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移动感应的轨道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铁路
,具体为一种基于移动感应的轨道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铁路轨道,简称路轨、铁轨、轨道等。用于铁路上,并与转辙器合作,令火车无需转向便能行走,轨道通常由两条平行的钢轨组成,钢轨固定放在轨枕上,轨枕之下为路碴,以钢铁制成的路轨,可以比其它物料承受更大的重量,轨枕亦称枕木,或路枕,功用是把钢轨的重量分开散布,和保持路轨固定,维持路轨的轨距,一般而言,轨道的底部为石砾铺成的路碴。路碴亦称道碴、碎石或道床,是为轨道提供弹性及排水功能,铁轨也可以铺在混凝土筑成的基座上(在桥上就相当常见),甚至嵌在混凝土里面,现有的铁路轨道均是通过多段组合拼接构成,在轨道的连接处通过外加固定板实现对两段轨道的连接和固定,但是,现有的轨道连接结构不具备便偏移感应功能,当轨道连接处出现移动时,无法被及时发现,对列车的通行产生较大的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移动感应的轨道连接结构,解决了现有的轨道连接结构不具备移动感应功能,巡检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移动感应的轨道连接结构,包括混凝土轨枕(1)、前钢轨(3)、后钢轨(4)、轨道道床(7)、第一距离传感器(12)和第二距离传感器(13),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道床(7)上等间距设置有混凝土轨枕(1),相邻两个所述混凝土轨枕(1)之间设置有轨枕连接杆(2),且混凝土轨枕(1)之间通过轨枕连接杆(2)固定连接,所述混凝土轨枕(1)上设置有前钢轨(3)和后钢轨(4),所述前钢轨(3)和后钢轨(4)首尾相接,所述前钢轨(3)的两侧和后钢轨(4)的两侧均设置一有钢轨固定脚(5),所述钢轨固定脚(5)上安装有钢轨螺栓固定组件(6),所述前钢轨(3)和后钢轨(4)的连接处外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移动感应的轨道连接结构,包括混凝土轨枕(1)、前钢轨(3)、后钢轨(4)、轨道道床(7)、第一距离传感器(12)和第二距离传感器(13),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道床(7)上等间距设置有混凝土轨枕(1),相邻两个所述混凝土轨枕(1)之间设置有轨枕连接杆(2),且混凝土轨枕(1)之间通过轨枕连接杆(2)固定连接,所述混凝土轨枕(1)上设置有前钢轨(3)和后钢轨(4),所述前钢轨(3)和后钢轨(4)首尾相接,所述前钢轨(3)的两侧和后钢轨(4)的两侧均设置一有钢轨固定脚(5),所述钢轨固定脚(5)上安装有钢轨螺栓固定组件(6),所述前钢轨(3)和后钢轨(4)的连接处外侧和内侧分别设置有轨道外夹板(8)和轨道内夹板(9),所述轨道外夹板(8)和轨道内夹板(9)上安装有轨道夹板螺栓固定组件(10),所述轨道外夹板(8)和轨道内夹板(9)通过轨道夹板螺栓固定组件(10)固定在前钢轨(3)和后钢轨(4)的连接处两侧,两个所述轨道内夹板(9)之间的混凝土轨枕(1)的中间安装有固定板(11),所述固定板(11)上朝向左右两侧前钢轨(3)和后钢轨(4)接缝处分别安装有第一距离传感器(12)和第二距离传感器(13),所述轨道道床(7)的一侧设置有设备箱(15),所述设备箱(15)的内部设置有PLC控制器(16),所述PLC控制器(16)与第一距离传感器(12)和第二距离传感器(13)电性连接,所述设备箱(15)的前端安装有无线信号收发器(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移动感应的轨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华,梁锦华,曹叶,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碳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