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气密内开内倒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7103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气密内开内倒窗,包括窗框、窗扇,其特点在于窗框包括左边框、右边框,左边框与右边框分别包括第一固定框、第二固定框、窗框隔热条、阻挡件、第一密封胶条,第一固定框与第二固定框通过窗框隔热条连接一起,第一固定框的侧壁上开设有卡持槽,阻挡件的另一端上开设有第二嵌装槽,阻挡件的一端嵌置于卡持槽中,第一密封胶条上设有第一嵌接部,第一嵌接部嵌装在第二嵌装槽上,窗扇的一侧铰接在其中一个第二固定框上,并使窗扇紧压在第一密封胶条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维护方便、密封性好、可靠性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气密内开内倒窗
本技术涉及窗扇
,特别是一种高气密内开内倒窗。
技术介绍
目前,为提高内开内倒窗的窗扇与窗框在关闭状态下的密封性,通常都会在窗框的外表面上一体做出挡边,并在挡边上设置上密封条,以及使窗扇紧压在密封条上。由于在关闭窗扇时,窗扇会碰撞到密封条上,而密封条会将部分碰撞力作用在挡边上,这样在长期的使用下,挡边会容易出现变形或断裂的情况,从而会导致内开内倒窗的密封性降低。而为了使窗扇与窗框的保持较高的密封性,就需要对挡边进行维护。由于挡边与窗框为一体式结构,在维护过程中,一些用户会通过敲击挡边的变形部位的方式,使挡边回位,但由于窗框大多是由铝型材制成的,通过敲击回位的方式,也较难地使挡边变回原来平直的状态,这样密封性也还存在较低的情况,且费时费力;也有一些用户会选择将挡边与窗框一同更换的方式,但这样会增大维护的成本,且更换难度大。同时,现有的内开内倒窗还存在结构可靠性低、密封性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高气密内开内倒窗,该内开内倒窗具有维护方便、密封性好、可靠性高等优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气密内开内倒窗,包括窗框、窗扇,其特点在于所述窗框包括左边框、右边框,所述左边框与右边框分别包括第一固定框、第二固定框、窗框隔热条、阻挡件、第一密封胶条、第二密封胶条,所述窗框隔热条上开设有第一嵌装槽,所述第一固定框与第二固定框通过窗框隔热条连接一起,所述第一固定框的侧壁上开设有卡持槽,所述卡持槽的前槽壁上设有第一定位凸条,所述卡持槽的后槽壁上设有第二定位凸条,所述阻挡件的一端设有卡勾部,所述阻挡件的一端还设有弹性片,所述弹性片上设有定位凸部,所述阻挡件的另一端上开设有第二嵌装槽,所述阻挡件的一端嵌置于卡持槽中,并使卡勾部卡设在第二定位凸条上,还使弹性片的定位凸部卡设在第一定位凸条上,所述第一密封胶条上设有第一嵌接部,所述第一嵌接部嵌装在第二嵌装槽上,所述第二密封胶条上设有第二嵌接部,所述第二嵌接部嵌装在第一嵌装槽上;所述窗扇包括左窗扇框、右窗扇框、玻璃,所述左窗扇框与右窗扇框分别包括外框、内框、窗扇隔热条、压线、第三密封胶条、第四密封胶条、第五密封胶条、第六密封胶条,所述外框与内框通过窗扇隔热条连接一起,所述外框的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三嵌装槽,所述外框的另一侧壁上设有延长臂,所述延长臂上开设有第四嵌装槽,所述第三密封胶条上设有第三嵌接部,所述第三嵌接部嵌装在第三嵌装槽上,所述第四密封胶条上设有第四嵌接部,所述第四嵌接部嵌装在第四嵌装槽上,所述内框的一侧壁上设有阻挡臂,所述阻挡臂上开设有第五嵌装槽,所述内框的另一侧壁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压线上设有顶压部,所述压线设置在安装槽上,所述第五密封胶条上设有第五嵌接部,所述第五嵌接部嵌装在第五嵌装槽上,所述第六密封胶条设置在顶压部上,所述左窗扇框与右窗扇框分别设置在玻璃的左右侧边上,并使第四密封胶条与第六密封胶条分别紧压在玻璃上,所述内框的一侧铰接在其中一个第二固定框上,并使第五密封胶条紧压在第二固定框上,还使窗扇隔热条紧压在第二密封胶条上,以及使第三密封胶条紧压在第一密封胶条上。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凸条与第二定位凸条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引导斜面,所述卡勾部与定位凸部上分别开设有第二引导斜面。优选地,所述窗框隔热条上开设有三个第一腔孔,并使三个第一腔孔分别贯穿至窗框隔热条的两端端面上。优选地,所述窗扇隔热条上开设有三个第二腔孔,并使三个第二腔孔分别贯穿至窗扇隔热条的两端端面上。优选地,所述玻璃为三层空心玻璃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第一固定框上开设有卡持槽,阻挡件的一端嵌置于卡持槽中,通过这样的设计,使阻挡件与第一固定框能够实现拆装,当阻挡件出现变形或断裂的情况时,只需把坏掉的阻挡件拆下,将好的阻挡件替换上去即可,无需连同窗框一起拆下,这能大大提高内开内倒窗的维护、更换效率,且更换难度小,还能降低内开内倒窗的维护成本。由于卡持槽上设有第一定位凸条、第二定位凸条,阻挡件上设有卡勾部、定位凸部,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使阻挡件与第一固定框的连接更加稳固、可靠,且不易松脱,这有助于提高阻挡件与第一固定框的连接结构的可靠性。通过弹性片的设置,可使阻挡件能更加快速地安装在卡持槽上,这有助于提高阻挡件的安装便利性。由于内框的一侧壁上设有阻挡臂,且第五密封胶条设置在阻挡臂上,这样在关闭窗扇时,能有效地缓冲了窗扇的部分碰撞力,从而能使碰撞力不会全部作用在第一密封胶条上,进而能减少对阻挡件的作用力,这样可提高阻挡件的使用寿命,以及提高内开内倒窗的结构可靠性。通过延长臂与压线的设置,在延长臂与压线之间形成有供玻璃安装的空间,且通过顶压部的设置,能使左窗扇框与右窗扇框能更加牢固地安装在玻璃上,这有助于提高内开内倒窗的结构可靠性。由于本技术中包括有第一密封胶条、第二密封胶条、第三密封胶条、第四密封胶条、第五密封胶条、第六密封胶条,这样通过多重的密封结构设计,能有效地提高内开内倒窗的密封性,从而可提高内开内倒窗的防水性能,可靠性更高。再由于各密封胶条在长期工作下,易出现老化的情况,从而需要经常进行检修或更换。由于第一密封胶条、第二密封胶条、第三密封胶条、第四密封胶条、第五密封胶条均采用嵌装的方式安装在窗扇、窗框上,这样能使各密封胶条的拆装更加方便,从而能大大提高对各密封胶条的维护、更换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窗框与窗扇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固定框与阻挡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顶面、底面、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高气密内开内倒窗,包括窗框1、窗扇2,所述窗框1包括左边框3、右边框4,如图3所示,所述左边框3与右边框4分别包括第一固定框31、第二固定框32、窗框隔热条33、阻挡件34、第一密封胶条35、第二密封胶条36,所述窗框隔热条33上开设有第一嵌装槽331,所述第一固定框31与第二固定框32通过窗框隔热条33连接一起,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固定框31的侧壁上开设有卡持槽311,所述卡持槽311的前槽壁上设有第一定位凸条312,所述卡持槽311的后槽壁上设有第二定位凸条313,所述阻挡件34的一端设有卡勾部341,所述阻挡件34的一端还设有弹性片342,所述弹性片342上设有定位凸部343,所述阻挡件34的另一端上开设有第二嵌装槽344,所述阻挡件34的一端嵌置于卡持槽311中,并使卡勾部341卡设在第二定位凸条313上,还使弹性片342的定位凸部343卡设在第一定位凸条312上,所述第一密封胶条35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气密内开内倒窗,包括窗框(1)、窗扇(2),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1)包括左边框(3)、右边框(4),/n所述左边框(3)与右边框(4)分别包括第一固定框(31)、第二固定框(32)、窗框隔热条(33)、阻挡件(34)、第一密封胶条(35)、第二密封胶条(36),所述窗框隔热条(33)上开设有第一嵌装槽(331),所述第一固定框(31)与第二固定框(32)通过窗框隔热条(33)连接一起,/n所述第一固定框(31)的侧壁上开设有卡持槽(311),所述卡持槽(311)的前槽壁上设有第一定位凸条(312),所述卡持槽(311)的后槽壁上设有第二定位凸条(313),/n所述阻挡件(34)的一端设有卡勾部(341),所述阻挡件(34)的一端还设有弹性片(342),所述弹性片(342)上设有定位凸部(343),所述阻挡件(34)的另一端上开设有第二嵌装槽(344),所述阻挡件(34)的一端嵌置于卡持槽(311)中,并使卡勾部(341)卡设在第二定位凸条(313)上,还使弹性片(342)的定位凸部(343)卡设在第一定位凸条(312)上,/n所述第一密封胶条(35)上设有第一嵌接部(351),所述第一嵌接部(351)嵌装在第二嵌装槽(344)上,所述第二密封胶条(36)上设有第二嵌接部(361),所述第二嵌接部(361)嵌装在第一嵌装槽(331)上;/n所述窗扇(2)包括左窗扇框(5)、右窗扇框(6)、玻璃(7),/n所述左窗扇框(5)与右窗扇框(6)分别包括外框(51)、内框(52)、窗扇隔热条(53)、压线(54)、第三密封胶条(55)、第四密封胶条(56)、第五密封胶条(57)、第六密封胶条(58),所述外框(51)与内框(52)通过窗扇隔热条(53)连接一起,/n所述外框(51)的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三嵌装槽(511),所述外框(51)的另一侧壁上设有延长臂(512),所述延长臂(512)上开设有第四嵌装槽(513),/n所述第三密封胶条(55)上设有第三嵌接部(551),所述第三嵌接部(551)嵌装在第三嵌装槽(511)上,所述第四密封胶条(56)上设有第四嵌接部(561),所述第四嵌接部(561)嵌装在第四嵌装槽(513)上,/n所述内框(52)的一侧壁上设有阻挡臂(521),所述阻挡臂(521)上开设有第五嵌装槽(522),所述内框(52)的另一侧壁上开设有安装槽(523),/n所述压线(54)上设有顶压部(541),所述压线(54)设置在安装槽(523)上,/n所述第五密封胶条(57)上设有第五嵌接部(571),所述第五嵌接部(571)嵌装在第五嵌装槽(522)上,所述第六密封胶条(58)设置在顶压部(541)上,/n所述左窗扇框(5)与右窗扇框(6)分别设置在玻璃(7)的左右侧边上,并使第四密封胶条(56)与第六密封胶条(58)分别紧压在玻璃(7)上,/n所述内框(52)的一侧铰接在其中一个第二固定框(32)上,并使第五密封胶条(57)紧压在第二固定框(32)上,还使窗扇隔热条(53)紧压在第二密封胶条(36)上,以及使第三密封胶条(55)紧压在第一密封胶条(35)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气密内开内倒窗,包括窗框(1)、窗扇(2),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1)包括左边框(3)、右边框(4),
所述左边框(3)与右边框(4)分别包括第一固定框(31)、第二固定框(32)、窗框隔热条(33)、阻挡件(34)、第一密封胶条(35)、第二密封胶条(36),所述窗框隔热条(33)上开设有第一嵌装槽(331),所述第一固定框(31)与第二固定框(32)通过窗框隔热条(33)连接一起,
所述第一固定框(31)的侧壁上开设有卡持槽(311),所述卡持槽(311)的前槽壁上设有第一定位凸条(312),所述卡持槽(311)的后槽壁上设有第二定位凸条(313),
所述阻挡件(34)的一端设有卡勾部(341),所述阻挡件(34)的一端还设有弹性片(342),所述弹性片(342)上设有定位凸部(343),所述阻挡件(34)的另一端上开设有第二嵌装槽(344),所述阻挡件(34)的一端嵌置于卡持槽(311)中,并使卡勾部(341)卡设在第二定位凸条(313)上,还使弹性片(342)的定位凸部(343)卡设在第一定位凸条(312)上,
所述第一密封胶条(35)上设有第一嵌接部(351),所述第一嵌接部(351)嵌装在第二嵌装槽(344)上,所述第二密封胶条(36)上设有第二嵌接部(361),所述第二嵌接部(361)嵌装在第一嵌装槽(331)上;
所述窗扇(2)包括左窗扇框(5)、右窗扇框(6)、玻璃(7),
所述左窗扇框(5)与右窗扇框(6)分别包括外框(51)、内框(52)、窗扇隔热条(53)、压线(54)、第三密封胶条(55)、第四密封胶条(56)、第五密封胶条(57)、第六密封胶条(58),所述外框(51)与内框(52)通过窗扇隔热条(53)连接一起,
所述外框(51)的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三嵌装槽(511),所述外框(51)的另一侧壁上设有延长臂(512),所述延长臂(512)上开设有第四嵌装槽(513),
所述第三密封胶条(55)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启辉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恒锠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