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电化学电极表面固定三联吡啶钌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87851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在电化学电极表面固定三联吡啶钌(Ru(bpy)↓[3]↑[2+])的方法。将Ru(bpy)↓[3]↑[2+]和柠檬酸根阴离子保护的贵金属纳米粒子的水溶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得到了Ru(bpy)↓[3]↑[2+]-贵金属纳米粒子聚集体悬浮液,然后把此聚集体悬浮液固定在表面巯基化的电极表面。该方法简单易行,制备的电极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电化学发光性能,因而在固态电化学发光检测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电化学发光由于其可控性好、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仪器简单和分析速度快等特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并发展成为一种重要且有价值的分析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免疫测定、DNA分析、化学传感和光学研究等领域,同时还被用于色谱和毛细管电泳检测等领域。Ru(bpy)32+是目前用得最多的具有电化学发光性能的化合物之一。由于Ru(bpy)32+具有电化学和电化学发光可逆性,所以将其修饰在电极表面具有很多优点,如节约试剂、提高电化学发光检测的灵敏度和简化实验装置等。更为重要的是,基于固定在电极表面的Ru(bpy)32+的电化学可逆性,可以发展可再生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展了许多将Ru(bpy)32+有效固定到电极表面的方法。Bard小组将Ru(bpy)32+或它的衍生物以形成Langmuir-Blodgett膜或自组装膜的方式固定在电极表面(参考Zhang et al.,物理化学杂志B,1998年,第92卷,5566;J.Phys.Chem.B,92,5566(1998).Miller et al.,朗缪尔,1991年,第7卷,2781;Langmui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电化学电极表面固定三联吡啶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步骤和条件为:将导电玻璃或贵金属电极在10%(体积百分含量)硅烷化试剂或双巯基分子的乙醇溶液中放置10小时,然后取出并晾干,得到表面巯基化的电极;将Ru(bpy)↓[3]↑[2+]和分散在水中的柠檬酸根阴离子保护的贵金属纳米粒子按照摩尔比1∶0.3-3混合,得到生成了大量Ru(bpy)↓[3]↑[2+]-贵金属纳米粒子聚集体悬浮液;把此聚集体悬浮液5-25μL滴在表面巯基化的电极表面并在室温下放置0.5-2个小时,制备得到了表面有Ru(bpy)↓[3]↑[2+]-贵金属纳米粒子膜修饰的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尔康孙旭平董绍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2[中国|长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