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式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1344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50
一种扣式电池包括外壳及电芯。外壳包括底壳及上壳,且上壳与底壳的接触位置处设置有绝缘密封圈;电芯包括至少一个正极片及至少一个负极片;正极片包括正极引脚及正极集流体;负极片包括负极引脚及负极集流体,负极集流体的截面形状与正极集流体的截面形状一致,且负极集流体的截面积大于正极集流体的截面积;负极集流体与正极集流体交替堆叠于底壳内,且负极集流体与正极集流体之间设置有隔膜,极片之间接触平整,实现极片之间不会出现褶皱,避免极片之间接触不良的现象,并且更易于散热,可进行大电流充放电;电芯成型后变形量小,便于进行自动化组装;无需额外插入集流体进行电连接,避免插入集流体过程中导致极片之间接触不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扣式电池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扣式电池。
技术介绍
随着电池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传统结构上的锂离子电池内某些特定结构引起的不良反应也开始显现出来,现有扣式电池的电芯多采用卷绕结构,卷绕结构电芯在其极片的长度方向上存在多处折弯和厚度变化区域,尤其是接近卷芯中心位置处的小角度折弯区域及集流体的焊接区域,由于卷绕张力不均容易造成隔膜和极片的打皱变形,导致正极片和负极片接触不良,即造成反应死区,导致电池活性物质得不到充分反应,电池能量密度、循环性能降低。因此,如何对扣式电池的电芯结构进行优化,避免发生产生打皱导致极片贴合异常,以提高扣式电池放电效率,并降低纽扣电池电芯的制作难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避免极片之间接触不良,并且便于进行自动组装的扣式电池。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扣式电池包括:外壳及电芯;所述外壳包括底壳及上壳,所述上壳与所述底壳扣合,且所述上壳与所述底壳的接触位置处设置有绝缘密封圈;所述电芯包括至少一个正极片及至少一个负极片;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引脚及正极集流体,所述正极引脚位于所述正极集流体的边缘上;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引脚及负极集流体,所述负极引脚位于所述负极集流体的边缘上,所述负极集流体的截面形状与所述正极集流体的截面形状一致,且所述负极集流体的截面积大于所述正极集流体的截面积;所述负极集流体与所述正极集流体交替堆叠于所述底壳内,且所述负极集流体与所述正极集流体之间设置有隔膜,所述正极引脚向远离所述底壳的方向折弯并与所述上壳焊接,所述负极引脚向远离所述上壳的方向折弯并与所述底壳焊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极集流体及所述负极集流体均为圆柱体结构,且所述正极集流体的直径小于所述负极集流体的直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极集流体的厚度小于所述负极集流体的厚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极集流体厚度为0.926mm~0.934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极集流体厚度为0.1mm~0.108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极集流体的两端上均涂布有正极浆料。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极集流体的两端上均涂布有负极浆料。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密封圈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上壳的边缘嵌置于所述容置槽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壳的边缘上设置有卷边,所述卷边朝向所述底壳的中心位置设置,且所述卷边用于与所述绝缘密封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极引脚包括折弯部及导电部,且所述折弯部向远离所述上壳的方向折弯,所述导电部与所述底壳焊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电芯的正极片与负极片以堆叠的方式设置在外壳中,极片直接接触平整,实现极片之间不会出现褶皱,避免极片之间接触不良的现象,并且更易于散热,可进行大电流充放电;2、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以堆叠的方式组成电芯,成型后变形量小,便于进行自动化组装;3、极片设置有用于与外壳接触的极耳,通过折弯极耳与上壳/底壳电连接,无需额外插入集流体进行电连接,避免插入集流体过程中导致极片之间接触不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扣式电池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正极片与负极片堆叠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一种扣式电池10包括:外壳100及电芯200,电芯200上的正极片210与负极片220之间以堆叠的方式进行组合,便于进行自动化组装,且可提高正极片210与负极片220的有效接触率,实现大电流冲放电。请参阅图1,外壳100包括底壳110及上壳120,上壳120与底壳110扣合,且上壳120与底壳110的接触位置处设置有绝缘密封圈130;通过绝缘密封圈130将上壳120和底壳110隔开,避免上壳120与底壳110直接接触导致扣式电池10正负极短接,且上壳120与底壳110均呈单侧开口的盖帽状结构,上壳120与底壳110扣合后能够在底壳110内形成用于容置电芯200的腔室。请参阅图1及图2,电芯200包括至少一个正极片210及至少一个负极片220。可根据实际所要生产的扣式电池10的输出功率来调整电芯200中正极片210和负极片220的设置数量,且正极片210的设置数量必须与负极片220的设置数量一致,例如,一实施例中电芯200中包含一个正极片210,则必须设置有一个负极片220;又如,电芯200中包含10个正极片210,则必须社会在10个负极片220。请参阅图1及图2,其中,正极片210包括正极引脚211及正极集流体212,正极引脚211位于正极集流体212的边缘上,正极引脚211与正极集流体212为一体成型结构,正极浆料涂布在正极集流体212上,正极引脚上不进行涂布,正极引脚211用于与上壳120电连接;负极片220包括负极引脚221及负极集流体222,负极引脚221位于负极集流体222的边缘上,负极引脚221与负极集流体222为一体成型结构,负极浆料涂布在负极集流体222上,负极引脚221上不进行涂布,负极引脚221用于与底壳110电连接。负极集流体222的截面形状与正极集流体212的截面形状一致,且负极集流体222的截面积大于正极集流体212的截面积。负极集流体222与正极集流体212交替堆叠于底壳110内,且负极集流体222与正极集流体212之间设置有隔膜230,正极集流体222与负极集流体222以堆叠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并通过设置隔膜230隔开,堆叠过程不需要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扣式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底壳及上壳,所述上壳与所述底壳扣合,且所述上壳与所述底壳的接触位置处设置有绝缘密封圈;/n电芯,所述电芯包括至少一个正极片及至少一个负极片;/n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引脚及正极集流体,所述正极引脚位于所述正极集流体的边缘上;/n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引脚及负极集流体,所述负极引脚位于所述负极集流体的边缘上,所述负极集流体的截面形状与所述正极集流体的截面形状一致,且所述负极集流体的截面积大于所述正极集流体的截面积;/n所述负极集流体与所述正极集流体交替堆叠于所述底壳内,且所述负极集流体与所述正极集流体之间设置有隔膜,所述正极引脚向远离所述底壳的方向折弯并与所述上壳焊接,所述负极引脚向远离所述上壳的方向折弯并与所述底壳焊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扣式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底壳及上壳,所述上壳与所述底壳扣合,且所述上壳与所述底壳的接触位置处设置有绝缘密封圈;
电芯,所述电芯包括至少一个正极片及至少一个负极片;
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引脚及正极集流体,所述正极引脚位于所述正极集流体的边缘上;
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引脚及负极集流体,所述负极引脚位于所述负极集流体的边缘上,所述负极集流体的截面形状与所述正极集流体的截面形状一致,且所述负极集流体的截面积大于所述正极集流体的截面积;
所述负极集流体与所述正极集流体交替堆叠于所述底壳内,且所述负极集流体与所述正极集流体之间设置有隔膜,所述正极引脚向远离所述底壳的方向折弯并与所述上壳焊接,所述负极引脚向远离所述上壳的方向折弯并与所述底壳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集流体及所述负极集流体均为圆柱体结构,且所述正极集流体的直径小于所述负极集流体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集流体的厚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勇波
申请(专利权)人:赣州亿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