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散热防震铅酸电池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1343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铅酸电池外壳,尤其涉及一种高散热防震铅酸电池壳体。包括一个外壳体以及一个套设在其内部且底部相互分离的内壳体,所述的外壳体的侧壁内部设置有一个空槽,空槽内部填充设置有导热液,所述的外壳体的侧壁下端靠近内壳体的端面上还设置有缓冲槽,所述内壳体侧壁底部向缓冲槽内部延伸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下两个端面分别粘结有一根空心的环形缓冲管,所述的形缓冲管分别填充在支撑块与缓冲槽上下两端面之间的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锂电池壳体容易产生震动,同时电池壳体的散热性能较差的问题,具有良好的减震抗震效果,电池壳体不易破损;散热效果优良;使用安全性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散热防震铅酸电池壳体
本技术涉及铅酸电池外壳,尤其涉及一种高散热防震铅酸电池壳体。
技术介绍
铅酸电池(VRLA),是一种电极主要由铅及其氧化物制成,电解液是硫酸溶液的蓄电池。铅酸电池放电状态下,正极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铅,负极主要成分为铅;充电状态下,正负极的主要成分均为硫酸铅。铅酸电池一般由五大部分组成,其分别为:正极、负极、隔板、电解质以及电池壳体。其中的电池壳体具有保护电池内部元件不受外界碰撞而破裂、电解液泄露等作用,然而现有的锂电池壳体中没有防震机构,其无法满足铅酸电池的防震要求。同时,铅酸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电池温度大幅提升,从而产生危险。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报道的一种电动车用锂电池壳体,其公开号为CN207489938U,其包括壳体,壳体底部设有固定卡槽,壳体背面设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与电动车锂电池座上的凹槽对应设置,壳体两侧设有弹簧销,壳体内部还贴设有导热硅胶片,固定卡槽上圈设有环形凸起。本技术电动车用锂电池壳体,壳体底部设有固定卡槽,壳体背面设有限位凸起,限制了锂电池壳体左右位置,同时,壳体两侧设有弹簧卡销,限制了锂电池壳体上下位置。其虽然能够通过限制电池壳体的上下左右位置使得锂电池组本身不易产生冲击和振动,保证了电动车锂电池的正常使用,但是当汽车发生较大颠簸时,其中的锂电池也会随着汽车一起颠簸,从而使得锂电池仍然会产生震动导致锂电池破损、电解液泄露的问题。此外,其虽然具有导热硅胶片,但其导热性能仍然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电池壳体容易产生震动,导致电池壳体易破损电解液容易泄露,同时电池壳体的散热性能较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具有减震效果的铅酸电池壳体、减少电池壳体破损、解液泄露的可能性,从而大大提升了使用安全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高散热防震铅酸电池壳体,包括一个外壳体以及一个套设在其内部且底部相互分离的内壳体,所述的外壳体的侧壁内部设置有一个空槽,空槽内部填充设置有导热液,所述的外壳体的侧壁下端靠近内壳体的端面上还设置有缓冲槽,所述内壳体侧壁底部向缓冲槽内部延伸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下两个端面分别粘结有一根空心的环形缓冲管,所述的形缓冲管分别填充在支撑块与缓冲槽上下两端面之间的空间。本技术中的铅酸电池壳体通过采用外壳以及内壳的组合方式,并在外壳体上设置缓冲槽并且通过环形缓冲管达到缓冲减震的目的。同时,外壳体上设置有空槽以及导热液,能够有效提高热量的传递速率,使得散热效果更加优良。作为优选,所述外壳体内壁位于缓冲槽上方的区域设置有石墨层,所述石墨层与内壳体外表面紧密贴合。设置石墨层能够有效提升热量传递的效率,同时其表面润滑,能够保证内壳体在上下移动时的顺畅性,保证了缓冲效果。作为优选,所述内壳体的外表面还设置有一层导热金属层,所述导热金属层与石墨层紧密贴合。在内壳体外表面设置导热金属层能够进一步提高内壳体的热量传递到外壳体中,从而快速散热降低整个电池壳体的热量。作为优选,所述导热金属层材质为紫铜。作为优选,所述外壳体由外壳侧壁以及外壳底构成,所述外壳底底部设置有固定槽,固定槽内部设置有贯通外壳底并与外壳侧壁固定连接的固定螺栓,使得外壳侧壁以及外壳底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外壳底呈凹字形,其边缘环绕设置有一条凸边,凸边与外壳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槽下端面设置于外壳底凸边处。设置凸边其能够起到支撑块的作用,从而使内外壳底部设有空隙,起到缓冲的作用。作为优选,所述缓冲槽上下两端面分别设置有磁铁块,所述支撑块也具有磁性,且支撑块上下两端的磁极与所对的缓冲槽上下两端的磁铁块的磁极相斥。设置磁铁块以及具有磁性的支撑块能够在外壳体受到震动上下晃动过程中使支撑块受到磁铁块的排斥作用,从而起到减震缓冲的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的内壳体内壁设置有若干隔板插槽,其内部穿插设置有AGM隔板。作为优选,所述的隔板插槽与内壳体相接触处设置有一个弧形加强筋。因此,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因此,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具有良好的减震抗震效果,电池壳体不易破损;(2)散热效果优良,使用安全性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b处的放大图。其中:外壳体1、内壳体2、空槽3、导热液4、缓冲槽5、支撑块6、环形缓冲管7、石墨层8、导热金属层9、外壳侧壁10、外壳底11、固定槽12、固定螺栓13、磁铁块14、隔板插槽15、AGM隔板16、弧形加强筋1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一种高散热防震铅酸电池壳体,包括一个外壳体1以及一个套设在其内部且底部相互分离的内壳体2,外壳体1内壁上方设置有石墨层8,内壳体2外表面设置有一层紫铜制成的导热金属层9,导热金属层9与石墨层8之间紧密贴合设置。外壳体1由外壳侧壁10以及外壳底11构成,外壳底11边缘环绕设置有一条凸边,外壳侧壁10设置在凸边上端,且外壳底11底部设置有固定槽12,固定槽12内部设置有贯通外壳底11并与外壳侧壁10固定连接的固定螺栓13,使得外壳侧壁10以及外壳底11固定连接。外壳体1的外壳侧壁10内部设置有一个空槽3,空槽3内部填充设置有导热液4,外壳体1的外壳侧壁10下端靠近内壳体2的端面上还设置有缓冲槽5,缓冲槽5下端面设置于外壳底11凸边处,缓冲槽5上下两端面分别设置有磁铁块14。内壳体2侧壁底部向缓冲槽5内部延伸设置有支撑块6,支撑块6上下两个端面分别粘结有一根空心的环形缓冲管7,形缓冲管7分别填充在支撑块6与上下的磁铁块14之间的空间,支撑块6也具有磁性,且支撑块6上下两端的磁极与所对的缓冲槽5上下两端的磁铁块14的磁极相斥。内壳体2内壁设置有若干隔板插槽15,其与内壳体2相接触处设置有弧形加强筋17,隔板插槽15内部还穿插设置有AGM隔板16。本技术首先将内壳体2倒置倒入到外壳侧壁10中,从而将内壳体2外表面的导热金属层9与石墨层8紧密贴合,并将磁性的支撑块6延伸插入到具有磁铁块14的缓冲槽5中,并将环形缓冲管7与磁铁块14上下紧密贴合,然后将外壳底11与外壳侧壁10通过固定螺栓13贯通外壳底11并与外壳侧壁10固定连接,从而将外壳底11以及外壳侧壁10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散热防震铅酸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外壳体以及一个套设在其内部且底部相互分离的内壳体,所述的外壳体的侧壁内部设置有一个空槽,空槽内部填充设置有导热液,所述的外壳体的侧壁下端靠近内壳体的端面上还设置有缓冲槽,所述内壳体侧壁底部向缓冲槽内部延伸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下两个端面分别粘结有一根空心的环形缓冲管,所述的形缓冲管分别填充在支撑块与缓冲槽上下两端面之间的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散热防震铅酸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外壳体以及一个套设在其内部且底部相互分离的内壳体,所述的外壳体的侧壁内部设置有一个空槽,空槽内部填充设置有导热液,所述的外壳体的侧壁下端靠近内壳体的端面上还设置有缓冲槽,所述内壳体侧壁底部向缓冲槽内部延伸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下两个端面分别粘结有一根空心的环形缓冲管,所述的形缓冲管分别填充在支撑块与缓冲槽上下两端面之间的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散热防震铅酸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内壁位于缓冲槽上方的区域设置有石墨层,所述石墨层与内壳体外表面紧密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散热防震铅酸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的外表面还设置有一层导热金属层,所述导热金属层与石墨层紧密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散热防震铅酸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金属层为紫铜。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芬陈连强曲经滨王斌王祥鑫周朝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昊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