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4957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固定构造,能够实现低成本且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固定构造具备:壳体(10),其具有第1孔(14);输入部件(60),其具有第2孔(65),与旋转力的输入对应地相对于壳体(10)转动;扭簧(4),其进行施力,以使输入部件相对于壳体的在转动方向上的位置返回到规定的基准位置;以及固定部件(80),在使输入部件对抗扭簧的作用力而从基准位置转动到在俯视时第1孔与第2孔的至少局部重叠的规定的转动位置的状态下该固定部件跨第1孔和第2孔地插入,该固定部件具有第1插入部和第2插入部,该第1插入部具有压入固定到第1孔的部分,该第2插入部具有插入到第2孔的部分,通过固定部件而将输入部件固定在规定的转动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固定构造
本技术涉及将能够相对于固定侧单元转动的转动侧单元固定在以固定侧单元为基准设定的规定的转动位置处的固定构造。
技术介绍
以往,利用对所输入的旋转力进行检测的旋转传感器。在这样的旋转传感器中具备:壳体;输入部件,其被输入旋转力;转动部件,其能够与输入部件一同相对于壳体一体地转动;以及扭簧,其设置在壳体与转动部件之间,使输入部件和转动部件返回到规定的基准位置。另一方面,这样的旋转传感器在安装于安装部时,有时在将输入部件和转动部件固定于在壳体中设定的与上述基准位置不同的规定的转动位置的状态下进行安装。作为这样的安装所利用的技术,例如存在下述表示出处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的基准位置设定装置:在将相对于安装部相对地移动的可动部件安装于安装部时,设定安装基准位置。该基准位置设定装置构成为,为了将传感器主体的杆固定在预先设定的位置,在固定部件形成长孔,能够边进行微调边进行固定。该固定通过利用螺钉的紧固来进行。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50178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与传感器主体间的固定是通过利用螺钉来紧固固定部件而进行的,因此需要2个部件(螺钉和固定部件)。因此,还有对成本降低做改善上有余地。另外,与杆卡合的突起从固定部件的侧面突出设置,在进行固定时,需要使该突起从杆的下侧穿过并与该杆卡合,并利用螺钉进行紧固。因此,组装的作业性变差,存在改善的余地。另外,这样的作业也不容易进行自动化,因此需要由作业者进行,在降低制造成本上存在余地。技术内容因此,要求低成本且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的固定构造。本技术的固定构造的特征结构在于,具备:壳体,其具有第1孔;输入部件,其具有第2孔,与旋转力的输入对应地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扭簧,其进行施力,以使所述输入部件相对于所述壳体的在转动方向上的位置返回到规定的基准位置;以及固定部件,在使所述输入部件对抗所述扭簧的作用力而从所述基准位置转动到在俯视时所述第1孔与所述第2孔的至少局部重叠的规定的转动位置的状态下该固定部件跨所述第1孔和所述第2孔地插入,该固定部件具有第1插入部和第2插入部,该第1插入部具有压入固定到所述第1孔的部分,该第2插入部具有插入到所述第2孔的部分,通过所述固定部件而将所述输入部件固定在所述规定的转动位置。若采用这样的特征结构,由于将固定部件的第1插入部压入固定于壳体,将固定部件的第2插入部插入于输入部件的第2孔,因此能够利用一个固定部件将输入部件固定在规定的转动位置。另外,能够仅利用固定部件的压入而将输入部件相对于壳体进行固定,因此能够将作业简单化,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此外,能够容易使组装自动化、低成本化。另外,优选为,所述第1孔具有与所述输入部件的转动方向垂直的第1面和与该第1面相互平行的第2面,所述第2面是从所述输入部件作用有要使该输入部件对应于所述扭簧的作用力而返回到所述基准位置的面,在所述第2面设置有将所述固定部件朝向所述第1面推压的第1推压部。若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以固定部件的第1插入部中的按压到第1面的面为基准来确定第2插入部的位置,因此在将固定部件压入到壳体的状态下,准确地确定第2插入部的位置。由此,能够准确地进行相对于壳体在规定的转动位置做了固定的输入部件的在转动方向上的定位。此外,由于对固定部件进行压入固定,因此能够使固定部件不容易从壳体脱落。另外,优选为,所述第1插入部的与所述第1面对置的面和所述第2插入部的从所述输入部件作用有要进行所述返回的力的面在一个面内构成。若采用这样的结构,由于第2插入部的作用有要使输入部件返回的力的面与固定部件的第1插入部中的按压到第1面的面共面,因此能够更准确地进行相对于壳体在规定的转动位置做了固定的输入部件的在转动方向上的定位。另外,优选为,将所述第1孔的与所述第1面和所述第2面交叉的面作为第3面,所述固定部件使力在将所述第1插入部向所述第3面按压的方向上作用,并且还具有卡扣,该卡扣具有与所述壳体卡止的爪部。若采用这样的结构,由于通过卡扣而保持于壳体,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实现防止固定部件从壳体脱落。另外,优选为,将所述第1孔的与所述第1面和所述第2面交叉的面作为第3面,在所述第1孔的与所述第3面对置一侧的面设置有将所述第1插入部向所述第3面侧推压的第2推压部。若采用这样的结构,由于能够通过与第1推压部交叉的第2推压部而将固定部件向由第1面和第3面构成的角部按压,因此能够在将固定部件压入到壳体的状态下,更准确地确定第2插入部的位置。另外,优选为,在所述第1插入部与所述第2插入部之间设置有辅助所述第2插入部的断裂的断裂辅助部,用以当在所述固定部件插入到所述第1孔和所述第2孔的状态下,对所述输入部件输入了所述旋转力的情况下,使所述第2插入部断裂。若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开始实际使用时,不需要从壳体取下固定部件,仅通过对输入部件输入旋转力,就能够使输入部件成为能够转动的状态。附图说明图1是具备固定构造的旋转角检测传感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II-II线处的剖视图。图3是具备固定构造的旋转角检测传感器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固定部件的立体图。图5是固定部件的主视图。图6是固定部件的侧视图。图7是第1孔的放大图。图8是图1的VIII-VIII线处的剖视图。附图标记的说明4…扭簧;10…壳体;14…第1孔;41…第1面;42…第2面;43…第1推压部;44…第3面;45…面;46…第2推压部;60…输入部件;65…第2孔;80…固定部件;81…第1插入部;82…第2插入部;83…面;84…面;85…爪部;86…卡扣;87…断裂辅助部。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固定构造具有如下的功能,将与弹簧的作用力对应地转动的转动侧单元以相对于固定侧单元定位在规定的转动位置的状态下进行固定。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固定构造进行说明。此外,以下,举例说明具备固定构造的旋转角检测传感器1。这里,旋转角检测传感器1用于例如车辆的加速器踏板、制动踏板等被操作部件90的操作量的检测。图1中示出旋转角检测传感器1的立体图,图2中示出图1的II-II线处的剖视图,图3中示出旋转角检测传感器1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图3所示,旋转角检测传感器1具备固定侧单元2、转动侧单元3、扭簧4。固定侧单元2固定在旋转角检测传感器1的检测对象即旋转角的作为检测基准的部位(例如是不旋转的装置的壳体,如果是车辆,则为车体等)。与使旋转角检测传感器1的检测对象即旋转角产生的力的输入对应地,转动侧单元3相对于固定侧单元2转动。固定侧单元2具有壳体10、支架20、罩部件30。转动侧单元3具有永久磁铁40、转动部件50、输入部件60。在壳体10中,内装有磁检测元件5。壳体10具有主体部11和端子部12。主体部11与端子部12使用树脂而一体地形成。在主体部11的内部形成元件收容室18。多个导线端子6以露出的状态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定构造,其具备:/n壳体,其具有第1孔;/n输入部件,其具有第2孔,与旋转力的输入对应地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n扭簧,其进行施力,以使所述输入部件相对于所述壳体的在转动方向上的位置返回到规定的基准位置;以及/n固定部件,在使所述输入部件对抗所述扭簧的作用力而从所述基准位置转动到在俯视时所述第1孔与所述第2孔的至少局部重叠的规定的转动位置的状态下该固定部件跨所述第1孔和所述第2孔地插入,该固定部件具有第1插入部和第2插入部,该第1插入部具有压入固定到所述第1孔的部分,该第2插入部具有插入到所述第2孔的部分,/n通过所述固定部件而将所述输入部件固定在所述规定的转动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530 JP 2019-1014341.一种固定构造,其具备:
壳体,其具有第1孔;
输入部件,其具有第2孔,与旋转力的输入对应地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
扭簧,其进行施力,以使所述输入部件相对于所述壳体的在转动方向上的位置返回到规定的基准位置;以及
固定部件,在使所述输入部件对抗所述扭簧的作用力而从所述基准位置转动到在俯视时所述第1孔与所述第2孔的至少局部重叠的规定的转动位置的状态下该固定部件跨所述第1孔和所述第2孔地插入,该固定部件具有第1插入部和第2插入部,该第1插入部具有压入固定到所述第1孔的部分,该第2插入部具有插入到所述第2孔的部分,
通过所述固定部件而将所述输入部件固定在所述规定的转动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构造,其中,
所述第1孔具有与所述输入部件的转动方向垂直的第1面和与该第1面相互平行的第2面,
所述第2面是从所述输入部件作用有要使该输入部件对应于所述扭簧的作用力而返回到所述基准位置的力的面,
在所述第2面设置有将所述固定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榊原耕平吉泽直哉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