH调节池,所述PH调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奕军苑志华郑煜铭万忠诚
申请(专利权)人:盛发环保科技厦门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