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微型发光单元的转移装置及转移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4053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微型发光单元的转移装置及转移方法,属于光电子技术领域。在实现时,先将微型发光单元按要求布置在置样板的UV膜上,由于UV膜有一定的粘性,可以对微型发光单元起到固定作用。通过固晶臂的真空气路将置样板吸附在玻璃压板上,并将置样板转移到固晶区进行固晶。待固晶操作完成,通过UV面光源的照射,使得UV膜失去粘性,完成对微型发光单元释放。该转移装置可以与常规固晶机的固晶臂配合使用,即可完成微型发光单元的转移,改装成本低,操作简便,转移效率高。同时,由于先进行微型发光单元的固晶再进行微型发光单元的释放,使得微型发光单元是在固定的状态下进行固晶,从而增加了微型发光单元固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微型发光单元的转移装置及转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电子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微型发光单元的转移装置及转移方法。
技术介绍
显示屏最直观的体验就是画质和显示效果,近年来,各种户外与室内显示应用场所皆对显示屏的分辨率、对比度和色彩管理等规格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传统LCD屏无法满足需求,同时也陷入了激烈的价格战中。因此,行业厂商转而开发Mini/MicroLED等新型显示技术。MiniLED是50-200μm尺寸LED晶体的应用,这种更小的晶体颗粒,几乎是传统尺寸LED晶体颗粒原料耗费的十分之一。更小颗粒的MiniLED虽说节约了上游成本,缩小了下游终端像素间距指标,可实现0.2~0.9mm像素颗粒的极小间距显示屏,但这也意味着为中游封装技术带来了更高的技术挑战,而新一代MiniLED产品要成功落地必须克服这个挑战。MiniLED微型发光单元的巨量转移方式有多种,目前主要采用的是抓放技术类。抓放技术主要是通过静电力、范德华力、电磁力等吸附微型发光单元进行转移,但由于需要产生这些吸附力,因此通常都要采用新的专用设备才能实现,使得转移成本高,工艺复杂,不利于量产化进程。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转移成本高,工艺复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微型发光单元的转移装置及转移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微型发光单元的转移装置,所述转移装置与固晶机的固晶臂配合,所述固晶臂具有一开口和与所述开口连通的容置腔,所述转移装置包括:UV面光源,所述UV面光源置于所述固晶臂的所述容置腔内,所述UV面光源的发光方向朝向所述开口,所述UV面光源与所述固晶臂控制系统电连接;玻璃压板,所述玻璃压板固定在所述开口上,所述玻璃压板的上环形布置有多个真空孔,所述真空孔与所述固晶臂的真空气路相连;以及置样板,所述置样板分为环形连接板和UV膜,所述环形连接板用于真空吸附在所述玻璃压板上,所述UV膜位于所述环形连接板的中空区域内,所述UV膜用于固定和释放所述微型发光单元。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微型发光单元的转移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吸取置样板;将所述置样板移动至固晶区;对所述置样板上的微型发光单元进行固晶操作;开启UV面光源,对所述置样板的UV膜进行照射;所述玻璃压板上移,完成所述微型发光单元与所述置样板的分离。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所述转移装置包括UV面光源,玻璃压板和置样板。所述UV面光源置于所述固晶臂的所述容置腔内,所述UV面光源的发光方向朝向所述开口,所述UV面光源与所述固晶臂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玻璃压板固定在所述开口上,所述玻璃压板上环形布置有多个真空孔,所述真空孔与所述固晶臂的真空气路相连。所述置样板分为环形连接板和UV膜,所述环形连接板用于真空吸附在所述玻璃压板上,所述UV膜位于所述环形连接板的中空区域内,所述UV膜用于固定和释放所述微型发光单元。在实现时,先将微型发光单元按要求布置在置样板的UV膜上,由于UV膜有一定的粘性,可以对微型发光单元起到固定作用。通过固晶臂的真空气路将置样板吸附在玻璃压板上,并将置样板转移到固晶区进行固晶。待固晶操作完成,通过UV面光源的照射,使得UV膜失去粘性,完成对微型发光单元释放。该转移装置与常规固晶机的固晶臂配合使用,即可完成微型发光单元的转移,改装成本低,操作简便,转移效率高。同时,由于先进行微型发光单元的固晶再进行微型发光单元的释放,使得微型发光单元是在固定的状态下进行固晶,从而增加了微型发光单元固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微型发光单元的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置样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附图1中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附图1中B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微型发光单元的转移方法的流程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微型发光单元的转移方法的流程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置样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焊盘的俯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焊盘和微型发光单元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微型发光单元20的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转移装置与固晶机的固晶臂10配合,固晶臂10具有一开口11和与开口11连通的容置腔12,转移装置包括UV面光源100,玻璃压板200和置样板300。UV面光源100置于固晶臂10的容置腔12内,UV面光源100的发光方向朝向开口11,UV面光源100与固晶臂10控制系统电连接。玻璃压板200固定在开口11上,玻璃压板200上环形布置有多个真空孔202,真空孔202与固晶臂10的真空气路14相连。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置样板3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置样板300分为环形连接板301和UV膜302,环形连接板301用于真空吸附在玻璃压板200上,环形连接板301的中空区域与凸起201匹配,UV膜302位于环形连接板301的中空区域内,UV膜302用于固定和释放微型发光单元20。在一些实施例中,该UV膜302可以为聚酯薄膜(PET)。聚酯薄膜(PET)是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原料,特殊配方的树脂中加入光引发剂(或光敏剂),经过吸收紫外线(UV)光设备中的高强度紫外光后,产生活性自由基或离子基,从而引发聚合、交联和接枝反应,使树脂粘合剂在数秒内由液态转化为固态,失去粘性。在实现时,先将微型发光单元20布置在置样板300的UV膜302上,由于UV膜302有一定的粘性,可以对微型发光单元20起到固定作用。开启固晶臂10的真空气路14,通过玻璃压板200上的真空孔202和环形连接板301将置样板300吸附在玻璃压板200上,并将置样板300转移到固晶区进行固晶。待固晶操作完成,通过UV面光源100的照射,使得UV膜302失去粘性,完成对微型发光单元20释放。该装置可以与常规固晶机的固晶臂10配合使用,即可完成微型发光单元20的转移,改装成本低,操作简便,转移效率高。同时,由于先进行微型发光单元20的固晶再进行微型发光单元20的释放,使得微型发光单元20是在固定的状态下进行固晶,从而增加了微型发光单元20固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图3是本专利技术附图1中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UV面光源100平行于固晶臂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微型发光单元的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装置与固晶机的固晶臂配合,所述固晶臂具有一开口和与所述开口连通的容置腔,所述转移装置包括:/nUV面光源,所述UV面光源置于所述固晶臂的所述容置腔内,所述UV面光源的发光方向朝向所述开口,所述UV面光源与所述固晶臂控制系统电连接;/n玻璃压板,所述玻璃压板固定在所述开口上,所述玻璃压板的上环形布置有多个真空孔,所述真空孔与所述固晶臂的真空气路相连;以及/n置样板,所述置样板分为环形连接板和UV膜,所述环形连接板用于真空吸附在所述玻璃压板上,所述UV膜位于所述环形连接板的中空区域内,所述UV膜用于固定和释放所述微型发光单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微型发光单元的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装置与固晶机的固晶臂配合,所述固晶臂具有一开口和与所述开口连通的容置腔,所述转移装置包括:
UV面光源,所述UV面光源置于所述固晶臂的所述容置腔内,所述UV面光源的发光方向朝向所述开口,所述UV面光源与所述固晶臂控制系统电连接;
玻璃压板,所述玻璃压板固定在所述开口上,所述玻璃压板的上环形布置有多个真空孔,所述真空孔与所述固晶臂的真空气路相连;以及
置样板,所述置样板分为环形连接板和UV膜,所述环形连接板用于真空吸附在所述玻璃压板上,所述UV膜位于所述环形连接板的中空区域内,所述UV膜用于固定和释放所述微型发光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V面光源平行于所述固晶臂横截面布置,所述UV面光源由多个UV发光单元组成,所述多个UV发光单元呈等间距交错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压板具有凸起,所述凸起的凸起方向与远离所述固晶臂的方向一致,所述环形连接板的中空区域与所述凸起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压板上具有定位针,所述环形连接板上具有对应的定位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UV膜为聚酯薄膜。


6.一种用于微型发光单元的转移方法,适用于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转移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坤孙雷蒙杨丹
申请(专利权)人:华引芯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