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快速固定导线的锂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5240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快速固定导线的锂电池,其结构包括锂电池、导接机构、电极柱、固定板、机壳、连接导接片、快速固定机构,锂电池之间通过连接导接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可快速固定导线的锂电池,拉把带动限位板向上移动,从而拉伸缓冲弹簧,在限位板带动下,将导电柱拉出上封盖上方,然后在将导线穿过线孔,在往下拉动,在将线芯穿过穿线孔,然后在将多余的线芯缠绕在连接柱与连接盘所形成的线槽环上,最后松开拉把,限位板在缓冲弹簧带动下,往下移动,致使导电柱嵌入到接电导槽内部,实现触点之间相互接触通电,从而能够快速的将导线连接到锂电池,实现电能的输送,无需再借助外部工具来对导线进行焊接固定,使得操作更加的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快速固定导线的锂电池
本技术是一种可快速固定导线的锂电池,属于锂电池

技术介绍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但是现有技术的仍存在以下缺陷:在将锂电池安装到电子产品内时,需要借助外部电焊器将电子产品上的接电导线焊接到锂电池的电极柱上,操作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快速固定导线的锂电池,以解决的现有技术在将锂电池安装到电子产品内时,需要借助外部电焊器将电子产品上的接电导线焊接到锂电池的电极柱上,操作较为繁琐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快速固定导线的锂电池,其结构包括锂电池、导接机构、电极柱、固定板、机壳、连接导接片、快速固定机构,所述锂电池之间通过连接导接片,所述导接机构固定安装于锂电池上方,所述电极柱嵌入安装于导接机构上,所述锂电池镶嵌于机壳内部,所述快速固定机构镶嵌于机壳上方,所述导接机构位于快速固定机构下方,所述快速固定机构包括导电柱、连接柱、限位板、线孔、上封盖、拉把、穿线孔、连接盘、缓冲弹簧,所述导电柱嵌入于连接柱下方,所述连接柱上方与限位板下方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与拉把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限位板与线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限位板放置于上封盖上,所述导电柱贯穿于连接盘中心且固定连接,所述导电柱与穿线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缓冲弹簧上端焊接于限位板下方,所述缓冲弹簧下方固定安装于导接机构上。进一步地,所述导接机构包括接电导槽、支壳、电极板、嵌入槽,所述接电导槽贯穿于支壳上方,且与电极板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电极板安装于支壳内部,所述电极板与嵌入槽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导电柱嵌入于接电导槽上,所述电极柱贯穿于嵌入槽,且电极柱外环与嵌入槽内壁紧密贴合。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共设有两片,且焊接于机壳两侧。进一步地,所述电极柱共设有两个,且左侧为正电极柱、右侧为负电极柱。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与连接盘之间成线槽环结构。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可快速固定导线的锂电池,拉把带动限位板向上移动,从而拉伸缓冲弹簧,在限位板带动下,将导电柱拉出上封盖上方,然后在将导线穿过线孔,在往下拉动,在将线芯穿过穿线孔,然后在将多余的线芯缠绕在连接柱与连接盘所形成的线槽环上,最后松开拉把,限位板在缓冲弹簧带动下,往下移动,致使导电柱嵌入到接电导槽内部,实现触点之间相互接触通电,从而能够快速的将导线连接到锂电池,实现电能的输送,无需再借助外部工具来对导线进行焊接固定,使得操作更加的方便。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可快速固定导线的锂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快速固定机构正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导接机构侧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锂电池-1、导接机构-2、电极柱-3、固定板-4、机壳-5、连接导接片-6、快速固定机构-7、导电柱-71、连接柱-72、限位板-73、线孔-74、上封盖-75、拉把-76、穿线孔-77、连接盘-78、缓冲弹簧-79、接电导槽-21、支壳-22、电极板-23、嵌入槽-24。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与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快速固定导线的锂电池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锂电池1、导接机构2、电极柱3、固定板4、机壳5、连接导接片6、快速固定机构7,所述锂电池1之间通过连接导接片6,所述导接机构2固定安装于锂电池1上方,所述电极柱3嵌入安装于导接机构2上,所述锂电池1镶嵌于机壳5内部,所述快速固定机构7镶嵌于机壳5上方,所述导接机构2位于快速固定机构7下方,所述快速固定机构7包括导电柱71、连接柱72、限位板73、线孔74、上封盖75、拉把76、穿线孔77、连接盘78、缓冲弹簧79,所述导电柱71嵌入于连接柱72下方,所述连接柱72上方与限位板73下方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73与拉把76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限位板73与线孔74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限位板73放置于上封盖75上,所述导电柱71贯穿于连接盘78中心且固定连接,所述导电柱71与穿线孔77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缓冲弹簧79上端焊接于限位板73下方,所述缓冲弹簧79下方固定安装于导接机构2上,所述导接机构2包括接电导槽21、支壳22、电极板23、嵌入槽24,所述接电导槽21贯穿于支壳22上方,且与电极板2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电极板23安装于支壳22内部,所述电极板23与嵌入槽24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导电柱71嵌入于接电导槽21上,所述电极柱3贯穿于嵌入槽24,且电极柱3外环与嵌入槽24内壁紧密贴合,所述固定板4共设有两片,且焊接于机壳5两侧,所述电极柱3共设有两个,且左侧为正电极柱、右侧为负电极柱,所述连接柱72与连接盘78之间成线槽环结构。例如,当需要为电子产品提供电能时,只需通过拉动拉把76,使得拉把76带动限位板73向上移动,从而拉伸缓冲弹簧79,在限位板73带动下,将导电柱71拉出上封盖75上方,然后在将导线穿过线孔74,在往下拉动,在将线芯穿过穿线孔77,然后在将多余的线芯缠绕在连接柱72与连接盘78所形成的线槽环上,最后松开拉把76,限位板73在缓冲弹簧79带动下,往下移动,致使导电柱71嵌入到接电导槽21内部,实现触点之间相互接触通电,从而能够快速的将导线连接到锂电池1。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在将锂电池安装到电子产品内时,需要借助外部电焊器将电子产品上的接电导线焊接到锂电池的电极柱上,操作较为繁琐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拉把带动限位板向上移动,从而拉伸缓冲弹簧,在限位板带动下,将导电柱拉出上封盖上方,然后在将导线穿过线孔,在往下拉动,在将线芯穿过穿线孔,然后在将多余的线芯缠绕在连接柱与连接盘所形成的线槽环上,最后松开拉把,限位板在缓冲弹簧带动下,往下移动,致使导电柱嵌入到接电导槽内部,实现触点之间相互接触通电,从而能够快速的将导线连接到锂电池,实现电能的输送,无需再借助外部工具来对导线进行焊接固定,使得操作更加的方便。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快速固定导线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锂电池(1)、导接机构(2)、电极柱(3)、固定板(4)、机壳(5)、连接导接片(6)、快速固定机构(7),所述锂电池(1)之间通过连接导接片(6),所述导接机构(2)固定安装于锂电池(1)上方,所述电极柱(3)嵌入安装于导接机构(2)上,所述锂电池(1)镶嵌于机壳(5)内部,所述快速固定机构(7)镶嵌于机壳(5)上方,所述导接机构(2)位于快速固定机构(7)下方,所述快速固定机构(7)包括导电柱(71)、连接柱(72)、限位板(73)、线孔(74)、上封盖(75)、拉把(76)、穿线孔(77)、连接盘(78)、缓冲弹簧(79),所述导电柱(71)嵌入于连接柱(72)下方,所述连接柱(72)上方与限位板(73)下方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73)与拉把(76)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限位板(73)与线孔(74)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限位板(73)放置于上封盖(75)上,所述导电柱(71)贯穿于连接盘(78)中心且固定连接,所述导电柱(71)与穿线孔(77)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缓冲弹簧(79)上端焊接于限位板(73)下方,所述缓冲弹簧(79)下方固定安装于导接机构(2)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快速固定导线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锂电池(1)、导接机构(2)、电极柱(3)、固定板(4)、机壳(5)、连接导接片(6)、快速固定机构(7),所述锂电池(1)之间通过连接导接片(6),所述导接机构(2)固定安装于锂电池(1)上方,所述电极柱(3)嵌入安装于导接机构(2)上,所述锂电池(1)镶嵌于机壳(5)内部,所述快速固定机构(7)镶嵌于机壳(5)上方,所述导接机构(2)位于快速固定机构(7)下方,所述快速固定机构(7)包括导电柱(71)、连接柱(72)、限位板(73)、线孔(74)、上封盖(75)、拉把(76)、穿线孔(77)、连接盘(78)、缓冲弹簧(79),所述导电柱(71)嵌入于连接柱(72)下方,所述连接柱(72)上方与限位板(73)下方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73)与拉把(76)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限位板(73)与线孔(74)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限位板(73)放置于上封盖(7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晓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美特芯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