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压装发动机皮带轮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6211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压装发动机皮带轮的装置,包括固定架、油缸、连接装置、定位板、压装杆,所述的固定架包括安装板、L形连接板,2个所述L形连接板的右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左端固定有所述定位板;所述油缸固定在所述安装板的右侧,且其伸缩杆穿过所述安装板;所述连接装置固定在油缸伸缩杆的端部;所述压装杆的右端与所述连接装置连接,其左端指向所述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开设有与所述压装杆位置对应的压装孔以及与曲轴端的螺孔位置对应的定位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紧凑、经久耐用、压装高效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压装发动机皮带轮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附件装配
,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压装发动机皮带轮的装置。
技术介绍
发动机在流水线上安装时,需要对皮带轮安装在发动机曲轴上,现皮带轮安装在发动机曲轴需要人工定位安装,工作效率低,人工劳动强度大。目前有专利技术皮带轮压装装置及压装方法,申请号:201310276302.7,该专利公开利用油缸推杆装配皮带轮的技术方案,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由于该技术方案是利用螺杆与曲轴端的丝孔连接,使用的过程中,螺杆对曲轴端的丝孔产生拉力有可能会破坏曲轴端的丝孔螺纹;而且,该技术方案采用的油缸的伸缩杆直接参与压装皮带轮,油缸的伸缩杆位置无法改变,当皮带轮受力不均匀时,油缸的伸缩杆无法做出应对,长时间使用后导致伸缩杆变形或油缸漏油,而伸缩杆变形后维修困难,如不维修又导致整个装置报废,维护成本高。以上
技术介绍
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技术的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
技术介绍
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紧凑、经久耐用、压装高效的自动压装发动机皮带轮的装置。优选地,本技术还可以具有如下技术特征:一种自动压装发动机皮带轮的装置,包括固定架、油缸、连接装置、定位板、压装杆,所述的固定架包括安装板、L形连接板,2个所述L形连接板的右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左端固定有所述定位板;所述油缸固定在所述安装板的右侧,且其伸缩杆穿过所述安装板;所述连接装置固定在油缸伸缩杆的端部;所述压装杆的右端与所述连接装置连接,其左端指向所述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开设有与所述压装杆位置对应的压装孔以及与曲轴端的螺孔位置对应的定位孔。进一步地,所述的压装杆有3个。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导向隔套、过渡件、连接件、安装盘,所述导向隔套固定在所述安装板的左侧,其设有与油缸伸缩杆匹配的通孔;所述连接件呈凸台状,其与油缸伸缩杆的端部螺纹连接;所述过渡件设置在所述安装盘和所述连接件之间;所述安装盘设有活动套,所述活动套设有中心孔,所述压装杆的右端与所述中心孔活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压装杆的右端为球面;所述中心孔包括直孔和圆弧过渡面,所述直孔的直径与所述压装杆的球面匹配,所述圆弧过渡面的弧度与所述压装杆的球面匹配;所述安装盘在与所述压装杆对应的位置开设有V形让位槽。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板和所述连接装置之间还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与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板还开设有与所述压装杆位置对应的导向孔。进一步地,还包括导向套,所述导向套设置在所述导向孔中;所述压装杆的左端设有尼龙缓冲胶。进一步地,还包括压装到位感应装置,所述压装到位感应装置包括连接杆、撞针、感应开关、控制器,所述感应开关固定在所述L形连接板的外侧,该L形连接板上设有与所述连接杆位置对应的让位槽;所述连接杆的后端固定在所述连接装置上,其前端从所述让位槽穿出所述L形连接板的外侧,所述撞针设在所述连接杆的前端,且其针尖指向所述感应开关;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感应开关、油缸信号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压装到位感应装置还包括套筒、弹簧、螺杆头,所述螺杆头螺纹连接在所述套筒的端部;所述撞针与所述套筒伸缩活动连接;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撞针的右端以及所述螺杆头的左端连接固定。本技术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包括:1)通过设置定位螺钉起到导向及辅助定位皮带轮的作用,压装的过程不会对曲轴端部的螺孔产生拉力,不会破坏其螺孔螺纹;2)设置过渡件连接安装盘和连接件,可以通过调节过渡件调节安装盘和连接件的相对位置,还能分化减少油缸伸缩杆受到的扭转力;3)利用活动套和V形让位槽联合定位压装杆,即使在压装皮带轮的过程中出现皮带轮受力不均匀的情况,不仅能通过压装杆带有的浮动量慢慢将皮带轮压装到位,也不会对油缸造成损伤;4)利用尼龙缓冲胶与皮带轮的端面抵接,起到保护皮带轮的作用,从而能够加快压装皮带轮的效率;5)通过压装到位感应装置调控油缸的启停,准确控制压装的进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机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应用示意图。图3是图1中A部放大图。图4是图1中B部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的活动套仰视图。图6是图5的剖面图。图7是本技术的连接装置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爆炸图。图9是本技术的连接件立体图。图10的本技术的压装到位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对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及其应用。参照以下附图,将描述非限制性和非排他性的实施例,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除非另外特别说明。如图1-10所示的一种自动压装发动机皮带轮的装置,包括固定架(51,52,53)、油缸13、连接装置(71,71,73,74)、定位板4、压装杆10,所述的固定架包括安装板51、L形连接板(52,53),2块L形连接板的横杆52的右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板51的两侧,2块L形连接板的竖板53相对设置并形成竖直方向的限位面,且2块L形连接板的竖板之间的开口54用于安装皮带轮3。所述的油缸13装配在安装板51的右端面,安装板51还设有供油缸13伸缩杆位移的穿孔。所述连接装置(71,71,73,74)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油缸13伸缩杆的端部。所述定位板4通过螺栓竖直固定在2块L形连接板的横杆之间,定位板4的板面上开设有安装定位螺钉43的定位孔41和连接压装杆10的压装孔42。所述压装杆10的右端与所述连接装置连接,其左端指向所述定位板4并与压装孔42的位置对应。使用本装置时,将皮带轮3放在曲轴端1和定位板4之间,然后利用定位螺钉43将皮带轮3预定位在曲轴端1上,定位板4的左侧面与皮带轮3的右端面抵接;驱动油缸13的伸缩杆伸长,使压装杆10穿过定位板4的压装孔42后抵接在皮带轮3的右端面,并将皮带轮3压装到曲轴端1上。本技术方案中,定位螺钉43起到导向及辅助定位皮带轮3的作用,压装的过程不会对曲轴端1的螺孔2产生拉力,也就不会破坏该螺孔2的螺纹。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压装杆10有3个,3个压装杆10作用在皮带轮3上,使皮带轮3受力更加均匀,提高压装皮带轮3的工作效率。为便于使用本装置,在L形连接板的右端还固定有手柄14。其他可行的动力装置中,也可以使用气缸替换油缸13。具体的,参照图4-9,所述连接装置(71,71,73,74)包括导向隔套74、过渡件72、连接件73、安装盘71,所述导向隔套74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板51的左端面,其设有与油缸12伸缩杆匹配的通孔741。所述连接73呈凸台状,其凸台733设有内螺纹与油缸13伸缩杆端部的外螺纹连接,并用螺母131进行锁紧。油缸伸缩杆收缩状态下,连接件73的凸台限位面7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压装发动机皮带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油缸、连接装置、定位板、压装杆,所述的固定架包括安装板、L形连接板,2个所述L形连接板的右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左端固定有所述定位板;所述油缸固定在所述安装板的右侧,且其伸缩杆穿过所述安装板;所述连接装置固定在油缸伸缩杆的端部;所述压装杆的右端与所述连接装置连接,其左端指向所述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开设有与所述压装杆位置对应的压装孔以及与曲轴端的螺孔位置对应的定位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压装发动机皮带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油缸、连接装置、定位板、压装杆,所述的固定架包括安装板、L形连接板,2个所述L形连接板的右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左端固定有所述定位板;所述油缸固定在所述安装板的右侧,且其伸缩杆穿过所述安装板;所述连接装置固定在油缸伸缩杆的端部;所述压装杆的右端与所述连接装置连接,其左端指向所述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开设有与所述压装杆位置对应的压装孔以及与曲轴端的螺孔位置对应的定位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压装发动机皮带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装杆有3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压装发动机皮带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导向隔套、过渡件、连接件、安装盘,所述导向隔套固定在所述安装板的左侧,其设有与油缸伸缩杆匹配的通孔;所述连接件呈凸台状,其与油缸伸缩杆的端部螺纹连接;所述过渡件设置在所述安装盘和所述连接件之间;所述安装盘设有活动套,所述活动套设有中心孔,所述压装杆的右端与所述中心孔活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压装发动机皮带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装杆的右端为球面;所述中心孔包括直孔和圆弧过渡面,所述直孔的直径与所述压装杆的球面匹配,所述圆弧过渡面的弧度与所述压装杆的球面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雄伟梁纪纲梁业李进莫启兴朱艺成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