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电池模组检测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2193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18
一种简易电池模组检测卡包括测试电路板、采集卡及对接线束。测试电路板包括基板、多个发光二极管及多个电阻,采集卡包括外壳、翻盖及柔性电路板,外壳开设有安装孔、插接槽及定位腔,对接线束嵌置于插接槽内且设置有电接头用于与电池模组电连接。简易电池模组检测卡的体积小、质量轻,便于携带,且制作成本低;测试电路板、采集卡及对接线束三者之间为活动连接,其一发生损坏能够实现快速替换,维护成本低且维修效率高;测试电路板上的各个发光二极管对应电池模组上的各个电池单体,电池单体异常会导致发光二极管无法被点亮,且当电池单体电压有差异时会导致各发光二极管亮度出现明显差异,便于操作者直观判断电池模组是否存在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简易电池模组检测卡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简易电池模组检测卡。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电动汽车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电池包的安全性及续航里程也受到人们的关注,电池模组作为电池包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电芯的电压值及一致性决定着电池包的安全及工作性能。模组车间生产时,电池模组若未提前检测,会有不良品模组流入总装车间的风险,导致出货检测时发现不良再维修,大大影响了生产效率,增加了维修难度。然而,现有模组检测设备较为复杂、体积大且价格昂贵,当生产批量大时检测设备的处理速度跟不上电池模组的生产速度,导致大批量产品堆积,影响电池模组的生产效率,而为了临时增加的待测产品另购检测设备代价太大,不合实际。因此,有必要对设计一种应急用的检测装置,能够代替检测设备对电池模组的电压进行测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检测电池模组上各电池单体电压是否达标,操作简单且易于维护的检测装置,以便于因对临时大批量生产时提高产品检测效率,避免影响工期。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简易电池模组检测卡包括:测试电路板、采集卡及对接线束;所述测试电路板包括基板、多个发光二极管及多个电阻,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间隔安装于所述基板上,多个所述电阻一一对应与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串联;所述采集卡包括外壳、翻盖及柔性电路板,所述外壳开设有安装孔、插接槽及定位腔,所述插接槽及所述定位腔分别位于所述外壳相对的两侧上,所述安装孔分别连通所述插接槽及所述定位腔,所述翻盖铰接于所述定位腔内,所述柔性电路板穿设所述安装孔,且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端嵌置于所述翻盖上,所述基板远离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一端容置于所述定位腔内,且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基板电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插接槽内;所述对接线束嵌置于所述插接槽内,且所述对接线束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对接线束远离所述插接槽的一端上设置有电接头,所述电接头用于与电池模组电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腔内设置有定位销,所述基板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销用于穿设所述定位孔用以对所述基板进行定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腔的内壁上设置有弧形卡扣,所述弧形卡扣用于与所述翻盖外壁抵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盖靠近所述定位腔的一侧上开设有凹槽,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端嵌置于所述凹槽内,翻转所述翻盖用于驱动所述柔性电路板与基板贴合或者分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两端均设置有金属贴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接槽的内壁上设置有引导条,所述对接线束沿所述引导条延伸方向插入或者抽离所述插接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接头包括公接头及母接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板上设置有刻蚀电路,所述刻蚀电路上设置有导电端子排及多个接线座,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一一对应设置于多个所述接线座上,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导电端子排贴合以使得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基板电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外侧上设置有弧形持握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弧形持握部上设置有多个防滑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简易电池模组检测卡的体积小、质量轻,便于携带,且制作成本低;2、测试电路板、采集卡及对接线束三者之间为活动连接,其一发生损坏能够实现快速替换,维护成本低且维修效率高;3、测试电路板上的各个发光二极管对应电池模组上的各个电池单体,通过对接线束将发光二极管对应与电池单体电连接,电池单体异常会导致发光二极管无法被点亮,可直观地反馈电池模组上出现问题的电池单体,且当电池单体电压有差异时会导致各发光二极管亮度出现明显差异,便于操作者直观判断电池模组是否存在缺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简易电池模组检测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翻盖处于打开状态时简易电池模组检测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简易电池模组检测卡的爆炸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对接线束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外壳的截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一种简易电池模组检测卡10包括:测试电路板100、采集卡200及对接线束300,简易电池模组检测卡10与电池模组接通时,测试电路板100用于反馈电池模组上各电池单体的电压是否正常,对接线束300用于使电池模组与测试电路板100电连接,测试电路板100及对接线束300均安装在采集卡200上,且采集卡200与测试电路板100和对接线束300之间为活动连接,即可灵活替换采集卡200上的测试电路板100及对接线束300。请参阅图1及图3,测试电路板100包括基板110、多个发光二极管120及多个电阻130,多个发光二极管120间隔安装于基板110上,多个电阻130一一对应与多个发光二极管120串联;一个发光二极管120与一个电阻130组成单个测试回路,当对接线束300与电池模组电连接时,相当于将一个电池单体接入该测试回路中,此时电池单体向发光二极管120供电,导致发光二极管120发光。如此,通过判断发光二极管120是否正常被点亮,可以反馈电池模组中的各个电池单体之间连接是否有效,例如,若某一发光二极管120无法发光,而其他发光二极管120正常发光,则可以判定与该发光二极管120接通的电池单体出现异常,该异常可以是电池单体失效或者电池单体与电池模组上的电压采集线束连接断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简易电池模组检测卡,其特征在于,包括:/n测试电路板,所述测试电路板包括基板、多个发光二极管及多个电阻,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间隔安装于所述基板上,多个所述电阻一一对应与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串联;/n采集卡,所述采集卡包括外壳、翻盖及柔性电路板,所述外壳开设有安装孔、插接槽及定位腔,所述插接槽及所述定位腔分别位于所述外壳相对的两侧上,所述安装孔分别连通所述插接槽及所述定位腔,所述翻盖铰接于所述定位腔内,所述柔性电路板穿设所述安装孔,且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端嵌置于所述翻盖上,所述基板远离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一端容置于所述定位腔内,且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基板电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插接槽内;/n对接线束,所述对接线束嵌置于所述插接槽内,且所述对接线束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对接线束远离所述插接槽的一端上设置有电接头,所述电接头用于与电池模组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电池模组检测卡,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试电路板,所述测试电路板包括基板、多个发光二极管及多个电阻,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间隔安装于所述基板上,多个所述电阻一一对应与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串联;
采集卡,所述采集卡包括外壳、翻盖及柔性电路板,所述外壳开设有安装孔、插接槽及定位腔,所述插接槽及所述定位腔分别位于所述外壳相对的两侧上,所述安装孔分别连通所述插接槽及所述定位腔,所述翻盖铰接于所述定位腔内,所述柔性电路板穿设所述安装孔,且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端嵌置于所述翻盖上,所述基板远离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一端容置于所述定位腔内,且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基板电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插接槽内;
对接线束,所述对接线束嵌置于所述插接槽内,且所述对接线束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对接线束远离所述插接槽的一端上设置有电接头,所述电接头用于与电池模组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电池模组检测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腔内设置有定位销,所述基板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销用于穿设所述定位孔用以对所述基板进行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电池模组检测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腔的内壁上设置有弧形卡扣,所述弧形卡扣用于与所述翻盖的外壁抵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健宝
申请(专利权)人:赣州亿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