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轴搅拌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5944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轴搅拌釜,包括有釜体、搅拌组件、辅助组件和移动组件,釜体外部贯穿内部安装有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外部安装有辅助组件,釜体底端固定有移动组件;搅拌组件包括进料口、密封盖、电机、主动轴和搅拌杆,釜体外部一侧贯穿内部安装有进料口,进料口外部套接有密封盖,釜体顶端固定有电机,电机底端贯穿釜体内部安装有主动轴,主动轴底端焊接有搅拌杆;辅助组件包括空腔、主动轮、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从动轴和搅拌叶片,釜体内部顶端位于主动轴外侧位置处开设有空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优化了现有搅拌釜,设置有两个搅拌轴,主动轴和从动轴通过齿轮配合使得搅拌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轴搅拌釜
本技术涉及搅拌釜领域,具体是一种双轴搅拌釜。
技术介绍
搅拌釜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与反应釜性能原理一样,实现工艺要求的混配功能,将原料加入搅拌釜中,通过搅拌使得原料混合均匀,但现有的搅拌釜内部搅拌机构多采用单轴搅拌,使得搅拌过程单一,搅拌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双轴搅拌釜,使用方便,优化了现有搅拌釜,设置有两个搅拌轴,主动轴和从动轴通过齿轮配合使得搅拌效果更好。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双轴搅拌釜,包括有釜体、搅拌组件、辅助组件和移动组件,釜体外部贯穿内部安装有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外部安装有辅助组件,釜体底端固定有移动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进料口、密封盖、电机、主动轴和搅拌杆,釜体外部一侧贯穿内部安装有进料口,进料口外部套接有密封盖,釜体顶端固定有电机,电机底端贯穿釜体内部安装有主动轴,主动轴底端焊接有搅拌杆。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辅助组件包括空腔、主动轮、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从动轴和搅拌叶片,釜体内部顶端位于主动轴外侧位置处开设有空腔,主动轴外侧位于空腔中部位置处焊接有主动轮,主动轮外部一侧安装有第一从动轮,主动轮外部另一侧安装有第二从动轮,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底端贯穿空腔底端均焊接有从动轴,从动轴外侧焊接有搅拌叶片。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承重台、支撑柱和万向轮,釜体底端固定有承重台,承重台底端四角均固定有支撑柱,支撑柱底端安装有万向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搅拌杆内部开设有通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主动轮、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之间均通过锯齿契合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万向轮数量为四个,且万向轮外侧中部安装有锁扣。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打开密封盖从进料口向釜体内部注入原料,使用搅拌组件和辅助组件进行搅拌,使用移动组件移动釜体,打开电机,电机带动主动轴转动,从而带动空腔内部的主动轮转动,搅拌杆随着主动轴转动进行搅拌,主动轮转动,带动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向反方向转动,从而带动从动轴和搅拌叶片转动,对原料进行正向和反向同时搅拌,使得搅拌效果更好,承重台起到支撑作用,可通过支撑柱下方的万向轮移动釜体,更加方便,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优化了现有搅拌釜,设置有两个搅拌轴,主动轴和从动轴通过齿轮配合使得搅拌效果更好。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附图说明本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一种双轴搅拌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双轴搅拌釜的第一从动轮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双轴搅拌釜的搅拌杆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釜体;2、搅拌组件;3、辅助组件;4、移动组件;21、进料口;22、密封盖;23、电机;24、主动轴;25、搅拌杆;31、空腔;32、主动轮;33、第一从动轮;34、第二从动轮;35、从动轴;36、搅拌叶片;41、承重台;42、支撑柱;43、万向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轴搅拌釜,包括有釜体1、搅拌组件2、辅助组件3和移动组件4,釜体1外部贯穿内部安装有搅拌组件2,搅拌组件2外部安装有辅助组件3,釜体1底端固定有移动组件4;所述搅拌组件2包括进料口21、密封盖22、电机23、主动轴24和搅拌杆25,釜体1外部一侧贯穿内部安装有进料口21,进料口21外部套接有密封盖22,便于原料的进入,釜体1顶端固定有电机23,便于带动主动轴24转动,电机23底端贯穿釜体1内部安装有主动轴24,主动轴24底端焊接有搅拌杆25。所述辅助组件3包括空腔31、主动轮32、第一从动轮33、第二从动轮34、从动轴35和搅拌叶片36,釜体1内部顶端位于主动轴24外侧位置处开设有空腔31,主动轴24外侧位于空腔31中部位置处焊接有主动轮32,主动轮32外部一侧安装有第一从动轮33,主动轮32外部另一侧安装有第二从动轮34,第一从动轮33和第二从动轮34底端贯穿空腔31底端均焊接有从动轴35,从动轴35外侧焊接有搅拌叶片36,便于配合从动轴35进行反方向的搅拌。所述移动组件4包括承重台41、支撑柱42和万向轮43,釜体1底端固定有承重台41,起到支撑作用,承重台41底端四角均固定有支撑柱42,支撑柱42底端安装有万向轮43,便于釜体1的移动。所述搅拌杆25内部开设有通孔,防止受力面积太大导致搅拌杆25转动困难。所述主动轮32、第一从动轮33和第二从动轮34之间均通过锯齿契合连接,便于通过主动轮32转动带动第一从动轮33和第二从动轮34反方向转动,进行两个方向的搅拌。所述万向轮43数量为四个,且万向轮43外侧中部安装有锁扣,便于通过万向轮43移动釜体1,通过锁扣锁紧固定釜体1的位置。使用方法及其工作原理:打开密封盖22从进料口21向釜体1内部注入原料,使用搅拌组件2和辅助组件3进行搅拌,使用移动组件4移动釜体1,打开电机23,电机23带动主动轴24转动,从而带动空腔31内部的主动轮32转动,搅拌杆25随着主动轴24转动进行搅拌,主动轮32转动,带动第一从动轮33和第二从动轮34向反方向转动,从而带动从动轴35和搅拌叶片36转动,对原料进行正向和反向同时搅拌,使得搅拌效果更好,承重台41起到支撑作用,可通过支撑柱42下方的万向轮43移动釜体1,更加方便。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优化了现有搅拌釜,设置有两个搅拌轴,主动轴和从动轴通过齿轮配合使得搅拌效果更好。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轴搅拌釜,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釜体(1)、搅拌组件(2)、辅助组件(3)和移动组件(4),釜体(1)外部贯穿内部安装有搅拌组件(2),搅拌组件(2)外部安装有辅助组件(3),釜体(1)底端固定有移动组件(4);/n所述搅拌组件(2)包括进料口(21)、密封盖(22)、电机(23)、主动轴(24)和搅拌杆(25),釜体(1)外部一侧贯穿内部安装有进料口(21),进料口(21)外部套接有密封盖(22),釜体(1)顶端固定有电机(23),电机(23)底端贯穿釜体(1)内部安装有主动轴(24),主动轴(24)底端焊接有搅拌杆(2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轴搅拌釜,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釜体(1)、搅拌组件(2)、辅助组件(3)和移动组件(4),釜体(1)外部贯穿内部安装有搅拌组件(2),搅拌组件(2)外部安装有辅助组件(3),釜体(1)底端固定有移动组件(4);
所述搅拌组件(2)包括进料口(21)、密封盖(22)、电机(23)、主动轴(24)和搅拌杆(25),釜体(1)外部一侧贯穿内部安装有进料口(21),进料口(21)外部套接有密封盖(22),釜体(1)顶端固定有电机(23),电机(23)底端贯穿釜体(1)内部安装有主动轴(24),主动轴(24)底端焊接有搅拌杆(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轴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组件(3)包括空腔(31)、主动轮(32)、第一从动轮(33)、第二从动轮(34)、从动轴(35)和搅拌叶片(36),釜体(1)内部顶端位于主动轴(24)外侧位置处开设有空腔(31),主动轴(24)外侧位于空腔(31)中部位置处焊接有主动轮(32),主动轮(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慧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南泉化工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