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窗纱的内开内倒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7113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窗纱的内开内倒窗,其特点在于包括窗框、窗扇、纱扇,窗扇铰接在窗框上,纱扇包括第二外框、窗纱、第二压线,第二外框的一侧壁上设有第二延长臂,第二延长臂上还开设有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的槽壁上设有第三定位凸部,第二压线的另一侧上设有嵌接臂,嵌接臂上设有第四定位凸部,第二压线的另一侧上还设有第三顶压部,嵌接臂嵌置于第二安装槽中,并使第四定位凸部扣合在第三定位凸部上,还使第三顶压部顶压在第二外框上,第二外框、第二压线分别设置在窗纱的侧边上,第二外框铰接在窗框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清洁维护方便、结构可靠性高、密封性好、安全性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窗纱的内开内倒窗
本技术涉及门窗
,特别是一种带有窗纱的内开内倒窗。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的窗纱大多是通过多个螺钉固定在窗框的四周上,当需要对窗纱进行清洗维护或更换时,就需要逐一地将螺丝取出,才能将窗纱拆卸下来,这样的操作十分不便。且现有的内开内倒窗的窗扇一般都突出于窗框外,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磕碰到窗扇上,导致人们易出现受伤的情况,安全性低。同时,现有的内开内倒窗还存在结构可靠性低、密封性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带有窗纱的内开内倒窗,该内开内倒窗具有清洁维护方便、结构可靠性高、密封性好、安全性高等优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有窗纱的内开内倒窗,其特点在于包括窗框、窗扇、纱扇,所述窗框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包括第一固定框、第二固定框、第一窗框隔热条,所述第一固定框与第二固定框通过第一窗框隔热条连接一起,所述第二框架包括第三固定框、第四固定框、第二窗框隔热条、第一密封胶条,所述第三固定框的一侧壁上设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四固定框的一侧壁上设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三固定框设置在第一固定框的一侧壁上,所述第四固定框设置在第二固定框的一侧壁上,所述第四固定框与第三固定框通过第二窗框隔热条连接一起,所述第一密封胶条上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密封胶条上还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密封胶条设置在第三固定框、第四固定框之间,并使第一凸起部嵌入至第一卡槽上,还使第二凸起部嵌入至第二卡槽上,所述窗扇包括第一外框、内框、玻璃、窗扇隔热条、第一压线、第二密封胶条、第三密封胶条,所述第一外框的一侧壁上设有第一延长臂,所述第一延长臂上开设有第一嵌装槽,所述内框的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前槽壁上设有第一定位凸部,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后槽壁上设有第二定位凸部,所述第一压线的一侧上设有第一顶压部,所述第一压线的另一侧壁上设有第一卡扣部,所述第一压线的另一侧壁上还设有第二卡扣部,所述第一压线的另一侧嵌置于第一安装槽中,并使第一卡扣部扣合在第一定位凸部上,还使第二卡扣部扣合在第二定位凸部上,所述第二密封胶条上设有第一嵌接部,所述第一嵌接部嵌装在第一嵌装槽上,所述第三密封胶条设置在第一顶压部上,所述第一外框与内框通过窗扇隔热条连接一起,所述第一外框与内框分别设置在玻璃的侧边上,并使第二密封胶条、第三密封胶条分别紧压在玻璃上,所述第一外框的另一侧铰接在第一固定框上,并使第一外框的外表面与第一固定框的外表面平齐,还使第一外框紧压在第一密封胶条上,所述纱扇包括第二外框、窗纱、第二压线、第四密封胶条、第五密封胶条,所述第二外框的一侧壁上设有第二延长臂,所述第二延长臂上开设有第二嵌装槽,在靠近第二外框的第二延长臂上还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槽壁上设有第三定位凸部,所述第二压线的一侧上设有第二顶压部,所述第二顶压部上开设有第三嵌装槽,所述第二压线的另一侧上设有嵌接臂,所述嵌接臂上设有第四定位凸部,所述嵌接臂上开设有让位斜面,所述第二压线的另一侧上还设有第三顶压部,所述嵌接臂嵌置于第二安装槽中,并使第四定位凸部扣合在第三定位凸部上,还使第三顶压部顶压在第二外框上,所述第四密封胶条上设有第二嵌接部,所述第二嵌接部嵌装在第二嵌装槽上,所述第五密封胶条上设有第三嵌接部,所述第三嵌接部嵌装在第三嵌装槽上,所述第二外框、第二压线分别设置在窗纱的侧边上,并使第四密封胶条、第五密封胶条分别紧压在窗纱上,所述第二外框铰接在第二固定框上。优选地,本技术还包括第六密封胶条,所述第六密封胶条设置在第二卡扣部上,并使第六密封胶条紧压在第二定位凸部上。优选地,本技术还包括第七密封胶条,所述第四固定框的一侧壁上设有第一阻挡臂,所述第一阻挡臂上开设有第四嵌装槽,所述第七密封胶条上设有第四嵌接部,所述第四嵌接部嵌装在第四嵌装槽上,所述内框紧压在第七密封胶条上。优选地,本技术还包括第八密封胶条,所述第二外框的另一侧壁上设有第二阻挡臂,所述第二阻挡臂上开设有第五嵌装槽,所述第八密封胶条上设有第五嵌接部,所述第五嵌接部嵌装在第五嵌装槽上,所述第八密封胶条紧压在第四固定框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第二延长臂与第二压线的设置,在第二延长臂与第二压线之间形成有供窗纱安装的空间。且通过第二顶压部的设置,能使第二顶压部顶压在窗纱上,从而使窗纱能更加牢固地固定在第二外框上。由于第二延长臂上开设有第二安装槽,第二压线的嵌接臂嵌置于第二安装槽中,通过这样的设置,能使第二压线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二外框上,当需要对窗纱进行清洗或更换时,只需将第二压线拆卸下来,即可将窗纱从第二外框上拆卸下来,这能大大提高窗纱的清洁维护、更换效率。且由于第四定位凸部扣合在第三定位凸部上,第三顶压部顶压在第二外框上,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使第二压线与第二外框的连接更加牢固、可靠,这有助于提高第二压线与第二外框的连接结构可靠性。通过让位斜面的开设,能在让位斜面与第二安装槽的槽壁之间形成有让位间隙,这样可便于嵌接臂嵌入至第二安装槽中,以及便于第三定位凸部伸入至第二安装槽中,这有助于提高第二压线的安装便利性。由于第一外框的外表面与第一固定框的外表面平齐,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使窗扇不突出与窗框外,这样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就不易磕碰到窗扇上,这有助于提高内开内倒窗的结构可靠性与使用安全性。由于本技术中包括有第一密封胶条、第二密封胶条、第三密封胶条、第四密封胶条、第五密封胶条,这样通过多重的密封结构设计,能有效地提高内开内倒窗的密封性,从而可提高内开内倒窗的防水性能,可靠性更高。再由于各密封胶条在长期工作下,易出现老化的情况,从而需要经常进行检修或更换。由于第一密封胶条、第二密封胶条、第四密封胶条、第五密封胶条均采用嵌装的方式安装在窗扇、窗框、纱扇上,这样能使各密封胶条的拆装更加方便,从而能大大提高对各密封胶条的维护、更换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窗框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窗扇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纱扇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顶面、底面、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带有窗纱的内开内倒窗,包括窗框1、窗扇2、纱扇3,如图3所示,所述窗框1包括第一框架11、第二框架12,所述第一框架11包括第一固定框111、第二固定框112、第一窗框隔热条113,所述第一固定框111与第二固定框112通过第一窗框隔热条113连接一起,所述第二框架12包括第三固定框121、第四固定框122、第二窗框隔热条123、第一密封胶条124,所述第三固定框1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窗纱的内开内倒窗,其特征在于:包括窗框(1)、窗扇(2)、纱扇(3),/n所述窗框(1)包括第一框架(11)、第二框架(12),/n所述第一框架(11)包括第一固定框(111)、第二固定框(112)、第一窗框隔热条(113),所述第一固定框(111)与第二固定框(112)通过第一窗框隔热条(113)连接一起,/n所述第二框架(12)包括第三固定框(121)、第四固定框(122)、第二窗框隔热条(123)、第一密封胶条(124),所述第三固定框(121)的一侧壁上设有第一凸起部(125),所述第四固定框(122)的一侧壁上设有第二凸起部(126),所述第三固定框(121)设置在第一固定框(111)的一侧壁上,所述第四固定框(122)设置在第二固定框(112)的一侧壁上,所述第四固定框(122)与第三固定框(121)通过第二窗框隔热条(123)连接一起,所述第一密封胶条(124)上开设有第一卡槽(127),所述第一密封胶条(124)上还开设有第二卡槽(128),所述第一密封胶条(124)设置在第三固定框(121)、第四固定框(122)之间,并使第一凸起部(125)嵌入至第一卡槽(127)上,还使第二凸起部(126)嵌入至第二卡槽(128)上,/n所述窗扇(2)包括第一外框(21)、内框(22)、玻璃(23)、窗扇隔热条(24)、第一压线(25)、第二密封胶条(26)、第三密封胶条(27),所述第一外框(21)的一侧壁上设有第一延长臂(211),所述第一延长臂(211)上开设有第一嵌装槽(212),所述内框(22)的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221),所述第一安装槽(221)的前槽壁上设有第一定位凸部(222),所述第一安装槽(221)的后槽壁上设有第二定位凸部(223),所述第一压线(25)的一侧上设有第一顶压部(251),所述第一压线(25)的另一侧壁上设有第一卡扣部(252),所述第一压线(25)的另一侧壁上还设有第二卡扣部(253),所述第一压线(25)的另一侧嵌置于第一安装槽(221)中,并使第一卡扣部(252)扣合在第一定位凸部(222)上,还使第二卡扣部(253)扣合在第二定位凸部(223)上,所述第二密封胶条(26)上设有第一嵌接部(261),所述第一嵌接部(261)嵌装在第一嵌装槽(212)上,所述第三密封胶条(27)设置在第一顶压部(251)上,所述第一外框(21)与内框(22)通过窗扇隔热条(24)连接一起,所述第一外框(21)与内框(22)分别设置在玻璃(23)的侧边上,并使第二密封胶条(26)、第三密封胶条(27)分别紧压在玻璃(23)上,所述第一外框(21)的另一侧铰接在第一固定框(111)上,并使第一外框(21)的外表面与第一固定框(111)的外表面平齐,还使第一外框(21)紧压在第一密封胶条(124)上,/n所述纱扇(3)包括第二外框(31)、窗纱(32)、第二压线(33)、第四密封胶条(34)、第五密封胶条(35),所述第二外框(31)的一侧壁上设有第二延长臂(311),所述第二延长臂(311)上开设有第二嵌装槽(312),在靠近第二外框(31)的第二延长臂(311)上还开设有第二安装槽(313),所述第二安装槽(313)的槽壁上设有第三定位凸部(314),所述第二压线(33)的一侧上设有第二顶压部(331),所述第二顶压部(331)上开设有第三嵌装槽(332),所述第二压线(33)的另一侧上设有嵌接臂(333),所述嵌接臂(333)上设有第四定位凸部(334),所述嵌接臂(333)上开设有让位斜面(335),所述第二压线(33)的另一侧上还设有第三顶压部(336),所述嵌接臂(333)嵌置于第二安装槽(313)中,并使第四定位凸部(334)扣合在第三定位凸部(314)上,还使第三顶压部(336)顶压在第二外框(31)上,所述第四密封胶条(34)上设有第二嵌接部(341),所述第二嵌接部(341)嵌装在第二嵌装槽(312)上,所述第五密封胶条(35)上设有第三嵌接部(351),所述第三嵌接部(351)嵌装在第三嵌装槽(332)上,所述第二外框(31)、第二压线(33)分别设置在窗纱(32)的侧边上,并使第四密封胶条(34)、第五密封胶条(35)分别紧压在窗纱(32)上,所述第二外框(31)铰接在第二固定框(112)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窗纱的内开内倒窗,其特征在于:包括窗框(1)、窗扇(2)、纱扇(3),
所述窗框(1)包括第一框架(11)、第二框架(12),
所述第一框架(11)包括第一固定框(111)、第二固定框(112)、第一窗框隔热条(113),所述第一固定框(111)与第二固定框(112)通过第一窗框隔热条(113)连接一起,
所述第二框架(12)包括第三固定框(121)、第四固定框(122)、第二窗框隔热条(123)、第一密封胶条(124),所述第三固定框(121)的一侧壁上设有第一凸起部(125),所述第四固定框(122)的一侧壁上设有第二凸起部(126),所述第三固定框(121)设置在第一固定框(111)的一侧壁上,所述第四固定框(122)设置在第二固定框(112)的一侧壁上,所述第四固定框(122)与第三固定框(121)通过第二窗框隔热条(123)连接一起,所述第一密封胶条(124)上开设有第一卡槽(127),所述第一密封胶条(124)上还开设有第二卡槽(128),所述第一密封胶条(124)设置在第三固定框(121)、第四固定框(122)之间,并使第一凸起部(125)嵌入至第一卡槽(127)上,还使第二凸起部(126)嵌入至第二卡槽(128)上,
所述窗扇(2)包括第一外框(21)、内框(22)、玻璃(23)、窗扇隔热条(24)、第一压线(25)、第二密封胶条(26)、第三密封胶条(27),所述第一外框(21)的一侧壁上设有第一延长臂(211),所述第一延长臂(211)上开设有第一嵌装槽(212),所述内框(22)的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221),所述第一安装槽(221)的前槽壁上设有第一定位凸部(222),所述第一安装槽(221)的后槽壁上设有第二定位凸部(223),所述第一压线(25)的一侧上设有第一顶压部(251),所述第一压线(25)的另一侧壁上设有第一卡扣部(252),所述第一压线(25)的另一侧壁上还设有第二卡扣部(253),所述第一压线(25)的另一侧嵌置于第一安装槽(221)中,并使第一卡扣部(252)扣合在第一定位凸部(222)上,还使第二卡扣部(253)扣合在第二定位凸部(223)上,所述第二密封胶条(26)上设有第一嵌接部(261),所述第一嵌接部(261)嵌装在第一嵌装槽(212)上,所述第三密封胶条(27)设置在第一顶压部(251)上,所述第一外框(21)与内框(22)通过窗扇隔热条(24)连接一起,所述第一外框(21)与内框(22)分别设置在玻璃(23)的侧边上,并使第二密封胶条(26)、第三密封胶条(27)分别紧压在玻璃(23)上,所述第一外框(21)的另一侧铰接在第一固定框(111)上,并使第一外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启辉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恒锠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