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检测霍乱弧菌01群0139群及霍乱毒素的试纸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5344 阅读:3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快速检测霍乱弧菌01群、0139群及霍乱毒素的试纸条,有效解决检测霍乱弧菌01群、0139群及霍乱毒素的多联免疫层析问题,该试纸条是在PVC板载体上自下而上依次连接有样品垫、胶体金结合物垫、硝酸纤维素膜和吸收垫,硝酸纤维素膜贴装在PVC板载体上面,胶体金结合物垫上分别叠加标记着一株抗霍乱弧菌01群单抗、一株抗霍乱弧菌0139群单抗和一株抗霍乱毒素单抗,或是其三者的混合,硝酸纤维素膜在T↓[1]区、T↓[2]区、T↓[3]区分别包被有与胶体金结合物垫上相匹配的另外三株单克隆抗体,C区包被有抗鼠免疫球蛋白的抗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独特,使用方便,检测结果准确,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经济、安全,对霍乱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次操作即可同时快速检测霍乱弧菌01群、0139群及霍乱毒素的试纸条。
技术介绍
霍乱是由产霍乱毒素的霍乱弧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由于霍乱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故被我国传染病法列为甲类传染病,人类历史上有七次霍乱大流行,波及一百多个国家,夺取了上千万人的生命,01血清群是引发这七次大流行的主要血清群。1992年11月,一种新型的、非01血清群的霍乱弧菌在印度和孟加拉国家被发现,被命名为0139血清群,0139群霍乱弧菌很快波及到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被预测很可能会继01群霍乱弧菌后引发新的世界大流行。霍乱毒素是由致病的霍乱弧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它由A、B两个亚单位构成,其中A亚单位是霍乱毒素的产毒部分,它进入小肠细胞内,通过酶的作用,改变肠粘膜细胞的分泌功能,导致人体水分和电解质的大量丧失,严重时危及人的生命。归根结底,产毒型霍乱弧菌才是引起霍乱爆发、流行的罪魁祸首。如果分离到霍乱弧菌01型和0139型后,必须对分离的霍乱弧菌进行是否产毒的检测,如果不产生霍乱毒素,依现行法令不采取防疫措施。鉴于霍乱带给人类如此严重的威胁,国家相关部门已将霍乱的早期诊治工作作为霍乱的防治重点,因此,快速、简易、灵敏、特异、安全的检测霍乱弧菌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霍乱01群和0139群的确诊多采用的是病原体的分离鉴定法,虽说特异性强,但耗时长,一般在十几个小时以上,不利于及时早期确诊,还有一些常规的辅助诊断方法如血清凝集试验、制动试验等,但这些方法存在特异性差、灵敏度低等问题,还有一种高灵敏度的方法,即聚合酶链反应(PCR),但使用这种方法所需的仪器昂贵且操作复杂,还极易因操作污染导致假阳性出现,不适宜在临床上推广使用,目前也有报道介绍应用免疫层析法检测霍乱弧菌,但该方法使用的是抗霍乱弧菌的多克隆抗体,其特异性就不如使用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强,且容易发生01群和0139群的交叉反应。现有的检测霍乱毒素的方法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其产毒的基因片断进行扩增,虽说灵敏度较高,但该方法耗时长,费用高,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严格,不利于病人样品的快速筛选及检测的普及。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的快速检测霍乱弧菌01群0139群及霍乱毒素的试纸条,可快速一次解决检测霍乱弧菌01群、0139群及霍乱毒素的多联免疫层析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该试纸条是在PVC板载体上,自下而上依次连接有样品垫、胶体金结合物垫、硝酸纤维素膜(即N.C膜)和吸收垫,硝酸纤维素膜贴装在PVC板载体上面,胶体金结合物垫上分别叠加标记着一株抗霍乱弧菌01群单克隆抗体、一株抗霍乱弧菌0139群单克隆抗体和一株抗霍乱毒素单克隆抗体,或是其三者的混合,硝酸纤维素膜上有T1区、T2区、T3区和C区,T1区、T2区、T3区上分别包被有与胶体金结合物垫上的单克隆抗体相匹配的另外一株抗霍乱弧菌01群单克隆抗体、一株抗霍乱弧菌0139群单克隆抗体和一株抗霍乱毒素单克隆抗体,C区包被有抗鼠免疫球蛋白的抗体,本专利技术结构独特,使用方便,检测结果准确,不与其他肠道细菌产生交叉反应,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经济、安全,特别适用于现场和临床标本的快速检测和鉴定,对霍乱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侧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主视图。五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由图1、图2给出,本专利技术是在PVC板载体1上,自下而上依次连接有样品垫2、胶体金结合物垫3、硝酸纤维素膜4和吸收垫5,硝酸纤维膜4贴装在PVC板载体1上面,胶体金结合物垫3上分别叠加标记着一株抗霍乱弧菌01群单克隆抗体、一株抗霍乱弧菌0139群单克隆抗体和一株抗霍乱毒素单克隆抗体或是其三者的混合,硝酸纤维素膜4上有T1区、T2区、T3区和C区,T1区、T2区、T3区上分别包被有与胶体金结合物垫上的单克隆抗体相匹配的另外一株抗霍乱弧菌01群单克隆抗体、一株抗霍乱弧菌0139群单克隆抗体和一株抗霍乱毒素单克隆抗体,C区包被有抗鼠免疫球蛋白的抗体。为了保证使用安全和使用效果,所说的硝酸纤维素膜一端被吸收垫5的凸沿7压装在PVC板载体1上,另一端经胶体结合物垫3由样品垫2的凸沿6压装在PVC板载体1上。所说的抗霍乱弧菌01群单克隆抗体、抗霍乱弧菌0139群单克隆抗体和抗霍乱毒素单克隆抗体是采用常规的通用技术小鼠脾脏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融合技术分别制备的,并通过对所有单克隆抗体的配对,筛选,最终选定一对抗霍乱弧菌01群、一对抗霍乱弧菌0139群和一对抗霍乱毒素的三对(六株)强势单克隆抗体,将选下的单克隆抗体经过常规纯化技术纯化后,分别置于胶体金结合物和T1区、T2区及T3区上即可。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情况是A、直接用吸管取病人的水样便标本或碱性蛋白胨水增菌后的病人标本约150ul,加入到试纸条的样品垫端。B、5-15分钟内观察结果。C、结果判定如果只有C区出现红色条带,则为阴性;如在C区、T1区出现两条红色条带,则为01群霍乱弧菌感染但不产毒;如在C区及T1、T3区出现三条红色条带,则为01群霍乱弧菌感染且产毒;如在C区、T2区出现两条红色条带,则为0139群霍乱弧菌感染但不产毒;如在C区及T2、T3区出现三条红色条带,则为0139群霍乱弧菌感染且产毒。此外,为了防止操作过程中造成病原菌的污染,最好再为该专利技术配备检测卡,样品直接加入到样品槽内,可在显示窗内读结果,由于检测卡密封性好,便于安全操作,使用后也便于处理。本专利技术使用的生物原材料为特异性强的两株抗霍乱弧菌01群单克隆抗体、两株抗霍乱弧菌0139群单克隆抗体和两株抗霍乱毒素单克隆抗体。经试验,该试纸条与以下高浓度细菌均无交叉反应,这些细菌包括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副溶血性弧菌、拟态弧菌、小肠结肠性耶尔森氏菌、麦氏弧菌、沙门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乙型副伤寒杆菌、丙型副伤寒杆菌、变形杆菌、志贺氏杆菌、河弧菌、枸橼酸杆菌和双岐杆菌等,试验方法是先将上述细菌分别稀释至109个/ml,各取150μl,滴加到本专利技术试纸条的样品垫上,5-15分钟,观察结果,均为阴性,表明本专利技术试纸条与以上细菌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强,此外,经过120例试验,该试纸条检测结果准确率非常高,准确率高达98%以上,而且经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鉴定,该试纸条检测霍乱弧菌的最低检出率为104-105个/ml,非常突出的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经济,安全之特点,有效克服了现有检测霍乱弧菌时间长、效率低,贻误最佳治疗时间的问题,特别适用于现场和临床标本的快速检测,解决了长期人们想解决而又未解决快速准确检测霍乱弧菌的问题,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权利要求1.一种快速检测霍乱弧菌01群0139群及霍乱毒素的试纸条,其特征在于是,在PVC板载体(1)上,自下而上依次连接有样品垫(2)、胶体金结合物垫(3)、硝酸纤维素膜(4)和吸收垫(5),硝酸纤维膜(4)贴装在PVC板载体(1)上面,胶体金结合物垫(3)上分别叠加标记着一株抗霍乱弧菌01群单克隆抗体、一株抗霍乱弧菌0139群单克隆抗体和一株抗霍乱毒素单克隆抗体或是其三者的混合,硝酸纤维素膜(4)上有T1区、T2区、T3区和C区,T1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快速检测霍乱弧菌01群0139群及霍乱毒素的试纸条,其特征在于是,在PVC板载体(1)上,自下而上依次连接有样品垫(2)、胶体金结合物垫(3)、硝酸纤维素膜(4)和吸收垫(5),硝酸纤维膜(4)贴装在PVC板载体(1)上面,胶体金结合物垫(3)上分别叠加标记着一株抗霍乱弧菌01群单克隆抗体、一株抗霍乱弧菌0139群单克隆抗体和一株抗霍乱毒素单克隆抗体或是其三者的混合,硝酸纤维素膜(4)上有T↓[1]区、T↓[2]区、T↓[3]区和C区,T↓[1]区、T↓[2]区、T↓[3]区上分别包被有与胶体金结合物垫上的单克隆抗体相匹配的另外一株抗霍乱弧菌01群单克隆抗体、一株抗霍乱弧菌0139群单克隆抗体和一株抗霍乱毒素单克隆抗体,C区包被有抗鼠免疫球蛋白的抗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书豪周蕾郑篷举王玉珠杨艳艳刘昊旻张晨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理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